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香港新冠肺炎疫情確診數字有下降趨勢,前日(8月3日)通報新增80例確診病例,是12日以來連續兩日回落至100例以下。
近日,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來到深圳作主題講座,對新冠肺炎防疫作了有關闡述。他在講座中提到對香港疫情判斷,認為香港目前的疫情還是在可接受範圍內,但也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間節點。

張文宏表示,香港在目前非常關鍵的時間節點,一旦疫情蔓延,會造成對醫療資源的擠兌,會發生醫療資源吃緊的現象,而這個現象會造成死亡率明顯地增高。
「要把檢測放在第一位,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檢測的能力提升到最大,盡一切可能最快最精准地發現並找到病人。」張文宏認為,香港專家的防控水平在國際上領先。
張文宏表示,對這次疫情,內地最主要的經驗和科學決策就是檢測:擴大檢測,實施管控。通過充分的檢測發現病人,是進行傳染病防治的第一步。「精准防控,擴大監測,然後有效追蹤,找到病人和密接者後進行隔離。這個經驗我認為是很重要的,對其他城市也會產生示範效應。」
8月1日,國家衛健委成立的首支「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的其中7名成員,赴港協助開展實驗室工作。支援隊有60名臨床檢驗技術人員,成員由廣東省衛健委從省內20多間公立醫院選出。
「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隊長余德文表示,香港衛生署目前每天只能做約1萬個核酸檢測,極不足以應對目前嚴峻的疫情。香港特區政府已批准華大、凱普、金域3家檢測機構開展核酸檢測,它們的檢測量約為每天2萬至3萬,支援隊將與這3家機構合作,爭取將每日檢測量增加至10萬到20萬,甚至更多。
此外,張文宏還提到,如果有了新冠疫苗,有三類人應優先注射。第一是患病率、病死率最高的高危人群,即65歲以上的人應該全面注射。第二是醫務人員等易感人群接種。第三是學生等聚集人群優先接種。這三類人群接種以後,應該鼓勵大家接種。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