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施政報告2024|「簡樸房」取代「劏房」 最低標準有理據 學者撐認證登記制度將發揮效用

博客文章

施政報告2024|「簡樸房」取代「劏房」 最低標準有理據 學者撐認證登記制度將發揮效用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施政報告2024|「簡樸房」取代「劏房」 最低標準有理據 學者撐認證登記制度將發揮效用

2024年10月16日 18:43 最後更新:18:51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今年就提出規管框架,合規格的劏房可以登記為「簡樸房」,標準是必須有窗、有獨立廁所、面積不少於8平方米、樓底有高度要求等。現時不符合相關規格的劏房業主,必須改建成合標準的「簡樸房」,找專業人士確認並申請認證,否則將之出租便要負刑事責任。特首李家超強調,不合標準的劏房會逐步被取締而減少,直至「清零」。

不過,法例設寬限期,讓已登記業主享寬限期,寬限期過後業主繼續出租不合標單位便屬違法。消息指,當局傾向重罰,包括監禁及罰款,因必須具阻嚇性。而新進入市場的就必須申請認證為符合標準的「簡樸房」才可出租,不會有寬限期。

據政府估計,現約有11萬戶居於劏房,約三分之一不合規,當中約4成劏房租戶不符合申請公屋資格,如單位被取締,政府需要有安置安排。

據政府估計,現約有11萬戶居於劏房,約三分之一不合規。

據政府估計,現約有11萬戶居於劏房,約三分之一不合規。

不少人都有疑問,為何將「簡樸房」面積定於不少於8平方米?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兼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簡樸房」的面積不少於8平方米、即約86平方呎,其實是「睇餸食飯」的最低標準,否則以現存劏房面積而言,相信立法後,很多人將「無屋住」,「就好似最低工資咁,這是社會底線」,未來可望逐步提升。

據2021年香港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僅得16平方米,遠低於全球標準,亞洲城市如首爾、新加坡及台北等的人均面積為30至35平方米。莊教授話,「簡樸房」不少於8平方米,即等於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的一半,「可能估計住一至兩人,一張床加廁所已佔了約一半」,是最基本生活要求。

至於無須設獨立廚房,他認為,因居民可出外飲食,而且廚房要明火煮食,需要加設防煙門等消防配套,相信業主不願花錢,要符合防火標準,較難實現。新標準規定必須有窗,不能是「黑房」或「黑廁」,窗戶不可以面向光井,莊教授認為,這是基本要求,否則「差過瞓街」。

「簡樸房」無須設獨立廚房,但必須有廁所及窗,不能是「黑房」或「黑廁」。

「簡樸房」無須設獨立廚房,但必須有廁所及窗,不能是「黑房」或「黑廁」。

當局稍後會訂立一套「簡樸房」的登記制度,消息人士指,業主只需提供簡單資料,便可獲得合理寬限期,期間政府不會執法取締,作為吸引登記的誘因。而業主填寫表格交給相關部門登記後,需自費聘請專業人士作認證,政府不會給予津貼,政府希望借助市場力量,而非由政府部門逐個單位認證,相信市場有足夠專業人手承接。

莊太量認為,相關認證和登記制度,將發揮最大效用,因「劏房」問題長久而來缺乏透明度,政府無法準確得悉全港有多少劏房,只能「靠估」,若現有劏房業主要「過渡」,爭取寬限期來進行改動,便必須先登記,從而令政府掌握了「劏房」名冊,對日後政府推行相關政策,如安排居民「上樓」,或者由關愛基金去做扶貧等,都有名冊依據。

另一方面,有登記名冊後,市場透明度便大增,基層市民可取得更多市場資訊,業主在競爭加劇下,亦不敢貿然狂加租。

莊教授估計,相關取締的寬限期約為2至3年,因為業主要裝修改動以符合標準,惟市場上仍有人會冒險不願改,寧願減租也不願花錢,故舉報違規制度和罰則很重要。

當局將於12月會就此進行為期2個月諮詢,目標是明年把立法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

高人話,「告別劏房」是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於2021年提出、特區政府最大的民生任務之一,惟這個「老大難」問題糾纏多時,今次《施政報告》終以具體著墨,定出取締的方案,踏出一大步,外界基本反應正面。學者也認為在當局深思熟慮下建議的方案,實際可行,冀在各方配合下,令本港成為真正的宜居城市。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新一屆區議會上任一年多以來,屢屢以實際行動展現貼地形象,不僅協助政府收集民意完善施政,更致力解決民生難題與應對突發事件。民政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趁住復活節假期,在社交媒體分享暖心事例。

麥局長話,過去一年湧現不少暖心事例,其中一位「經常穿著白色運動衫和藍色馬甲」的深水埗區議員,於颱風夜化解停電危機的經歷尤其令佢印象深刻。

麥局長憶述,去年有一次颱風襲港,深水埗區議員深夜接獲居民求助,指大廈突發斷電。議員們立即組織起來行動,與民政專員冒雨趕赴現場視察。在發現停電源於大樓電力裝置零件損壞,具工會背景的議員隨即聯繫機電業工會尋求支援,不僅找到緊急零件,工會主席更親自頂著八號風球趕赴現場搶修,最終在當夜成功恢復供電。

李詠民經常穿著白色運動衫和藍色馬甲在社區服務。

李詠民經常穿著白色運動衫和藍色馬甲在社區服務。

翻查資料,去年超強颱風摩羯襲港期間,深水埗一棟三無大廈突然停電,當區議員李詠民、陳偉明第一時間聯絡電力工會工程師義務緊急搶修,最終深夜恢復供電,居民免於撤離至南昌社區會堂的臨時庇護中心。

八號風球下深水埗有三無大廈突停電,區議員DO搵埋工會搶修。

八號風球下深水埗有三無大廈突停電,區議員DO搵埋工會搶修。

麥局長讚好話,這位議員作風低調務實,平日經常穿著白色運動衫和藍色馬甲在社區服務,協助居民處理舊樓管理問題,幫助三無大廈成立法團,近日又協助緊急清埋一座三無大廈的垃圾。

委任議員串聯地區與工會力量,緊急搶修,讓居民免於撤離至臨時庇護中心。

委任議員串聯地區與工會力量,緊急搶修,讓居民免於撤離至臨時庇護中心。

她特別提到,該議員在危機中更憑藉委任議員的專業優勢,串聯地區與工會力量,讓居民不用摸黑渡過颱風夜或要搬遷至緊急庇護中心,得以在風雨夜安守家中。行動勝過千言萬語,「做實事、做到野」才是好議員。

麥局長又預告,未來將繼續分享一些地區工作點滴,俾大家更了解更多鮮為人知的地區故事。

高人話,這個暖心案例反映出區議會的參與多元化,能夠激發、串連更多地區不同力量,發揮積極作用,展現地區治理「做實事、做到野」的新氣象。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