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是廣告旺季,各大媒體都期望能夠把握機會多做生意。今年與過去全面暢旺不同,媒體間的表現稍為參差,甚至在數碼媒體中都有差別。
近月廣告市場出現多勞少得的景況,推出的宣傳項目規模普遍較過去同期細。當然,規模細不單於功夫少,業界加「辛」耕耘,自我安慰有得做好過無得做。
在要密食當三番的環境下,數碼媒體似乎出現了微妙變化。大平台如YouTube近月的生意似乎未見突出,受惠於旺季效應較為突出的是社交平台,估計是因為這類型的推廣預算細之餘,不少資源都投放到網紅推介。
作為視頻平台,YouTube可以按用家習慣投放廣告,曾經吸引客戶支持,特別是追求效果的廣告,這個趨勢在疫情期間特別明顯。疫情結束後,效果廣告似乎出現疲勞,商戶發覺只求銷售的宣傳方式慢慢對觀眾失去吸引,部份加強了品牌推廣的投放,希望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和消費者的忠誠度。
網紅推介成為數碼媒體較受歡迎的方式不是今日始,這股風氣與內地也可能產生互動。港人熟悉內地社媒小紅書,主打是素人推介,久而久之都變成是網紅活躍的廣告區,港人北上增多,與內地生活習慣趨同也不足為奇。
網紅廣告有靈活和緊貼產品的好處,對品牌建立有作用,但要有效內容上需要花不少心思,網紅的競爭固然劇烈,管理推廣效果會同樣需要花費不少心力,畢竟網紅的接觸面和傳統媒體比較相對細小,從推廣人員的角度,若有一條好橋,用在傳統大眾傳媒上,可以一舉接觸大量受眾,在投入和回報的計算較為容易。如何能好好運用不同方式的推廣,正正是專業市務人員人價值所在。
潘朵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關稅大棒搞亂全球經濟,亂世買金成為潮流,令金價猛升。香港憑著過去賣9999金飾建立的信譽,孕育出幾間全國性的大型金鋪,包括周大福、六福、周生生等。隨著內地零售業興起,黃金零售連銷店進軍香港,本地金鋪品牌有可能要面對一場攻防戰,金價的變動更為這場博弈增添變數。
香港金鋪是本地零售業的奇葩,衝出香港進軍內地,同時在海外華人社區有廣泛銷售網。與香港黃金品牌接近的內地商號,同樣發展驕人。最近,內地黃金零售店老鋪黃金,以古法金飾的概念登陸香港股市,股價累升十幾倍,令到資本市場側目之餘,其高端路線比香港商號營造的級數還高。以每間商鋪的營業額計超過了不少老字號。
老鋪黃金借助資本市場擴大市場之餘,另一商號周六福同樣傳來在香港上市的消息。周六福驟聽下有周大福和六福混合的感覺,雖屬似曾相識,近年發展卻已自成一家,如果再在香港掛牌和發展,中港金鋪的力量消長又會發生變化。
香港金鋪贏得內地消費者鍾情,最大原因在於貨真價實的信譽,培養了內地人來港買金的傾向。隨著本地品牌進軍內地,大陸消費者來港買金的習慣雖然未完全替代,但和10多年前快速發展,已見有飽和感覺。如內地品牌南下,混戰中本地金鋪有可能會陷入守勢。
貨真價實外,過去香港金鋪在形象打造上相當成功,周大福憑著珠寶形象塑造貴氣專業,六福在冒起時以港姐做代言人,邀請她們做小股東,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是集團迅速冒起的原因。時至今日,金飾仍然喜歡贊助港姐,大扺與此有關。黃金無論是產品和價格的差異性很小,形成過去金鋪很難做大,後來藉市場推廣和設計,幾間連銷集團成功做大做強,贏取了龐大的市場,反映宣傳在這類消費行業的重要性。
過去金價上升,會影響消費者買金的興趣,金價升不利金鋪生意。然而,今年以來特朗普神經質的經濟措施,令市場信心大失,資金流入金市之餘,普羅市民部份追入黃金。大陸年青人近年還流行買金豆,這類產品的銷售內地金鋪捕捉潮流的觸覺或許更高。在這些變化下,香港金鋪明白要保住領先優勢,就不能掉以輕心,成為消費市場有可能兵起雲湧的一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