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又炒作中國正製造和美軍類似的核動力航母。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據多名專家分析最新的衛星圖像,顯示中國可能在大連造船廠建造的一艘巨大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已到了測試分段,並指中國新核動力航空母艦將會有4個電磁彈射器和更大的排水量,與美國海軍的「福特」級航空母艦媲美。
這張Maxer的衛星圖顯示,在中國東北大連造船廠出現了一個具有兩條軌道或壕溝的模組的工程原型,昭示這艘航空母艦將有4個彈射器,意味著這艘航母比「福建」艦還大,和美軍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類似。
衛星圖顯示,大連造船廠出現了一個具有兩條軌道或壕溝的模組的工程原型。
據詹姆斯·馬丁防擴散研究中心(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的研究員邁克爾·杜特曼(Michael Duitsman)分析,中國目前最新的超級航空母艦—003型「福建」艦有三個電磁彈射發射系統,用於起飛戰鬥機。與之相對的,美國現有的11艘超級航空母艦都有4個彈射器。
杜特曼對NBC說「我們認為這是他們在為即將到來的004型航母測試設備和佈局」,又說中國人會在新航母投入建造前先建造測試分段。在福建艦鋪設龍骨的幾年前,就看到了類似的行為。
他說,普遍的共識是這艘新航母將配備四個彈射器,與美國航空母艦相媲美。而為容納四個彈射器,這艘船需要比福建號更大,與美國航母的噸位相當,並由一個核反應器提供動力。
美國「福特」航母。
另長期關注英國獨立海軍分析師薩頓(HI . Sutton)說,新的分段原型上的軌道顯然與彈射器有關,但這不意味著大連造船廠正在建造的航母。相反,這表明船廠正在準備生產航母。
值得一提的是,NBC還煞有介事向中國駐美大使館查詢,惟大使館不予置評。
據《觀察者網》報道,特朗普新任政府毫不掩飾地將中國視為優先考慮的對象。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格塞思本月曾告訴北約領導人,他們應該在歐洲承擔更多的安全負擔,以解放美國的任務。
赫格塞思炒作說,美國面臨著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共產主義中國,它有能力和意圖威脅我們的國土和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核心國家利益」。他補充說,美國正在「優先考慮在太平洋地區遏制與中國的戰爭」。
儘管NBC採訪的專家都認為,據衞生圖顯示,這是中國下一型航空母艦的測試分段,但他們仍然有一些疑問,福建艦的雙彈射器距離非常遠,不會互相干擾,但大連的測試分段中兩條彈射器離得太近,「如果你有電磁彈射器距離過近,你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去年11月,詹姆斯馬丁中心所屬的米德爾伯里國際問題研究所(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一群分析師公佈了衛星證據,表明中國已經為一艘大型水面戰艦建造了一個海軍反應器原型,認為顯然是為大型核動力航母準備的。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國堅決反擊特朗普瘋狂「對等關稅」,除了追加關稅,亦加強對美稀土管制,令美國軍工業大呼救命,美媒預期戰鬥機F-35將陷入困境。
《紐約時報》4月14日報道,「中國暫停關鍵礦產對美國軍事計劃構成風險」,指中國管制稀土出口被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的警告」,因中國在稀土供應鏈上佔絕對主導地位,中國有能力對美國國防工基礎造成重大影響。
《紐約時報》報道指中國限制關鍵礦產, 將美國防造成風險。
報道提到,五角大樓和國防承包商嚴重依賴在中國開採或加工的磁體和稀土礦物,因空軍戰鬥機需要使用在中國稀土製成的磁鐵來啟動引擎,並提供緊急電源;而在美陸軍的精確制導彈道導彈上,亦含有中國稀土的磁鐵可旋轉尾翼,使飛彈能夠瞄準小型或移動目標;在海軍陸戰隊正在改裝的新型電動和電池供電無人機上,稀土磁鐵在緊湊型電動機中更是不可取代。
報道引述專家指,中國決定對多種關鍵礦產和磁鐵的出口進行報復,以應對特朗普大幅提高關稅的舉措,是對美國國家安全、工業和國防發出警告。
4月4日,中國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並於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中方強調,此次中國政府依法對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目的是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相關物項具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
但美國國際戰略與研究中心(CSIS)關鍵礦產安全計劃主任格蕾絲琳·巴斯克蘭( Gracelin Baskaran)表示,中方舉措對美國國家安全具有重大影響。
報道指,稀土元素是由釹、釔、鈧和鏑等17種元素組成的,這些元素很難分離成可用形式,實際上並不稀有,但很難從地球上提取,且開採和提煉成可用形式的過程,會帶來巨大環境成本。
但稀土元素幾乎存在於美國每一種國防技術中,它們可以形成非常強大的磁鐵,它們可用於戰鬥機、軍艦、飛彈、坦克和雷射;釔是高溫噴射發動機塗層所必須,它可在渦輪葉片上形成熱障塗層,以防止飛機發動機在飛行途中熔化。
F-35戰鬥機。
據美國防部稱,每架F-35戰鬥機含有約900磅稀土材料;有些潛艇需要超過 9,200磅材料。在整個美國國防工業中,航空航太和武器公司都擁有少量稀土元素的庫存,但僅足以滿足數月的需求。
另據《央視軍事》,中方反制措施可能會導致美國的「六代機」項目受挫。
軍事評論員魏東旭表示:「特朗普開啟關稅大戰,讓美國的軍火商也受傷。美國軍火商研製先進武器裝備,尤其是隱形戰鬥機,許多零部件和原材料都需從國外採購,這不僅涉及中國,還包括多個其他國家。」
目前,美國空軍與海軍的「六代機」計劃目前仍停留在紙面階段,無論宣傳如何誇大,最終仍需以實物性能驗證其真實戰力。中國的稀土管制措施,無疑為這些項目的推進增添重大變數。
英國金屬貿易公司Lipmann Walton and Co.的交易員Aaron Jerome表示,中國開採並提煉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稀土,並主導了下游供應鏈,其主導地位使北京能夠決定依賴稀土的武器成本,從而對美國國防工業基礎擁有巨大影響力。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工廠製造F-35戰鬥機。
他指,早在2022 年,五角大樓就暫停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F-35的交付,因該公司承認這款隱形戰鬥機的一個部件中含有中國製造的合金,違反了聯邦國防採購規則。
但僅僅一個月後,五角大樓就允許繼續運送磁鐵,同時尋找其他磁鐵來源。Jerome表示,無論這些磁鐵現在來自哪裡,其中一些零件都受北京對供應鏈的控制。
業內專家表示,由於北京現在要求其稀土出口商在向美國出口稀土前必須先獲得政府的明確許可,美國國防公司可能很快就會看到價格飆升。
代表國防承包商的美國航空工業協會,兩年前呼籲美國加強其礦產供應鏈,以更好地確保該行業的准入。該組織主席 Eric Fanning當時表示,美國在航空航天和國防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取決於安全和有彈性的供應鏈,特別是用於生產尖端飛機技術的關鍵礦物。
2010年中日東海撞船事件後,中國對日本實施了為期7星期的稀土出口禁令,儘管當時一些日本公司持有的稀土庫存足以滿足一年以上的供應,但仍受到了中國限制的衝擊。
美國也很快意識到中國掌控關鍵礦物供應鏈的「戰略威脅」。2017年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簽署一項提高美國國內產量的行政命令,前總統拜登在其任期內也為稀土開採和精煉設施撥出更多資金。
美國企業研究所學者Dan Blumenthal透露,自2010年中日稀土爭端後,五角大樓持續增加戰略儲備,「相比15年前儲備量顯著增加」,但他警告這種儲備難以持久,防務企業應高度警惕。
另英國《金融時報》12日曾報道,特朗普政府正起草一項行政命令,用於囤積太平洋海底發現的金屬,以對抗中國在電池礦物和稀土供應鏈的主導地位。
但聯合國下的國際海底管理局(ISA)被授權決定國際水域中的深海採礦規則。ISA秘書長Leticia Carvalho曾警告,任何單邊行動都將構成對國際法的公然違反,直接破壞多邊主義、海洋和平利用和全球共同治理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