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綫今年人氣節目《中年好聲音》經歷差不多半年的賽程,決賽氣氛熱爆,冠軍周吉佩在總決賽大爆發成為熱話,因此相信這不會是終點,因為決賽未曾舉行,一班參賽者已準備參加下個月的演唱會,從收視和觀眾參與度來看,《中年》比該台另一IP《聲夢》氣勢更大。
作為選秀騷,近年最成功的節目是Viu的《全民造星》和無綫的《聲夢傳奇》。《全民》收視雖然不及《聲夢》,但其原創性和口碑一時無兩,收視上的差異是電視台之間長期習慣引致,觀乎由《全民》發掘出來的Mirror受到廣泛歡迎,是近年電視圈的代表作。《聲夢》其後憑無綫的影響力,捧出炎明熹、姚焯菲幾個新星,有成績同時也是在意料之中。
和專捧年青歌手相比,《中年》在構想上擺脫了近年看重青年人路線的做法,改打追求夢想,內心有團火的理念。很多參賽者現時事業有成,但那些年基於現實放下了歌唱夢想,調子貼地,增加了觀眾的認同感。
《中年》由初賽到決賽時間比一般選秀賽漫長,養成了不少人追看的習慣,收視因此呈現長期穩步上升的趨勢。吸引支持者每個星期收看的一大原因,是參賽者在面對批評和指導下,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觀眾在收看過程中培養了親切感和投入感,這是令到參賽者落區可以吸引大批「粉絲」的原因。《全民造星》當年成功的一個重要元素,正是一班年青人由參加「改造」的過程,觀眾在電視機前看到他們逐步成長,充份發揮了真人騷的寫實動人的優點,在這個意義上,兩個節目在年齡層上有分別,蛻變帶來的驚喜卻是異曲同工。
香港的社會人口成熟,少年人口只有數十萬人,其消費潛力始終有限,然而,富裕社會不乏young at heart的人口,所以很多主打年青人口味的節目或產品,目標觀眾其實都是成熟的一群,所以怎樣構建吸引這類觀眾的節目,在未來會是各電視台兵家必爭的據點。
潘朵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向全球發動貿易戰,重點攻擊目標是被視為勁敵的中國。中港關係日益緊密下,雖然香港一向擁有獨立關稅區地位,仍然無法避免捲入漩渦,4月關稅戰啟動,廣告市場即時罩上陰影,擔心本來已經放緩的市道會再受打擊。
美國向全球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估計是貿易盈餘作為基礎配合方程式計算出來。歷年港美貿易都是赤字,美國賺得大量盈餘,按理不應被納入。然而,美國當前政策懶理,把香港當成中國一部份,直接徵稅。當眼見緊貼美國的台灣都一樣被美國要求交稅兼設廠,香港試圖講情求免,相信都是浪費氣力。
港美貿易美國能夠多年得益,部份因為香港是自由港,營商自由度高,美商活躍,同時也因為美資跨國媒體發達,賺取的利潤豐厚,反之美國商品在香港的廣告投放甚為有限。
美國是商業大國,跨國機構眾多,過去在廣告業非常活躍,大樹好遮蔭下,美資廣告公司影響力很大。近年,美資不少直接轉戰內地,加上投放策略有變,活躍程度似有減退,像可樂、手機等大戶不是減錢就是退下火線,新興的品牌如Tesla、蘋果都是生意做得多、廣告投得少。
另一方面,美資在網絡媒體有很強的競爭力,Meta屬下的FB、IG,Google和YouTube,這些公司憑著科技和美國軟實力,在香港生意都做得很大,而且是投入少,收入多,其他像蘋果手機的程式應用,同樣帶來可觀的網媒收入。隨著中國企業強大和國際化,美資媒體在香港同樣面對日益強烈的競爭,正如WeChat、小紅書挑戰FB、IG一樣。
作為市場經濟主導的縮影,在香港可以見到美資受到大陸企業冒起的競爭,然而,當中看不到有不公平的遊戲規則。現時特朗普因為貿易赤字為理由開徵高關稅,計算的標準主要是有型貿易的數字,沒有計算服務收算在內。這是美國多年前開始放棄低增值的製造業,集中利潤豐厚的科技業的結果,正如現在沒有人會買美國的冷氣機、雪櫃,但美國科技7雄、迪士尼這些跨國公司都在各國賺取了龐大利潤,造就了他們10萬億級的市值。
中國企業在多方面追近美企,的確形成巨大壓逼感,然而,商業競爭要鬥智鬥力,不能一味恃強橫行,捨軟實力不用而靠蠻幹。美國現時與各國為敵,香港要避險必需要開發其他市場。
特朗普打關稅戰,看不到中美企業會即時大削廣告預算,但政策的反覆性肯定產生巨大的心理陰影,令行業產生不穩定。在媒體行業數碼化下,美資媒體極可能是本地市場份額最大的經營者,美國打殘香港廣告行業,商業聯繫不免削弱,加上國家形象受損,美媒利益必然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