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成立美英澳成立了「奧庫斯」(AUKUS)聯盟,增強軍事力量,並由美英向澳洲提供核潛艇技術,但預計澳洲未來30年內要花費3680億美元用於AUKUS潛艇協議。惟澳洲國內出現是否有必要延續AUKUS核潛艦計劃的質疑聲音。當初一手促成此聯盟的澳洲前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日前接受訪問時宣稱,未來澳洲的核潛艇可隱秘地在中國附近活動,包括在台灣及釣魚島附近海域巡航,以起到所謂「威懾中國」的效果。
日本《共同社》3月30日報道,莫里森接受訪問時表示,向這些特定地點派遣潛艇並不一定是澳洲推動部署核動力潛艇的原因,但考慮到澳洲自身的利益,「台灣海峽和東海的釣魚島存在潛在的爆發點和衝突,很可能將澳洲捲入其中」。
日本《共同社》3月30日報道,莫里森接受訪問時表示, 澳洲核潛艇可在台灣海峽和釣魚台附近活動。
莫里森說:「核動力潛艦的特點是它們可以去任何地方,可以前往任何你需要它們去的地方,而且可以秘密進行。」
莫里森表示,作為美國重要安全盟友的日本也將受益於與AUKUS的合作,並指「將有更多核動力潛艇可供部署,特別是在印度-太平洋戰區」。他說,這有助於確保威懾力,「為該地區帶來穩定,使各國能夠相處、貿易,建立正常關係,順便說一下,其中也包括與中國的關係。」
談到由美、日、印組成四方安全對話,莫里森對該組織「偏離正軌」表示擔憂,認為各國領導人缺乏舉行會晤和實質性討論以深化合作的動力。
據AUKUS協議,澳洲計劃從 2030 年代初開始從美國購買核動力潛艇,美需向澳洲交付首批兩艘維吉尼亞級(Virginia class)潛艇。而澳洲政府支付了第一筆5億美元的款項,這是澳洲向美國提供的總計30億美元的一部分,用於協助提升潛艇製造能力,開發和製造核潛艇,以所謂「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海軍擴張」。
2021年成立美英澳成立了「奧庫斯」(AUKUS)聯盟。AP圖片
上月美國國防部長海格塞斯與澳洲國防部長馬利士(Richard Marles)會面, 之後海特朗普在五角大樓表示,特朗普非常了解並支持AUKUS以及澳洲願意進行的投資。
惟《環球時報》旗下「樞密院十號」官方帳號分析認為,美國對AUKUS計劃已缺乏興趣,因問題在於美國海軍當前正面臨核潛艇更新換代的巨大壓力,「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的產能未必跟得上。五角大樓高層最近也表示,因美國無法生產足夠多的攻擊核潛艇,故向澳洲出售這類潛艇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澳洲也有分析指,特朗普不會願意削弱美國實力來支持澳洲,他更可能將澳洲視為「戰略上的附庸國」,而不會推進 AUKUS核潛艇計劃;更有澳媒發現,莫里森當年簽署的AUKUS協議中,當美國或英國認為根據該協議向澳洲提供核潛艇會削弱其本身的國防,就可露活地終止協議並退出,只要提前一年進行書面通知就可以。
美維吉尼亞級(Virginia class)潛艇。
「樞密院十號」指,AUKUS的出現,是由於當時澳洲完全沒任何核潛艇的建造、維護、使用經驗及配套設施,甚至連人才都缺乏,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惟AUKUS由啟動之初就遭到諸多批評,被指責是「賭上澳洲的國運」,但莫里森政府不顧一切堅決推行,並以所謂「中國威脅」為由,主動向的美國「印太戰略」充當馬前卒,維護以美國為中心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但莫里森沒想到,特朗普再上台後,與傳統盟友的關係處於緊張狀態,美國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徵收25%關稅的措施3月12日正式生效後,曾獲得過關稅豁免的澳洲,今次沒有得到特殊待遇。澳洲綠黨領袖亞當班特 (Adam Bandt )更表示,美國對所有鋼鋁加收關稅並拒絕給予澳洲豁免後,認為坎培拉應退出AUKUS計畫。
特朗普與莫里森。(莫里林X圖片)
前澳國防部戰略與情報副部長懷特(Hugh White)也表示,對澳洲而言,AUKUS本身就不是一個好主意,「此計劃將澳洲與美國拜登政府不成熟的對華遏制戰略綁在了一起,這戰略根本不可能奏效,卻增加了災難性戰爭的風險」,他認為澳洲愈早減少損失並退出計劃愈好。
另外,莫里森受訪時的說法亦相當可笑,近年澳洲派軍艦或軍機到中國周邊活動的次數不少 ,其實都沒看到「威懾中國」的效果,反而鬧出的烏龍事不少,如澳媒曾指,早年澳洲潛水艇試圖到上海附近收集情報,結果被漁網纏着;又或澳洲P-8巡邏機在「巡邏南海」時遭遇中國戰鬥機的攔截,令「機組人員大受刺激」,需要做心理諮詢,如此訓練質素,如何還能指望「威懾中國」?
簡單而言,早已退出政壇的莫里森,突然跳出來高談闊論,只因面對反對聲浪,AUKUS計劃告吹風險很高,不過莫里森此舉能夠「力挽狂瀾」還是得啖笑,就另講了。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國堅決反擊特朗普瘋狂「對等關稅」,除了追加關稅,亦加強對美稀土管制,令美國軍工業大呼救命,美媒預期戰鬥機F-35將陷入困境。
《紐約時報》4月14日報道,「中國暫停關鍵礦產對美國軍事計劃構成風險」,指中國管制稀土出口被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的警告」,因中國在稀土供應鏈上佔絕對主導地位,中國有能力對美國國防工基礎造成重大影響。
《紐約時報》報道指中國限制關鍵礦產, 將美國防造成風險。
報道提到,五角大樓和國防承包商嚴重依賴在中國開採或加工的磁體和稀土礦物,因空軍戰鬥機需要使用在中國稀土製成的磁鐵來啟動引擎,並提供緊急電源;而在美陸軍的精確制導彈道導彈上,亦含有中國稀土的磁鐵可旋轉尾翼,使飛彈能夠瞄準小型或移動目標;在海軍陸戰隊正在改裝的新型電動和電池供電無人機上,稀土磁鐵在緊湊型電動機中更是不可取代。
報道引述專家指,中國決定對多種關鍵礦產和磁鐵的出口進行報復,以應對特朗普大幅提高關稅的舉措,是對美國國家安全、工業和國防發出警告。
4月4日,中國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並於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中方強調,此次中國政府依法對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目的是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相關物項具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
但美國國際戰略與研究中心(CSIS)關鍵礦產安全計劃主任格蕾絲琳·巴斯克蘭( Gracelin Baskaran)表示,中方舉措對美國國家安全具有重大影響。
報道指,稀土元素是由釹、釔、鈧和鏑等17種元素組成的,這些元素很難分離成可用形式,實際上並不稀有,但很難從地球上提取,且開採和提煉成可用形式的過程,會帶來巨大環境成本。
但稀土元素幾乎存在於美國每一種國防技術中,它們可以形成非常強大的磁鐵,它們可用於戰鬥機、軍艦、飛彈、坦克和雷射;釔是高溫噴射發動機塗層所必須,它可在渦輪葉片上形成熱障塗層,以防止飛機發動機在飛行途中熔化。
F-35戰鬥機。
據美國防部稱,每架F-35戰鬥機含有約900磅稀土材料;有些潛艇需要超過 9,200磅材料。在整個美國國防工業中,航空航太和武器公司都擁有少量稀土元素的庫存,但僅足以滿足數月的需求。
另據《央視軍事》,中方反制措施可能會導致美國的「六代機」項目受挫。
軍事評論員魏東旭表示:「特朗普開啟關稅大戰,讓美國的軍火商也受傷。美國軍火商研製先進武器裝備,尤其是隱形戰鬥機,許多零部件和原材料都需從國外採購,這不僅涉及中國,還包括多個其他國家。」
目前,美國空軍與海軍的「六代機」計劃目前仍停留在紙面階段,無論宣傳如何誇大,最終仍需以實物性能驗證其真實戰力。中國的稀土管制措施,無疑為這些項目的推進增添重大變數。
英國金屬貿易公司Lipmann Walton and Co.的交易員Aaron Jerome表示,中國開採並提煉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稀土,並主導了下游供應鏈,其主導地位使北京能夠決定依賴稀土的武器成本,從而對美國國防工業基礎擁有巨大影響力。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工廠製造F-35戰鬥機。
他指,早在2022 年,五角大樓就暫停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F-35的交付,因該公司承認這款隱形戰鬥機的一個部件中含有中國製造的合金,違反了聯邦國防採購規則。
但僅僅一個月後,五角大樓就允許繼續運送磁鐵,同時尋找其他磁鐵來源。Jerome表示,無論這些磁鐵現在來自哪裡,其中一些零件都受北京對供應鏈的控制。
業內專家表示,由於北京現在要求其稀土出口商在向美國出口稀土前必須先獲得政府的明確許可,美國國防公司可能很快就會看到價格飆升。
代表國防承包商的美國航空工業協會,兩年前呼籲美國加強其礦產供應鏈,以更好地確保該行業的准入。該組織主席 Eric Fanning當時表示,美國在航空航天和國防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取決於安全和有彈性的供應鏈,特別是用於生產尖端飛機技術的關鍵礦物。
2010年中日東海撞船事件後,中國對日本實施了為期7星期的稀土出口禁令,儘管當時一些日本公司持有的稀土庫存足以滿足一年以上的供應,但仍受到了中國限制的衝擊。
美國也很快意識到中國掌控關鍵礦物供應鏈的「戰略威脅」。2017年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簽署一項提高美國國內產量的行政命令,前總統拜登在其任期內也為稀土開採和精煉設施撥出更多資金。
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Dan Blumenthal透露,自2010年中日稀土爭端後,五角大樓持續增加戰略儲備,「相比15年前儲備量顯著增加」,但他警告這種儲備難以持久,防務企業應高度警惕。
另英國《金融時報》12日曾報道,特朗普政府正起草一項行政命令,用於囤積太平洋海底發現的金屬,以對抗中國在電池礦物和稀土供應鏈的主導地位。
但聯合國下的國際海底管理局(ISA)被授權決定國際水域中的深海採礦規則。ISA秘書長Leticia Carvalho曾警告,任何單邊行動都將構成對國際法的公然違反,直接破壞多邊主義、海洋和平利用和全球共同治理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