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俄特種兵「捐窿」突襲烏方細節曝光:管道僅1.4米闊,俄軍攜氧氣瓶爬15公里待命4日

博客文章

俄特種兵「捐窿」突襲烏方細節曝光:管道僅1.4米闊,俄軍攜氧氣瓶爬15公里待命4日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俄特種兵「捐窿」突襲烏方細節曝光:管道僅1.4米闊,俄軍攜氧氣瓶爬15公里待命4日

2025年03月10日 18:09 最後更新:18:16

一切看來都像極了電影情節——數百名俄特種兵從廢棄的地下天然氣管道中鑽出,從烏軍後方發動突襲。

內地環球網報道,據外電援引開源地圖的信息稱,去年夏天突襲進入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的烏克蘭軍隊,目前「幾乎全部被俄羅斯軍隊包圍」。地圖顯示,過去3天,烏克蘭軍隊在庫爾斯克的戰況急劇惡化,烏軍被一分為二,主要補給線面臨被切斷危險。分析人士稱,在庫爾斯克的烏軍面臨艱難選擇:撤退或者被俘、被殺。

環球網援引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報道披露了一些細節:數百名俄特戰隊員潛伏在一條棄用的天然氣管道中,行進15公里,等待攻擊時機,最終在8日從烏軍後方發動突襲。因為管道中仍存有甲烷,許多人因此中毒,一些人死亡。

俄方稱,這次「管道突襲」行動取得成功。烏總參謀部則聲明稱,俄軍確實利用管道試圖佔據一個立足點,但很快就被烏軍發現並攻擊。

據報道,烏連戈伊-波馬里-烏日哥羅德管道在2025年1月之前一直用於通過烏克蘭境內向歐洲輸送俄羅斯天然氣。然而,自1月1日起,天然氣運輸完全停止,管道被廢棄。俄軍利用這些空置管道,實施了此次代號為「管道」的特別行動。

據悉,行動本身於3月1日啟動,氧氣瓶被運送到入口區域。俄特戰隊員攜帶氧氣瓶,耗時兩天行進了超過15公里。他們大多時間彎著腰,有些地方甚至需要爬行。為了運送水和其他必需品,隊員在管道內使用了小推車。此外,由於管道內殘留著天然氣,他們還使用了防護裝備以避免中毒。

蘇賈的天然氣設施

蘇賈的天然氣設施

俄軍事專家克利莫夫分析稱:「整個行動歷時一周:兩天用於行進,四天在管道內等待合適的攻擊時機……在甲烷中毒、食物和水幾乎耗盡的情況下,我們的戰士潛入敵後並發動了打擊。」

兩天後,隊員在管道內等待命令,在等待中度過了四天——沒有光線、空氣稀薄,食物和水極度匱乏。一名參與者描述稱:「我們在尋找氧氣、準備物資的過程中,許多人的健康受到了損害。我們在管道裡拉通訊線、運水,連續多日生活在其中。」

據報道,俄羅斯社交媒體展示了特種部隊佩戴防毒面具和照明設備、在看似大型管道內部行進的照片。據悉,突襲命令於3月7日晚間下達。

烏克蘭總參謀部8日證實,俄軍爬過一條直徑1.4米的未使用的天然氣管道,襲擊了在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蘇賈的烏克蘭軍隊。聲明稱,俄軍士兵確實利用管道試圖佔據一個立足點,但很快就被烏軍發現,並遭到火箭、火炮和無人機的攻擊。

俄方稱,在俄軍突擊隊出管道約30分鐘後,烏軍開始向管道投擲集束彈藥,但為時已晚。這次出其不意的攻擊帶來了顯著效果:烏軍陷入恐慌,開始逃跑。克利莫夫指出,烏軍向一座被毀的橋樑逃竄,丟棄了裝備,隨後徒步逃離。

俄羅斯軍事分析師阿列欣透露:「幾乎所有人都到達了目的地,但途中也有損失。從敵方的反應來看,他們未能偵察到我們的計劃,也無法迅速應對我方部隊出現在後方的情況。我們看到他們從多個定居點逃跑。」

「突擊志願者軍團」新聞處透露,超過800名俄羅斯軍人和志願者通過烏連戈伊-波馬里-烏日哥羅德天然氣管道潛入蘇賈。3月9日,俄軍成功解放了該市的工業區,並開始在私人住宅區展開戰鬥。

不過,烏方消息人員對此表示,俄軍大約出動了100名士兵在天然氣管道爬行突襲。

早些時候,參與「管道」行動的軍人和志願者還在管道內錄視頻,向女性同胞送上了3月8日國際婦女節的祝福。

俄軍事博主日沃夫透露,為了準備在蘇賈的「管道」行動,俄軍借鑒了2022年在阿夫傑耶夫卡獲得的經驗。2022年,俄軍通過一條廢棄的排水管道潛入烏軍後方。當時,俄軍提前在管道上切割通風口,規劃了多個出入口,以便在指定時間從不同位置同時襲擊烏軍,最終將敵軍包圍。

日沃夫說:「據我所知,參與阿夫傑耶夫卡行動的部分成員也參與了蘇賈的行動。這次需要在管道多個位置切割入口,以便進入並檢查內部的呼吸和移動條件。此類行動的主要風險在於空氣不足,因此戰士必須使用呼吸設備。」

俄軍事專家丹德金表示,此次行動的主要目標是讓烏克蘭部隊陷入混亂,「庫爾斯克邊境地區的烏軍集群相當強大,他們正在為戰鬥做準備。計劃是通過突襲引發敵方恐慌,這一目標實現了。現在已經可以看到,一些烏軍部隊開始試圖突圍,撤離蘇賈。這是一次心理層面的打擊,目的是協助俄軍從北部和其他方向發起進攻,將烏軍逐出多個定居點。」

這場冒險突襲恰逢美烏關係敏感時刻。自2月底美國總統特朗普暫停對烏軍援後,俄軍明顯加快攻勢。

美國和烏克蘭高級官員將於3月11日在沙特舉行會談。烏方稱,烏方代表計劃與美國代表團討論兩國之間的礦產協議、軍事援助以及與俄羅斯對話的形式。烏方仍然準備與美國達成礦產協議,不排除在沙特簽署這一文件的可能性。

有分析稱,若烏軍失去庫爾斯克這塊「唯一的領土談判籌碼」,將削弱基輔在和談中的地位。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國堅決反擊特朗普瘋狂「對等關稅」,除了追加關稅,亦加強對美稀土管制,令美國軍工業大呼救命,美媒預期戰鬥機F-35將陷入困境。

《紐約時報》4月14日報道,「中國暫停關鍵礦產對美國軍事計劃構成風險」,指中國管制稀土出口被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的警告」,因中國在稀土供應鏈上佔絕對主導地位,中國有能力對美國國防工基礎造成重大影響。

《紐約時報》報道指中國限制關鍵礦產, 將美國防造成風險。

《紐約時報》報道指中國限制關鍵礦產, 將美國防造成風險。

報道提到,五角大樓和國防承包商嚴重依賴在中國開採或加工的磁體和稀土礦物,因空軍戰鬥機需要使用在中國稀土製成的磁鐵來啟動引擎,並提供緊急電源;而在美陸軍的精確制導彈道導彈上,亦含有中國稀土的磁鐵可旋轉尾翼,使飛彈能夠瞄準小型或移動目標;在海軍陸戰隊正在改裝的新型電動和電池供電無人機上,稀土磁鐵在緊湊型電動機中更是不可取代。

報道引述專家指,中國決定對多種關鍵礦產和磁鐵的出口進行報復,以應對特朗普大幅提高關稅的舉措,是對美國國家安全、工業和國防發出警告。

4月4日,中國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並於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中方強調,此次中國政府依法對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目的是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相關物項具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

但美國國際戰略與研究中心(CSIS)關鍵礦產安全計劃主任格蕾絲琳·巴斯克蘭( Gracelin Baskaran)表示,中方舉措對美國國家安全具有重大影響。

報道指,稀土元素是由釹、釔、鈧和鏑等17種元素組成的,這些元素很難分離成可用形式,實際上並不稀有,但很難從地球上提取,且開採和提煉成可用形式的過程,會帶來巨大環境成本。

但稀土元素幾乎存在於美國每一種國防技術中,它們可以形成非常強大的磁鐵,它們可用於戰鬥機、軍艦、飛彈、坦克和雷射;釔是高溫噴射發動機塗層所必須,它可在渦輪葉片上形成熱障塗層,以防止飛機發動機在飛行途中熔化。

F-35戰鬥機。

F-35戰鬥機。

據美國防部稱,每架F-35戰鬥機含有約900磅稀土材料;有些潛艇需要超過 9,200磅材料。在整個美國國防工業中,航空航太和武器公司都擁有少量稀土元素的庫存,但僅足以滿足數月的需求。

另據《央視軍事》,中方反制措施可能會導致美國的「六代機」項目受挫。

軍事評論員魏東旭表示:「特朗普開啟關稅大戰,讓美國的軍火商也受傷。美國軍火商研製先進武器裝備,尤其是隱形戰鬥機,許多零部件和原材料都需從國外採購,這不僅涉及中國,還包括多個其他國家。」

目前,美國空軍與海軍的「六代機」計劃目前仍停留在紙面階段,無論宣傳如何誇大,最終仍需以實物性能驗證其真實戰力。中國的稀土管制措施,無疑為這些項目的推進增添重大變數。

英國金屬貿易公司Lipmann Walton and Co.的交易員Aaron Jerome表示,中國開採並提煉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稀土,並主導了下游供應鏈,其主導地位使北京能夠決定依賴稀土的武器成本,從而對美國國防工業基礎擁有巨大影響力。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工廠製造F-35戰鬥機。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工廠製造F-35戰鬥機。

他指,早在2022 年,五角大樓就暫停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F-35的交付,因該公司承認這款隱形戰鬥機的一個部件中含有中國製造的合金,違反了聯邦國防採購規則。

但僅僅一個月後,五角大樓就允許繼續運送磁鐵,同時尋找其他磁鐵來源。Jerome表示,無論這些磁鐵現在來自哪裡,其中一些零件都受北京對供應鏈的控制。

業內專家表示,由於北京現在要求其稀土出口商在向美國出口稀土前必須先獲得政府的明確許可,美國國防公司可能很快就會看到價格飆升。

代表國防承包商的美國航空工業協會,兩年前呼籲美國加強其礦產供應鏈,以更好地確保該行業的准入。該組織主席 Eric Fanning當時表示,美國在航空航天和國防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取決於安全和有彈性的供應鏈,特別是用於生產尖端飛機技術的關鍵礦物。

2010年中日東海撞船事件後,中國對日本實施了為期7星期的稀土出口禁令,儘管當時一些日本公司持有的稀土庫存足以滿足一年以上的供應,但仍受到了中國限制的衝擊。

美國也很快意識到中國掌控關鍵礦物供應鏈的「戰略威脅」。2017年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簽署一項提高美國國內產量的行政命令,前總統拜登在其任期內也為稀土開採和精煉設施撥出更多資金。

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Dan Blumenthal透露,自2010年中日稀土爭端後,五角大樓持續增加戰略儲備,「相比15年前儲備量顯著增加」,但他警告這種儲備難以持久,防務企業應高度警惕。

另英國《金融時報》12日曾報道,特朗普政府正起草一項行政命令,用於囤積太平洋海底發現的金屬,以對抗中國在電池礦物和稀土供應鏈的主導地位。

但聯合國下的國際海底管理局(ISA)被授權決定國際水域中的深海採礦規則。ISA秘書長Leticia Carvalho曾警告,任何單邊行動都將構成對國際法的公然違反,直接破壞多邊主義、海洋和平利用和全球共同治理的基本原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