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F-35陷品質糾紛 殲-20量產速度遠超預期 美媒:威脅美國空軍第一寶座

博客文章

F-35陷品質糾紛 殲-20量產速度遠超預期 美媒:威脅美國空軍第一寶座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F-35陷品質糾紛 殲-20量產速度遠超預期 美媒:威脅美國空軍第一寶座

2025年04月23日 15:36 最後更新:15:46

正當中國的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以年產百架的速度和規模,引起美媒關注之際,美國的F-35戰機卻陷入與研發生產商的「品質糾紛」,而六代機F-47仍停留在「PPT階段」時,是否預示這場全球軍事競賽的空軍第一寶座將易主?

中美兩國空軍實力的差距不斷縮小,引發了各國軍事觀察家的大量熱議,更引起了美媒《軍事觀察》的注意。

中國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以年產百架的速度和規模,引起美媒關注。

中國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以年產百架的速度和規模,引起美媒關注。

美媒指,中國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從首架原型機到大量生產投入使用,僅用了四年多時間,其速度已遠遠超過了美國的F-22和F-35戰機、以及俄羅斯的蘇-57。

一般而言,隱身戰機從首架示範機試飛後,要14至15年才能完整列裝第一支部隊。而殲-20的「閃電式」發展,不僅顯示出中國航空工業的技術累積和創新能力,也反映其在軍事戰略上的決心和執行力。

報道指,從2021年開始,殲-20的生產規模大幅提升,期間更進行了多次升級改進,尤其是國產發動機WS-10C的裝備,使得殲-20徹底擺脫了對俄製發動機的依賴。種種改進不僅提高了殲-20的性能,更使其在國際軍事舞台上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殲-20的年產量約為100至120架,這數字遠超其他雙發重型戰鬥機的3倍以上。

殲-20的年產量約為100至120架,這數字遠超其他雙發重型戰鬥機的3倍以上。

殲-20的年產量約為100至120架,這數字遠超其他雙發重型戰鬥機的3倍以上。雖然美機F-35的總產能更高,但F-35的訂單來自於全球十幾個國家,而美國空軍自用的F-35A,一年僅能增加約50架。換言之,對美國來說,F-35的部分產能實際上分佈在多個盟國之中。相較之下,中國的殲-20則全由國內消化,用於充實和升級空軍力量。

再者,F-35自投產以來,各種系統性缺陷與故障問題,一直未能徹底解決,每年美國空軍接收的F-35在實際戰鬥中的表現成效、需要多長時間能形成有效戰鬥力,都值得商榷。

去年,美國空軍與F-35的研發生產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發生了嚴重矛盾。由於當年生產交付的F-35有問題缺陷,美國空軍要求該公司改善並解決這些問題,否則不予接貨。

惟洛克希德·馬丁因其強大的政治背景和經濟實力,並沒有妥協,他們表示已經完成了計畫中的生產任務,至於美國空軍要不要接貨,完全是他們自己的事情。這表明作為全球軍事實力領先的國家,美國在軍備項目上也難以避免內鬥和利益轇轕,尤其是在F-35項目上,此矛盾非常影響其高端戰鬥力的發揮和更新。

相反,殲-20則逐步解決自身的技術瓶頸後,一次又一次優化升級,穩步提升。

去年,美國空軍與F-35的研發生產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因品質問題發生了嚴重矛盾。

去年,美國空軍與F-35的研發生產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因品質問題發生了嚴重矛盾。

同時,美國空軍的大量F-15和F-16早期型號,已接近服役尾期,急需退役。即使美國空軍能夠維持每年50架F-35的產量進帳,惟面對龐大的換裝需求,能保證戰鬥機部隊規模不縮水已不易。

而中國空軍在退役老舊戰機的同時,也積極生產新的殲-20、殲-10、殲-16以及最新的殲-35A戰鬥機,其產能足以填補空缺,並進一步加快換裝速度。

有西方軍事專家分析,中國空軍憑藉其巨大的產能優勢,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空軍力量。這直接影響到美國五角大樓的全球部署計劃,尤其是在亞太地區。

另一方面,隨著殲-20服役量的增加,中國空軍的實力不斷提升,美軍則受到基地數目和地理位置的限制。

至於未來的六代機F-47,被認為是美國抵銷殲-20數量優勢的利器,但中國同樣也在研發自己的六代機,而進度顯然走在前面。

雖然特朗普曾宣稱,F-47是全球首款第六代戰鬥機,但迄今為止,這款飛機除了概念圖外,並沒更多實際進展資料浮出水面。而波音公司雖已獲得了合約,但由於近年波音事故頻發,生產品質問題層出不窮,能否成功研發F-47,連美國智庫及媒體都對此持悲觀態度。

此外,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也為這場軍備競賽增添變數。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英國政府正考慮取消對F-47某些關鍵隱身技術的授權許可,以報復美國的關稅行為,這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

隨著殲-20的逐步列裝和升級,中美空軍力量對比的天秤正在發生微妙變化,這不僅是戰機的較量,更是兩國科技、工業和戰略智慧的較量。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以B-2轟炸機、F-14雄貓式戰鬥機聞名、正研發美國B-21隱形轟炸機的「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最近發佈最近財務報告顯示,該公司在B-21項目上遭遇巨額虧損,達4.77億美元,除因為生產流程改變,還與宏觀經濟對原材料價格的影響有關。在特朗普關稅政策下,原材料價格還會持續上漲,甚至「有錢也買不到」,未來美國空軍的隱形轟炸機計畫恐更不樂觀。

《環球時報》旗下「樞密院十號」官方帳號引述美國《防務新聞》24日報道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今年首季財務報告顯示,相較於去年同期收益下降了4.98億美元,虧損幾乎全部都來自B-21項目上的損失,達4.77億美元。該公司執行長凱西沃登(Kathy Warden)承認,巨額虧損來自製造這種隱形轟炸機的技術改進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漲。

報道又稱,該公司在2022年12月正式公佈B-21隱形轟炸機項目後,2023年11月進行首次飛行,將取代美國空軍現役B-1B和B-2轟炸機。相較於「哨兵」洲際飛彈、「星座」級護衛艦、「哥倫比亞」級核潛艦等美軍其他新武器項目,B-21因為罕見地沒出現進度嚴重拖延和成本上漲而受到五角大樓的稱讚,但如今美夢破碎了…

美媒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B-21項目上巨額虧損主要與製造成本增加有關。

美媒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B-21項目上巨額虧損主要與製造成本增加有關。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B-21項目上巨額虧損主要與製造成本增加有關,包括為推進更高生產速度而進行的技術改進,以及「宏觀經濟對材料價格的影響」。沃登承認,他們低估了轟炸機對先進材料的消費量,以及材料價格的上漲。

目前美國空軍計畫採購100架B-21轟炸機,預計整個項目成本約2,030億美元,其中250億美元用於研發,640億美元用於生產,1,140億美元用於30年內壽命週期內的保養維修運作。

報道稱,美國空軍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都沒透露B-21轟炸機的採購單價,但此前雙方簽署的協議,合約上是採用固定價格,成本超支部分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自行承擔。早在2023年該公司就已警告,B-21項目會造成巨額虧損,金額可能高達12億美元。報告稱,2024年1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宣布該項目虧損達15.6億美元,若再加上今年新虧損,預計總損失現已逾20億美元。

特朗普政府向全球發動關稅戰,將導致原物料價格進一步上漲,甚至「有錢也買不到」,因為中方限制稀土元素出口,令B-21項目更不樂觀。

特朗普政府向全球發動關稅戰,將導致原物料價格進一步上漲,甚至「有錢也買不到」,因為中方限制稀土元素出口,令B-21項目更不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原預計,隨着B-21進入快速生產期,該項目獲利情況將大幅改善,惟預計太樂觀,現時特朗普政府向全球發動關稅戰,導致美國先進武器的原物料價格不單進一步上漲,還會出現「有錢也買不到」的困境。

美國《新聞週刊》網站稱,隱形飛機需依賴釹、鐠、鏑、鋱等稀土元素來製造高性能磁鐵和雷達系統,還需要鈦、鎢和鈮等金屬來增強結構強度、耐熱性和隱形塗層,但因中國已宣布對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直接擊中美國新型武器裝備要害。

中國生產的重稀土金屬佔全球供應量的99%,其中少量來自越南的一間精煉廠,但由於稅收糾紛已關閉。中國生產了全球約90%的精煉稀土,日本、德國也生產少量稀土磁體,但原料都依賴中國。換言之,至少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美國國防工業的後續生產只能靠庫存的稀土製品,惟只能滿足幾個月的需求。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