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綫今年的歌唱選秀節目,用了風格和路線不同的《中年好聲音》,結果成功突圍。食髓知味宣布即開第二季外,同時披露會與同地製作公司合辦另一個大規模的選秀節目《亞洲超聲團》,由於節目被指有意撼歌手組合Mirror,引起了不低的關注度。
《亞洲超聲團》是與內地製作公司合辦,夥伴曾經做過《中國好聲音》等成功項目,來頭相當不少,由於內地過去幾年受疫情影響,加上限制選秀騷,這次和無綫的合作,在圈內應算是期待已久。
無綫和內地合作音樂節目,近年最成功是與芒果台合作的《聲生不息》港樂篇。《聲生不息》在港樂篇後,製作了寶島篇,歌星組合同樣強勁,不過在香港的哄動程度,和港樂篇似乎相去甚遠,原因最直接是港樂篇唱的是廣東歌,從本地口味來說自然較為適合,就算從內地來說,主打廣東歌的音樂節目,感覺也是較有特色,所以雖然節目不是選秀,但就令有份參加演出的炎明熹、曾彼特等在內地竄紅。
《聲生不息》另一個成功因素,是製作資源比香港大得多,單從拍攝的鏡頭多達幾十個,可以提供剪接的片段令人目不暇給,就足以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其他在內容、場景上的設計,就更反映了資源多、好辦事的優勢。
這次無綫再和內地製作公司合作,選秀範圍超出了中港,包羅了韓國、新加坡、大馬等地,這些地區本身都有很強的流行文化,韓風更是橫掃亞洲以至西方。在節目初步傳出後,外界聯想要與Mirror對撼,或許正是因為該組合竄紅時間,正值香港封關,其他亞洲藝團無法來到演出。不過如果單以地域和風格來說,《亞洲超星團》應該會更多元化,將來勝出的組合除非是本地選手,否則很大機會未必會以香港為基地,性質上未必可以直接比較。
同樣,內地制作公司有豐富的資源,選擇與無綫合作,相信是看中香港作為區內娛樂中心的條件,無綫翡翠台可以直落大灣區,同時在大馬、新加坡都可以落地,能夠吸引亞洲娛樂公司和新人參加,將來勝出者也可能會在本國外,會以龐大的中國市場作為目標。
亞洲娛樂市場日益龐大,在疫情影響下對新人新星積聚了很大需求,《亞洲超星團》是疫後受人關注的同類型節目,其目標相信不止於一個地方,所以今次嘗試出來的結果,對區內有一定啟示性,其市場意義應該是更為廣泛的。
潘朵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向全球發動貿易戰,重點攻擊目標是被視為勁敵的中國。中港關係日益緊密下,雖然香港一向擁有獨立關稅區地位,仍然無法避免捲入漩渦,4月關稅戰啟動,廣告市場即時罩上陰影,擔心本來已經放緩的市道會再受打擊。
美國向全球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估計是貿易盈餘作為基礎配合方程式計算出來。歷年港美貿易都是赤字,美國賺得大量盈餘,按理不應被納入。然而,美國當前政策懶理,把香港當成中國一部份,直接徵稅。當眼見緊貼美國的台灣都一樣被美國要求交稅兼設廠,香港試圖講情求免,相信都是浪費氣力。
港美貿易美國能夠多年得益,部份因為香港是自由港,營商自由度高,美商活躍,同時也因為美資跨國媒體發達,賺取的利潤豐厚,反之美國商品在香港的廣告投放甚為有限。
美國是商業大國,跨國機構眾多,過去在廣告業非常活躍,大樹好遮蔭下,美資廣告公司影響力很大。近年,美資不少直接轉戰內地,加上投放策略有變,活躍程度似有減退,像可樂、手機等大戶不是減錢就是退下火線,新興的品牌如Tesla、蘋果都是生意做得多、廣告投得少。
另一方面,美資在網絡媒體有很強的競爭力,Meta屬下的FB、IG,Google和YouTube,這些公司憑著科技和美國軟實力,在香港生意都做得很大,而且是投入少,收入多,其他像蘋果手機的程式應用,同樣帶來可觀的網媒收入。隨著中國企業強大和國際化,美資媒體在香港同樣面對日益強烈的競爭,正如WeChat、小紅書挑戰FB、IG一樣。
作為市場經濟主導的縮影,在香港可以見到美資受到大陸企業冒起的競爭,然而,當中看不到有不公平的遊戲規則。現時特朗普因為貿易赤字為理由開徵高關稅,計算的標準主要是有型貿易的數字,沒有計算服務收算在內。這是美國多年前開始放棄低增值的製造業,集中利潤豐厚的科技業的結果,正如現在沒有人會買美國的冷氣機、雪櫃,但美國科技7雄、迪士尼這些跨國公司都在各國賺取了龐大利潤,造就了他們10萬億級的市值。
中國企業在多方面追近美企,的確形成巨大壓逼感,然而,商業競爭要鬥智鬥力,不能一味恃強橫行,捨軟實力不用而靠蠻幹。美國現時與各國為敵,香港要避險必需要開發其他市場。
特朗普打關稅戰,看不到中美企業會即時大削廣告預算,但政策的反覆性肯定產生巨大的心理陰影,令行業產生不穩定。在媒體行業數碼化下,美資媒體極可能是本地市場份額最大的經營者,美國打殘香港廣告行業,商業聯繫不免削弱,加上國家形象受損,美媒利益必然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