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拼多多等27隻在美上市中概股有望回流香港 市值逾萬億

博客文章

拼多多等27隻在美上市中概股有望回流香港  市值逾萬億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拼多多等27隻在美上市中概股有望回流香港 市值逾萬億

2025年04月15日 07:00

中美關稅戰或演變成「金融戰」,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可能有被除牌的風險,作為貿易談判條件一部分,本港市場或將成為中概股回流的主要市場,究竟有哪些中概股可望回流,頓成市場焦點。高盛估計,有27隻、總市值達市值達到1840億美元(折合1.4萬億港元)的中概股,或有資格在香港進行雙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其中包括拼多多。

另估計還有富途、滿幫、Legend Biotech、唯品會、極氪、好未來、亞朵、陸金所、霧芯科技、世紀互聯、JOYY、賽禾、老虎證券、FinVolution Group、大全新能源、愛奇藝、LexinFintech、晶科能源、華銜、Uxin Limited、OpinFintech、Oxjin、coc、cococ、cococ、coccoc且精神可麗、西林、西林、西林、西華、國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13日)在網誌表明,已指示證監會和港交所做好準備,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須讓香港成為它們首選的上市地。

事實上,中概股在美國「下市」的擔憂早已存在。早在2021年,美國證監會(SEC)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引入退市規定,已引發一輪中概股回流潮,其後透過中美雙方政府就審計程序達成協議,令問題得以解決。

高盛最新報告指,未在香港雙重或第二上市的中概股ADR(美國存託憑證)表現近月落後於其他中概股,證明ADR除牌危機成為投資者關注重點。該行認為,若發生「摧毀流動性事件」,相關中概股在香港雙重主要或第二上市,有利公司獲得重新估值機會。

瑞銀估算,若中概股ADR回流香港,港股每日成交可增約190億美元,相當於該行預期2026年日均成交1420億港元的13%,可推高港交所收入和盈利增長5%至7%。該行對港交所保持「中性」評級,目標價320港元。

消息影響下,港交所(00388)周一曾升逾7%,高見336元,收市報334元,升6.91%。

瑞銀估計,目前約有230隻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在美國的總市值敞口為4600億美元,低於2021年底的1.1萬億美元。2021年及2022年曾出現除牌恐慌並導致中概股平均下跌22%,預期今次影響情況更為可控。

大摩報告指,隨著中美關稅升級,ADR退市風險再次浮現。目前,ADRs佔MSCI中國指數約25%,其中超過80%已在香港雙重上市,相信即使發生退市情況,也能確保交易順暢,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將呈短期負面,但長期可控。

若發生退市事件,特別是所有ADR公司同時退市,大摩認為,將標誌著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顯著升級,整個中國股市將因股權風險溢價上升,而面臨估值下行風險。未在香港雙重上市的ADR公司將比已雙重上市的公司面臨更大下行風險。

大摩補充,香港市場長遠可補充失去美國市場的交易量,尤其是大型企業可望符合港股通納入條件,在6至12個月評估期後,市場將轉向以企業基本面評估。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早前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上表示,港交所擬推出的「科企專線」,是針對一些企業特別度身訂造,期望能提前接觸仍未決定來香港上市的科技企業。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正積極吸納全球各地優質發行人來港上市。目前,本港已建立便利已在海外上市的企業在港進行雙重上市或第二上市的監管框架。針對全球最新變化,他已指示證監會和港交所做好準備,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須讓香港成為它們首選的上市地。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警方偵破詐騙政府「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的案件,揭發《蘋果日報》前記者、Channel C幕後金主陳X行透過做大「銷售額」等手段呃足2000萬貸款,並短時間內挪作己用,而非用作公司營運用途。

據悉,涉案公司報稱業務包括媒體製作、科技、物流及工程公司,是次警方行動中涉詐騙金額最高900萬元的公司(即每間公司申請百分百特惠貸款上限),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 Artview Media Production,該公司旗下主要業務是營運本地網上媒體 Channel C。

網上流傳「Channel C」員工內部WhatsApp對話。

網上流傳「Channel C」員工內部WhatsApp對話。

翻查資料,以前《蘋果日報》記者為班底的網媒Channel C多次傳出財困,2023年6月更宣稱公司資金僅夠營運1個月,呼籲讀者付費訂閱及在網上眾籌。早前有媒體披露,Channel C不僅拖欠員工薪資及將員工炒魷,管理層更把籌得及本應用於營運的資源挪作己用,致使公司資金周轉不靈。另有報道顯示,多名Channel C前員工於網上發文控訴被欠薪,亦有前員工向勞工處報案追討欠薪,明言不願和解。

警方早前懷疑Channel C欺騙政府取得政府「百分百擔保貸款計劃」的借款,但卻沒有向員工支付工資。經調查發現,Channel C未在公司註冊處或商業登記署註冊,但與涉案媒體製作公司Artview Media Production共用辦公室。

儘管Artview Media Production的唯一董事兼股東是另一被捕人,但陳X行是背後的控制人,因為陳是該公司的銀行帳戶授權簽署人之一。除了這家公司,陳X行亦是數個涉案或關聯公司的唯一董事兼股東和銀行帳戶授權簽署人。

「百分百擔保貸款計劃」是政府在2020年疫情期間推出、以紓緩中小企營運壓力的計劃,由政府作擔保,每家合資格中小企業的最高貸款額為27個月的員工薪資及租金總額或900萬港元,以較低者為準;申請要求為須提交財務文件證明公司單月營業額下跌最少三成。

為符合百分百特惠貸款資格,即單月營業額要比前季度(3個月)的平均營業額下跌至少三成,陳X行及其妻子透過從其關聯公司帳戶、或陳的個人帳戶先轉帳來誇大Artview Media Production、「臥龍」兩間公司的「銷售營業額」,以增加兩間公司相應參考期的帳戶餘額。3個月後便停止轉賬,令帳目上的「營業額」看起來下跌超過三成。

警方調查發現,這些突然增加「營業額」根本並不涉及實際營運,大部分是來自關聯公司或陳X行個人帳戶的轉移。隨後不久,增加的「營業額」大部分從這兩間公司帳戶重新轉出至陳和陳持有的另外兩間與案關聯的貿易、物流公司。

據知,陳X行在成功取得貸款後,短時間內即提走現金,或將部分貸款轉至其個人或名下公司的銀行賬戶,以應付私人財困及個人得益,而非用作申請貸款時承諾的公司營運用途。

另外兩間涉案公司萬佳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納爾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亦是其中兩名被捕人,他們同樣代表公司申請貸款。惟有人在申請文件中,偽造銀行月結單及出入賬紀錄,製造公司有實質營運的假象。消息指,有理由相信今次涉案公司、被捕人士係團伙作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