短短9個月內,中國空軍再次遠赴埃及,展開代號「文明之鷹-2025」的聯合訓練。國防部將今次的聯合訓練定性為有「重要意義」,寥寥數語,信息量卻頗為豐富。
根據國防部發布的消息,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應邀派遣分隊前往埃及,與埃及空軍開展代號為「文明之鷹-2025」的聯合訓練。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中國空軍在不到一年時間內第二次訪問埃及。

中國空軍殲-10C與埃及米格-29戰機協同訓練。
去年8月底至9月初,中國空軍曾應埃及空軍邀請,派出八一飛行表演隊攜7架殲-10表演機和1架運-20運輸機參加首屆埃及航展,並完成了飛越金字塔的壯舉,為兩國友誼留下珍貴的歷史印記。
此次再赴埃及具有里程碑意義,國防部強調:「中埃兩國空軍首次開展聯合訓練,旨在提高雙方參訓部隊技戰術水平,對推動兩軍務實合作、增進兩軍友誼互信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分析指出,軍事聯演聯訓作為國際關係中的高級合作形式,能達成這樣的合作表明兩國已建立起高度戰略互信。

中國空軍殲-10C與埃及米格-29戰機協同訓練。
回顧中埃建交69年的歷程,雙方關係一直發展順利。2014年12月,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20年1月,更決定共同構建中埃命運共同體。中國空軍兩赴埃及,正是這一關係不斷走實、走深的生動寫照。
軍事專家傅前哨回顧說,1979年中國首次出口戰機就是向埃及提供的一批殲-6。埃及空軍作為中東北非地區頂級空中力量之一,不僅擁有東西方融合的先進裝備,還積累了豐富的訓練和實戰經驗。
對中國空軍而言,與埃方交流切磋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在埃及特殊的熱帶沙漠環境下,中國軍機性能也將接受全方位檢驗,這有助於提高中國空軍的戰訓保障能力。

中埃部分參演官兵合影留念。
軍事專家張學鋒認為,在兩國戰略互信基礎上,雙方可能會相互參觀戰機,甚至安排飛行員體驗對方戰機性能。
聯訓代號「文明之鷹」本身就寓意深遠。去年底,外交部長王毅曾表示,中埃同為文明古國,都為人類進步發展做出過傑出貢獻。再加上人們經常將戰機與雄鷹相比擬,聯訓「文明之鷹」的美譽恰如其分、實至名歸。

參加中埃聯合訓練的飛行員進行技術交流。
不同於去年的表演性質,此次中方派出的是一支實戰化編組的空中力量,包括殲-10C單座版、殲-10S雙座版、運油-20加油機、空警-500預警機和多型直升機。這支分隊編組專業、體系完整,既有空戰主力,又有後勤保障,特別是被稱為「空中帥府」的空警-500的加入,顯著提升了整個分隊的實戰能力。
這樣一支裝備精良的空中分隊不僅展示了中國空軍裝備發展的最新成果,也彰顯了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與實力。
土耳其《新黎明報》評論認為,「長距離機動」是此次聯訓的重要亮點。據「中國軍號」,為確保高效投送,中方採用「空轉+空運」混合模式,途經多個國家,航程近6000公里,於4月15日完成全員全裝抵達。這意味著往返總航程約1.2萬公里,跨越6個時區。
而官方報道中透露的另一細節,也值得關注。據「中國軍號」,中方分隊15日抵達後迅速完成裝備卸載和飛行準備,16日即開始技術交流,19日上午就展開首個訓練日,中國殲-10C與埃及米格-29並肩飛翔於埃及上空。

參演中國空軍運油-20起飛。
能否具備跨洲際的快速反應和遠程投送能力,被視為衡量戰略空軍水平的關鍵指標。從這次聯訓來看,中國空軍已具備戰略空軍的基本條件,正以開放自信的姿態,向世界一流空軍目標穩步邁進。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