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公民當鄭松泰上周四(26日)被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裁定喪失然選委資格,並即時喪失立法會議席。
日前就有媒體報道指,鄭松泰不單止痛失兩個月酬津,還不見了大約18萬港元的約滿酬金,加加埋埋,總共喪失超過110萬港元。
除金錢上的損失外,鄭松泰亦要提前「執包袱」,如交還其位於立法會10樓的議員辦公室,逐一關閉地區議辦等,可謂損失慘重。

鄭松泰元朗地區辦事處將於10月下旬結業。鄭松泰Facebook圖片。
自去年泛民發動總辭後,僅有兩名非建制派議員選擇留任立法會。立法會議員是選委會的當然選委,鄭松泰選擇接受提名和被資審會審查;相反,另一名非建制派、來自醫學界的陳沛然則沒有接受提名,所以沒需要被審查,最終亦沒有被人DQ。不過建制派普遍認為,即使陳沛然參選選委會,相信他很大機會不會被DQ。
若比較一下鄭松泰和陳沛然的遭遇,很多人就會抱着一副事後孔明的態度,認為鄭松泰不去做選委會,可能至少能做多幾個月的議員。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
政圈中人亦熱議鄭松泰參加是否聰明之舉。高人就分析話,鄭松泰這個做法也有他的難言之隱。若然事後回顧,當然鄭松泰不參加選委會選舉,就能等到12月參選立法會選舉時再被DQ,他到時不但能多做幾個月,甚至能取得約滿酬金。
不過,高人認為鄭松泰接受參加選委會提名的原因,建議大家換個角度,即如果他用陳沛然的方法,就表示他心虛,相信參加選委會都會被DQ,他會擔心此舉增加他12月初被選委會DQ的機會。

鄭松泰被DQ。
高人深信鄭松泰是個聰明人,「計過度過」後,先決定參加選委會,雖然要冒上被提早DQ的風險,但他希望打着堂堂正正的旗號,「搏一搏」自己最後能「過到關」。所以大家不能用最後「搏唔到」的結果來批評鄭松泰參加選委會選舉是很戆居,因為這個是他平衡過風險的行為,最後博唔到都冇計啦。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