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文化體育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走馬上任,姿態甚高,對推廣好消息不遺餘力,問責官員主要工作之一是推銷政策,重要性甚至比制訂政策重要,因為制訂政策有公務員負責,推銷工作不太屬於他們範圍,要由局長支撐。
文體旅局局長職權看似不如其他局,然而難度有過之而無不及,該局成為今屆政府換馬的崗位就是明証。該局政策市民參與多,同時看似簡單,持份者個個都可做專家。以體育為例,社會共識是要鼓勵支持,投入的資源也多,出來的結果卻始終未夠,一如在內地舉行的亞冬運,商業媒體關注甚少,餘下港台做轉播,若不是電視新聞尚算捧場,港人隨時10個有9個半不知道。
內地體育節目難獲注視尚可理解,就算本地體育節目都有相似情況,被旅遊界奉為本地體育盛事的七欖即將舉行,但至今轉播安排聽聞尚未明朗。
七欖賽事是跨地區賽制其中一環,故此有跨國銀行和航空公司大力支持,氣氛也頗為熱鬧。賽事轉播安排一如其他體育項目,需要競投轉播權,去年就由港台取得,並且花了公帑作出宣傳轉播。
港台有段時間專注轉播體育,至今成績只是一段,一來是有號召力的大眾化賽事轉播費昂貴之餘,有收費頻道競爭;二來是該台收視始終有限,加上缺乏藝人和製作資源,獨木不成林,很難異軍突起。去年港台投得賽事後,主辦單位關注入座人數,曾四出催谷,以向贊助機構交待。今年港台對轉播未有動靜,或是因為廣播處長換人,思考或有不同。

本地舉辦的體育賽事,規模無法和國際級比賽放在同一水平看待。若然不是有出色選手的項目,觀眾始終有限,就算是精英項目的運動員,都要政府支持生活。體育項目的舉辦,現時多由商界贊助,企業從社會責任加上有一定的形象效果,都樂於支持體育項目,只是贊助費都落入主辦單位手上,不會再有宣傳推廣的費用投放媒體,港台吃力不討好,七欖的尷尬局面,大抵就是如此。
今年的七欖多了有利元素,就是在體育園舉行,但體育園近月操演頻頻,曝光不少,媒體的新聞效應在逐步減退,餘下的商業價值始終有限。主辦單位要收轉播費,製作需要投入,怎樣找到廣告資源是一大難題。在經濟放緩和宣傳費用講求直接收益下,這個號稱體育園首年盛事之一的比賽,港台或其他電視台最終是否出手,抑或由政府安排其他電視台轉播?由這個尷尬局面,可見本地體育節目宣傳推廣的困局。
潘朵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