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西安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西安市12月22日因疫情封城,宣告全體1300萬市民「非必要不離市」、「全市小區(村)、單位實行封閉式管理」,27日再升級「實行最嚴格的社會面管控措施」,前後已滿一週。但西安這波疫情暫未消退,截至28日累計961例。
點擊看圖輯
12月27日,在西安市碑林區張家村街道太白社區,居民在接受核酸檢測。新華社圖片
12月26日,外賣員在西安市南門外路邊忙碌。新華社圖片
12月27日,民警在西安市北大街檢查車輛。新華社圖片
12月25日晚,在西安市蓮湖區勞動路核酸採樣點,醫務人員為小朋友進行咽拭子採樣。新華社圖片
12月27日,在西安市雁塔區孟村小區,盧晨陽(右)向居民介紹核酸檢測注意事項。新華社圖片
12月27日,在西安市碑林區張家村街道太白社區,居民在接受核酸檢測。新華社圖片
西安本輪疫情到底是怎麼來的?毒株是Delta(德爾塔)還是Omicron(奧密克戎)?為什麼這幾天的確診病例突增?嚴峻的疫情形勢還會加劇嗎?這波疫情的拐點何時出現?專家們對此次西安疫情的幾大關鍵問題,給出了研判。
西安本輪疫情到底是怎麼來的?
12月2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第41場)介紹,陝西加大流調溯源力度,全力管控風險人群。在溯源方面,省疾控中心已完成137例本土病例的全基因測序,均與12月4日巴基斯坦入境航班報告的境外輸入病例高度同源。
在較早前,陝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省疾控中心主任劉峰也介紹,本輪疫情感染來源初步判定為12月4日巴基斯坦航班輸入,但是具體傳播過程尚不清晰,各傳播鏈之間缺少明確關聯性,並且陸續在全員核酸檢測中發現陽性病例。根據專家研判,此輪疫情,西安市出現隱匿性傳播,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社區傳播,現已出現外溢病例。
12月26日,外賣員在西安市南門外路邊忙碌。新華社圖片
西安本輪疫情的新冠病毒毒株是德爾塔還是奧密克戎?
陝西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張義在接受《陝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西安市本次疫情涉及的新冠病毒「元兇」屬於德爾塔變異株,感染者數量較多,表現出病毒載量高、傳播速度快、發病較為隱匿、傳染性強等特點,密接和次密接排查難度大。
為什麼這幾天西安的確診病例突增?
在12月27日下午召開的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第38場)上,西安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衛曉麗表示,近期病例增多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全市加大了大規模核酸篩查的力度 ,從12月21日開始進行了多輪次核酸大篩查,從而發現了更多隱匿性的病例,目前本輪疫情通過核酸篩查發現的病例佔到三分之一。通過多輪次的核酸篩查盡早發現並隔離治療全部感染者是目前防控的重要舉措,事實證明也是行之有效的辦法,所以在短期內還有可能出現報告病例數較多的情況。但隨著目前市民流動減少和篩查頻次增多,有助於篩查出人群中的所有潛在傳染源,消除疫情傳播隱患。
二是因為新出現的一些風險點位 ,比如高新區光電園、灞橋區京東物流園,由於人員高度密集和流動性大導致病例波及範圍較廣,短期內病例報告快速增長的情況,對於這些風險點位我們已快速採取了控制措施,隨著各項封控措施的落實,有助於這些地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發佈會上,衛曉麗也提醒西安市民不必為確診病例短期快速上升過於擔心,這個階段通過核酸篩查發現並管控病例是核酸篩查的目的,這項工作越扎實,對於整體防控工作就越有利。希望大家聽從社區安排按時參加核酸檢測,參加核酸篩查時一定要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線」距離;其他時間足不出戶、不串門不聊天,最大程度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
12月27日,民警在西安市北大街檢查車輛。新華社圖片
西安本輪疫情的形勢還會加劇嗎?
華商報記者專訪西安交大一附院教授施秉銀,施秉銀表示,一些潛在的感染沒有被發現,所以這一兩天數字有所增多是正常的。施秉銀表示,確診病例居高不下這一情況應該很快可以好轉,估計需要一周左右,新增確診病例的數量就會下降。
12月25日晚,在西安市蓮湖區勞動路核酸採樣點,醫務人員為小朋友進行咽拭子採樣。新華社圖片
西安本輪疫情的確診病例以哪種類型居多?
談起西安此輪本土疫情,施秉銀表示,截至目前,確診重症病例數量只有幾例,這一次確診病例絕大多數是輕症,很多人身體沒有什麼症狀,通過核酸檢測才發現感染了新冠病毒,由此可以看出,此輪病毒對人的健康的影響要小得多。 施秉銀表示,一方面病毒在迭代變異,另一方面,民眾接種疫苗率極高,人體對病毒的免疫力提高,就算感染新冠病毒,其症狀也很輕。
西安為何要開展多輪核酸篩查工作?
陝西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張義在接受《陝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只有通過大規模人群核酸篩查,才可以迅速發現潛在病例,查明並鎖定風險區域和重點人群,及時採取針對性管控措施,阻斷疫情擴散。
具體來說,一方面,因為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的潛伏期,而採樣只是一個時間點,如果採樣時不排毒或者當時病毒濃度不夠,低於檢測限,就可能檢測不到,尤其是無症狀感染者,早期排毒水平並不高,體內病毒濃度很低。另一方面,採樣時咽拭子採集的深度、部位和咽拭子與黏膜接觸的時間等因素也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如果採樣的手法不規範,未能採集到合適的部位,可能造成漏檢。另外,西安市人口基數龐大,僅開展少數幾輪核酸檢測往往很難篩查出全部感染者。因此,開展多輪規模性核酸檢測對於盡早發現新冠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實施精准防控,是非常有必要的。
12月27日,在西安市雁塔區孟村小區,盧晨陽(右)向居民介紹核酸檢測注意事項。新華社圖片
西安疫情形勢嚴峻,拐點何時出現?
目前,西安疫情形勢嚴峻,拐點何時出現?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預計到一月中旬西安疫情能夠得到阻斷,一月下旬控制住完全有可能。
張伯禮說:「對於西安的情況,我們因為現在是還要嚴防死守,還要積極地做篩查,把病人控制起來,盡快地把它阻斷了。我估計用一個週期到一個半週期,也就是說到一月中旬左右能把它阻斷了,到一月二十幾號能夠把它整個控制了,我想還是完全有可能的。」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美國政府揮舞關稅大棒、中美經貿關係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大省、重點外貿城市紛紛積極應對。
內地澎湃新聞注意到,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盡管全球供應鏈動盪加劇,中國外貿仍展現出強大韌性,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七大省市進出口數據呈現增長趨勢,用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的話說就是,「實打實起到了挑大樑作用」。
近日,上海、浙江、江蘇、天津和湖南等地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先後與外貿企業進行座談調研。其中,上海市、區兩級領導密集走訪調研外貿外資企業,全力支持企業穩定發展,這一系列舉措都彰顯了中國穩外貿的決心與行動力。
4月16日,北京2025年首趟中歐班列(北京—莫斯科)發車。新華社圖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佔GDP比重)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外向程度的關鍵指標。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貿依存度一度大幅攀升,根據中經數據顯示,2004年達到69.8%的峰值。此後,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內需市場的不斷擴大,外貿依存度逐步回落,2023年降至33.1%。
盡管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不同地區和城市的外貿依存度仍存在顯著差異,而那些外貿依存度高的地區和城市較容易受到衝擊。
東部沿海地區憑借外向型經濟特徵,外貿依存度普遍偏高。比如,2024年,浙江金華進出口總額達8795億元,其中出口7719億元,外貿依存度超100%,遠超深圳的90%,其中義烏市貢獻全金華超80%的出口額。
作為外貿大省,浙江對美出口規模佔全省出口總額的16.2%,外貿依存度全國第一。為此,浙江省貿促會將推出「浙裡出海」專項行動,將舉辦5大系列30多場活動,幫助企業有效應對風險、科學海外布局、開拓多元化市場。
從行業維度來看,以出口導向型產業為主的城市,如電子信息、服裝紡織、玩具製造等產業集聚的城市,受衝擊更為直接。為此東莞出台「穩外貿30條」,全力防範和化解外部風險和衝擊,在開拓多元市場方面提出了9條舉措,力求通過鞏固發展外貿新業態和大力拓展新興市場雙向發力。
去年重登「中國外貿第一城」的深圳,則從支持企業線上線下開拓市場、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擴大重點商品進口規模、增強企業綜合服務保障機制等10個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
在省級層面,廣東提出要多措並舉穩住外貿市場,穩固現有貿易渠道,積極開拓多元市場,在擴大服務貿易上多做文章,更好保存量、拓增量。
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新華社圖片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對外貿依存度高地區和城市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促使這些地區和城市加快轉型升級和市場多元化步伐。長三角各省市在穩外貿方面各顯神通,發揮各自的亮點和優勢積極突圍。
上海在穩外貿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金融中心和高端製造業的優勢。一方面,為外貿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風險;另一方面,上海的集成電路、醫療器械等高端製造業企業不斷增強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實現了外貿出口的穩定增長。
此外,上海還積極舉辦各類國際展會和貿易促進活動,如進博會等,為國內外企業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動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上海部分區還鼓勵企業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中東及拉美市場的開拓力度。
浙江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以應對衝擊。一方面,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機械人等新興產業,如杭州的「六小龍」企業等,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浙江還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開拓新興市場,為外貿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2024年,義烏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4133.40億元,同比增長18.2%,佔同期義烏進出口總值的61.8%,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核心動力。
江蘇在穩外貿方面則注重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佔比,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蘇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從低附加值的加工製造向高附加值的研發創新轉變,降低了關稅對產業的影響。
同時,江蘇積極利用RCEP協議等區域合作協定,加強與亞太地區國家的貿易往來,擴大市場份額。淮安2024年出口增速位列江蘇省第二,市委書記史志軍強調及時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和業務結構,挖掘新興市場和國內市場。
在這場持續博弈中,中國通過「內循環為主、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各地通過政策創新、產業升級和消費激活等多種措施,逐步構建起內外聯動的經濟韌性。
2023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內外貿一體化,是要堅持「一體化」發展,幫助企業「兩條腿」走路。既要開拓國內市場,也要開拓國際市場,既鼓勵外貿企業轉內銷,也鼓勵內貿企業做外貿。
面對來自外貿的挑戰,各地也都在努力通過政策引導、標準銜接、平台建設等多維度措施,幫助企業克服市場分割、標準差異等難題,讓企業可以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間順滑切換。
比如,自年初以來,上海市商務委就積極推動外貿企業拓內銷工作,到重點外貿企業開展走訪調研,會同各區商務部門、重點行業協會等摸排外貿企業出口拓內銷意向;同時,積極發動上海各大電商平台和企業,發揮電商優勢推出相關服務舉措,助力本市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拓寬內銷渠道。
再如,浙江寧波慈溪打造家電行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平台,提供內外貿產銷對接、全產業鏈要素資源對接等服務,聚集了行業上下游企業超1萬家。不少企業已嚐到內外貿一體化的甜頭,實現了內外貿「雙促進、雙增長」的局面。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既是挑戰,也是中國外貿城市版圖重構的契機。東部沿海地區需加速技術升級與市場多元化,中西部則需依托陸路通道與產業轉移構建新優勢。從上海密集調研外貿企業到義烏商人的靈活應變,從粵港澳「新三樣」崛起至廣西邊境貿易火爆,中國外貿正以多層次、多維度策略應對變局。
這場博弈是「持久戰」與「攻堅戰」,而中國的統一大市場、全產業鏈與制度優勢,終將在全球化裂變中開闢新航道。只要繼續堅持開放與創新雙輪驅動,就能在不確定性中錨定確定性,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