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維吾爾特別法庭」被踢爆盜用法庭名號 背後有盤「以疆制華」大生意 容許以「法庭」名義註冊公司極有問題

博客文章

「維吾爾特別法庭」被踢爆盜用法庭名號  背後有盤「以疆制華」大生意 容許以「法庭」名義註冊公司極有問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維吾爾特別法庭」被踢爆盜用法庭名號 背後有盤「以疆制華」大生意 容許以「法庭」名義註冊公司極有問題

2021年06月07日 15:55 最後更新:15:57

流亡海外人士和西方反華勢力又針對新疆搞「大動作」,共同促成一個「維吾爾特別法庭」,6月4日至7日在倫敦就新疆問題舉行「聽證會」。

不過內地微信公眾號「補壹刀」就揭露背後一些不為人知的真相,話這個「特別法庭」本身就是一個笑話,現在搞出這番表演,不僅為政治操弄,其實背後還有生意。

更多相片
「維吾爾特別法庭」係盜用「法庭」名號的「偽法庭」。

「維吾爾特別法庭」係盜用「法庭」名號的「偽法庭」。

「維吾爾特別法庭」網站資料。

「維吾爾特別法庭」網站資料。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僅2018年NED就向「世維會」及其分支機構提供了近66.5萬美元。

僅2018年NED就向「世維會」及其分支機構提供了近66.5萬美元。

裴倫德Twitter介紹。

裴倫德Twitter介紹。

澳大利亞公民黨刊物《澳人警示服務》截圖。

澳大利亞公民黨刊物《澳人警示服務》截圖。

尼斯在世界輿論中聲名狼藉。

尼斯在世界輿論中聲名狼藉。

美國單方面的制裁措施非但沒有保護敘利亞的平民,反而使他們走向飢餓和死亡。

美國單方面的制裁措施非但沒有保護敘利亞的平民,反而使他們走向飢餓和死亡。

尼斯是「香港監察」的贊助人之一。

尼斯是「香港監察」的贊助人之一。

原來,「維吾爾特別法庭」係盜用「法庭」的名號,在英國以私人擔保有限公司的形式成立。私人擔保有限公司在英國一般來講適用於社團、慈善機構等,即係只是一個民間自發團體,同法律完全沒關係。

而且,即便從民間組織的角度來講,它亦是一個非法機構,不具備英國《2011年慈善法》所規定的「合法組織所應有的章程和托管理事會」等條件,且沒有獲得該法律要求慈善組織所應得到的政府資金支持。

「維吾爾特別法庭」係盜用「法庭」名號的「偽法庭」。

「維吾爾特別法庭」係盜用「法庭」名號的「偽法庭」。

據熟悉英國法律的法律界人士指出,這個所謂「維吾爾特別法庭」,英文名字叫做Uyghur Tribunal,當中Tribunal一字的意思是法庭或審裁處,由於這個字有官方含意,按道理不能用這個名字註冊私人公司,在香港你想用Tribunal或Court的名字去註冊一家私人公司根本沒有可能,公司註冊處不會批准。英國的公司註冊部門容許「維吾爾特別法庭」用這種名字註冊,本身已極有問題。

該法律界人士說,如果英國容許人註冊這樣的公司,香港是否可以註冊名叫「蘇格蘭法庭」或「北愛爾蘭法庭」的公司,去推動蘇格蘭和北愛從英國獨立出去。

有專家指出,這種表演式「審判」,沒有合法性,只是盜用了法律的名義,搞搞模擬法庭,想要以此向中國施壓,在國際法中是好滑稽的事情。整件事情背後的運作相當得人驚,同NED、CIA、法輪功都有關。

文章進一步爆料,湊成這個偽法庭的主要有以下幾股勢力:

最大金主:「世維會」。

據偽法庭網站的介紹,2020年6月,「世維會」主席正式請求傑弗里•尼斯成立一個獨立的「人民法庭」,以調查所謂對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和其他突厥穆斯林人口的《持續暴行和可能的種族滅絕》。

「維吾爾特別法庭」網站資料。

「維吾爾特別法庭」網站資料。

該網站信息還顯示,「世維會」為其提供了約10萬英鎊的資金,剩餘18.5萬英鎊資金將通過眾籌募集。網站鏈接的眾籌網頁顯示目前已經募集到將近25萬英鎊,有800名捐贈者作出個人捐贈。

事實上,「世維會」基本上就是其「獨家」資金來源。5月26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披露,在「世維會」為「法庭」提供23.5萬英鎊後,該「法庭」長達3個月時間僅籌集到7000多英鎊,成為跳梁小丑。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等於所謂的「眾籌」,不過是掩人耳目和虛張聲勢。

而據美國調查性報道網站「灰色地帶」的介紹,「世維會」受到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的直接指導。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已經向「世維會」提供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包括2016年以來直接提供的128.4萬美元,以及為其附屬組織提供的上百萬美元額外資金。

據「世維會」前網站的數據顯示,僅2018年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向「世維會」及其分支機構提供了近66.5萬美元。

僅2018年NED就向「世維會」及其分支機構提供了近66.5萬美元。

僅2018年NED就向「世維會」及其分支機構提供了近66.5萬美元。

這些贈款專門用於培訓維吾爾活動家和向青年進行媒體宣傳和遊說,「以提高對維吾爾人權的認識和支持」。

協助啓動:「種族滅絕反應聯盟」。

在「維吾爾特別法庭」給出的介紹中還提到,該「法庭」於2020年9月3日在「種族滅絕反應聯盟」的協助下啓動。

所謂的「種族滅絕反應聯盟」是2019年11月4日在英國議會成立的一個組織。該組織的聯合創始人之一盧克•德•普爾福德 (Luke de Pulford,中文名裴倫德)Twitter主頁身份標籤一欄中有:Arise基金會主任、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創始人兼協調員、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委員、香港監察研究員、「世維會」的顧問。

裴倫德Twitter介紹。

裴倫德Twitter介紹。

在2019年反修例暴亂期間,他是最活躍的英國政客之一,不僅是何君堯在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被取消以及鼓動英國律師機構取消其律師資格的主要推手,還與羅冠聰串聯擬在英國控告英籍香港警察。其參與創立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的主旨就是,將中國的崛起視為民主國家必須共同應對的挑戰。

而「種族滅絕反應聯盟」中更是匯聚了此前被中國制裁的多名反華政客,包括肯尼迪、奧爾頓,還有此次「維吾爾特別法庭」的「庭長」尼斯。

隱形支持:法輪功

「補壹刀」還發現,在其介紹文件列出的「維吾爾特別法庭」主要參與者履歷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經歷——「中國法庭」。

根據公開資料,「中國法庭」是由「中國濫用器官國際聯盟(ETAC)」設立的輿論機構,其資金支持來源於法輪功。

調查記者Ryan Mccarthy 2019年的調查文章中也提到,儘管發起「中國法庭」的「中國濫用器官國際聯盟(ETAC)」聲稱其是一個國際非營利組織,通過其人員聯繫不難分析出其是法輪功的前線組織。

而所謂的「中國法庭」曾在2019年6月17日宣佈中國在「強摘器官案」中罪名成立,而當時所謂的「中國法庭」的「庭長」就是此次「維吾爾特別法庭」的「庭長」傑弗里•尼斯。

由此可見,這個所謂的國際人權律師尼斯根本就是惡名遠揚的國際人權圈濫訴專業戶,其與境外反華勢力的關係更是十分密切。

澳大利亞公民黨刊物《澳人警示服務》截圖。

澳大利亞公民黨刊物《澳人警示服務》截圖。

澳大利亞公民黨刊物《澳人警示服務》2019年3月在其網站上發文稱,尼斯本人是一名資深的英國特工,其職業生涯主要任務就是針對英美地緣政治目標製造虛假指控。

在尼斯簡歷中,被其大書特書是曾在海牙國際法庭起訴前塞爾維亞領導人米洛舍維奇(Slobodan Milosevic)一案中擔任檢察官。

2016年3月24日,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公佈了判決書,在判決書的第1303頁寫道,法庭不認為在此案中相關方面提出了足夠的證據,來證明米洛舍維奇認同將波斯尼亞與克羅地亞人逐出波斯尼亞塞爾維亞人所要求的地區。

一直研究米洛舍維奇審判的安迪•威爾克森2017年在戰略文化基金會做的一個報告中表示,在對波斯尼亞-塞爾維亞將軍拉特科•姆拉迪奇(Ratko Mladic)的判決的第四卷深埋了一個腳注,「法官一致認為,『審判庭收到的證據並沒有表明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參與了共同犯罪目標的實現』,即通過實施起訴書中所指控的犯罪,建立一個同種族的波斯尼亞-塞族實體……我們被告知他是『巴爾干的屠夫』,但沒有任何證據支持這些指控。為了證明經濟制裁和北約對塞爾維亞人民的軍事侵略是正當的,我們被欺騙了。」

尼斯在世界輿論中聲名狼藉。

尼斯在世界輿論中聲名狼藉。

尼斯當時在審判中就是力主米洛舍維奇有罪的。美國國務院南斯拉夫辦公室的喬治•肯尼曾譴責米洛舍維奇的審判程序「本質上是不公平的,只不過是一場政治表演審判」。

不過,在世界輿論中的聲名狼藉似乎並沒有對尼斯產生多大的影響,參與米洛舍維奇審判依然是他多年來在西方人權圈行走的噱頭。

此外,尼斯還是前些年臭名昭著的《凱撒報告》的合著者,在《凱撒報告》中他更是展示了其顛倒黑白的虛假指控能力。

2014年,德斯蒙德•達席爾瓦、傑弗里•尼斯和戴維•克蘭等人組成的一個「國際調查小組」認定:自敘利亞衝突開始以來,大約有1萬1000名敘利亞人在阿薩德政權的監獄中遭到酷刑,並被執行死刑。

該報告的主要依據是一名代號為「凱撒」的叛逃出境的前敘利亞警察帶出的5.5萬張照片。調查組認為,給被殺拍照的需要強有力地指向這樣一個事實,即這些殺人行為是有計劃、有命令和得到上級指示的。

當時,泰晤士報引述尼斯的話說,「這些照片就像拿到納粹檔案的鑰匙」。據稱,尼斯還親自對這些照片進行了認證。

撰寫《凱撒報告》的另外一個重要成員是戴維•克蘭。在灰色地帶針對《凱撒報告》的一篇調查文章中認為,克蘭實際上是一名資深的軍事情報人員,曾經在五角大樓內擔任過各種職位,包括國防情報局。

後來,在《凱撒報告》的基礎上,美國出台了《凱撒.敘利亞平民保護法》。這項法案授權美國政府以侵犯平民權利的犯罪為由,對阿薩德政權的高級官員、軍事領導人及其所有支持者實施制裁。這項法案還允許向敘利亞能源、國防和建築部門提供了財政、物質和技術支持的俄羅斯及伊朗機構實施制裁,或是對重建作出貢獻的實體實施制裁。

調查記者Max Blumenthal認為,制裁是美國和卡塔爾政府精心策劃的高度欺騙性的情報行動的產物。單方面的制裁措施非但沒有保護敘利亞的平民,反而使他們走向飢餓和死亡。

美國單方面的制裁措施非但沒有保護敘利亞的平民,反而使他們走向飢餓和死亡。

美國單方面的制裁措施非但沒有保護敘利亞的平民,反而使他們走向飢餓和死亡。

去年12月,聯合國單方面強制性制裁措施不良影響問題特別報告員多漢表示,根據《凱撒法案》所實施的制裁可能加劇敘利亞本已嚴峻的人道主義局勢,並呼籲美國解除可能阻礙敘利亞重建在衝突中被毀的民用設施的單邊制裁,表示「制裁侵犯了敘利亞人民的權利」。

有分析認為,美國領導的在利比亞和敘利亞的殘酷戰爭中都是以「保護平民」和「促進民主」的名義破壞地區穩定,這些行動嚴重依賴一些所謂的人權非政府組織和媒體渠道,以在美國自由派中獲得支持。

像尼斯這樣的人,吃的正是這一碗飯。

近幾年,尼斯又與境外反華勢力建立起了聯繫,開始了一系列公開抹黑中國的舉動。

除了前邊所說的擔任所謂「中國法庭」的「庭長」,並且在道聽途說再加上對事實的無恥假設基礎上宣佈其所謂的「終審判決」以外,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傑弗里•尼斯基金會的官網合作方一欄中,所謂的「中國法庭」赫然在列。

很明顯,尼斯與其背後的勢力形成了長期利益關係。

尼斯是「香港監察」的贊助人之一。

尼斯是「香港監察」的贊助人之一。

在香港問題上,尼斯相當積極。他曾為梁天琦寫信求情,還是聲稱「關注香港發展的人權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的贊助人之一。

此次他擔任「庭長」的「維吾爾特別法庭」更是得到了「疆獨」組織「世維會」的公開資金支持和鼓動。

「補壹刀」就指出,其實對於尼斯來講,他真正關心的並不是人權,既不是敘利亞民眾的人權也不是新疆民眾的人權,而是其背後金主在意的戰略目標以及他能從中獲得的實際利益。

回到「維吾爾特別法庭」,「補壹刀」認為,即將上演的聽證鬧劇,對於尼斯等人及其背後的反華勢力來講不過是又一場駕輕就熟的「政治表演」。

所謂的「人民法庭」或者說「獨立法庭」,每次的套路無非就是從預設的有罪立場出發,再找一群演員和所謂的陪審團和法律專家,從事先編織好的「證據」中得出一個所謂「法庭」的「終審判決」,然後以此招搖撞騙。這些表演和荷里活電影沒有差別。

而今次,他們找來的「演員」相當熟口熟面。

在這個偽法庭提及的一些「證人」中,有一個叫沙依拉古麗•沙吾提巴依。她宣稱自己曾經在教培中心任教,之後在反華勢力的包裝下搖身一變,成了所謂「教培中心受害者」,改口稱自己被關押在「集中營」,「遭受酷刑和醫學實驗」「被逼吃豬肉」。

實際上,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安廳官員的介紹,她從未進過教培中心學習,也從未在教培中心工作過,她本人不僅作風敗壞還涉嫌犯罪。

另外一個熟悉的「演員」是多力坤•艾沙,他在外謊稱「家人被關押」「母親死於再教育營」。而實際上,他是「疆獨」組織「世維會」頭目,1994年5月出境後再未回國,他的母親則是因病去世。他也根本不是所謂「再教育營」受害者,而是一個被中國政府認定的恐怖分子。

從偽法庭公佈的聽證會材料中可以看到,靠污蔑中國成名的所謂「新疆問題專家」鄭國恩則在專家證人之列,他早前就被揭發,在新疆問題上通過學術造假等手段,無中生有構陷中國政府。

他的《強制節育》報告引用撒謊成性者的不實之詞作為論據;還曾經把新疆正常招錄民警,猜測成是為所謂「拘留運動」做準備;把深受新疆各族群眾歡迎的「訪惠聚」工作,想象成「拘留運動」的「決策基礎」;把充分保障兒童上學的寄宿制學校和學前教育,臆想成「拘留運動」的「兜底保障」;把少數民族群眾自主自願到外地就業無端揣測為「強逼勞動」。

另外,長期接受美國國防、外交機構及軍火商資助,炮製各種反華謠言的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研究員也在專家證人中,該機構受背後金主驅使,長期為其亂疆制華行動提供所謂「學術支撐」「學理依據」。

曾經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揭批過的由反華勢力炮製的「維吾爾過渡期司法數據庫」相關負責人也在專家證人中。

可想而知,從這些「證人」口中,能聽到的只有不斷重復的謊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位國際法研究專家分析,像尼斯等人這樣的行為屬於典型的誣告濫訴,而一般意義上的誣告濫訴是可以到正規法院去進行的。但如果太離譜了,離譜到正規法院根本不可能受理的時候,他們就毫無來由地搞一個自己授權的所謂「法庭」,進行一場表演式的「審判」。這在國際法中是很滑稽的事情。

這種所謂的「人民法庭」「獨立法庭」,無論是從國際法還是國內法上講都沒有合法性,只是盜用了法律的名義想要以此向中國施壓。也可以簡單將其理解為一些民間人士搞的模擬法庭,其實質說白了也就是一種醜陋表演。

其實,對於搞出偽法庭的這幫人來說,他們也知道所謂的「判決」沒有任何的法律效力,但這個對他們來講不重要。在其目標中寫得很明白,「判決」可能成為國家、國際組織、公司和企業、個人和其他行為者根據相關調查結果採取行動的起點。

換句話說,這個炮製出來的所謂「判決」將成為他們向相關方施壓的工具。

據此前「灰色地帶」的調查文章分析,偽法庭的最大金主「世維會」現在已經與華盛頓的外交政策議程和旨在遏制和阻礙中國崛起的新冷戰戰略緊密結合,定期遊說美國和西方政界人士,敦促他們孤立並「加大對中國的壓力」;加大經濟制裁力度;遏制與中國的聯繫並將西方公司撤出該地區。

而「世維會」背後的金主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總裁卡爾•格什曼2019年在演講中提到的建立一個針對維吾爾人權的國家聯盟中的幾點要求也是如此論調,其中也特別提到了要針對西方在新疆的公司。

雖然專家就表示,偽法庭的「判決」注定只能是「廢紙一張」,但是,相關勢力好明顯並不在乎「判決」能不能在法律上站住腳,只想借此進一步炒作新疆問題,達到「以疆制華」的目的。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何君堯

在美國政府揮舞關稅大棒、中美經貿關係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大省、重點外貿城市紛紛積極應對。

內地澎湃新聞注意到,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盡管全球供應鏈動盪加劇,中國外貿仍展現出強大韌性,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七大省市進出口數據呈現增長趨勢,用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的話說就是,「實打實起到了挑大樑作用」。

近日,上海、浙江、江蘇、天津和湖南等地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先後與外貿企業進行座談調研。其中,上海市、區兩級領導密集走訪調研外貿外資企業,全力支持企業穩定發展,這一系列舉措都彰顯了中國穩外貿的決心與行動力。

4月16日,北京2025年首趟中歐班列(北京—莫斯科)發車。新華社圖片

4月16日,北京2025年首趟中歐班列(北京—莫斯科)發車。新華社圖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佔GDP比重)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外向程度的關鍵指標。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貿依存度一度大幅攀升,根據中經數據顯示,2004年達到69.8%的峰值。此後,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內需市場的不斷擴大,外貿依存度逐步回落,2023年降至33.1%。

盡管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不同地區和城市的外貿依存度仍存在顯著差異,而那些外貿依存度高的地區和城市較容易受到衝擊。

東部沿海地區憑借外向型經濟特徵,外貿依存度普遍偏高。比如,2024年,浙江金華進出口總額達8795億元,其中出口7719億元,外貿依存度超100%,遠超深圳的90%,其中義烏市貢獻全金華超80%的出口額。

作為外貿大省,浙江對美出口規模佔全省出口總額的16.2%,外貿依存度全國第一。為此,浙江省貿促會將推出「浙裡出海」專項行動,將舉辦5大系列30多場活動,幫助企業有效應對風險、科學海外布局、開拓多元化市場。

從行業維度來看,以出口導向型產業為主的城市,如電子信息、服裝紡織、玩具製造等產業集聚的城市,受衝擊更為直接。為此東莞出台「穩外貿30條」,全力防範和化解外部風險和衝擊,在開拓多元市場方面提出了9條舉措,力求通過鞏固發展外貿新業態和大力拓展新興市場雙向發力。

去年重登「中國外貿第一城」的深圳,則從支持企業線上線下開拓市場、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擴大重點商品進口規模、增強企業綜合服務保障機制等10個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

在省級層面,廣東提出要多措並舉穩住外貿市場,穩固現有貿易渠道,積極開拓多元市場,在擴大服務貿易上多做文章,更好保存量、拓增量。

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新華社圖片

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新華社圖片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對外貿依存度高地區和城市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促使這些地區和城市加快轉型升級和市場多元化步伐。長三角各省市在穩外貿方面各顯神通,發揮各自的亮點和優勢積極突圍。

上海在穩外貿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金融中心和高端製造業的優勢。一方面,為外貿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風險;另一方面,上海的集成電路、醫療器械等高端製造業企業不斷增強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實現了外貿出口的穩定增長。

此外,上海還積極舉辦各類國際展會和貿易促進活動,如進博會等,為國內外企業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動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上海部分區還鼓勵企業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中東及拉美市場的開拓力度。

浙江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以應對衝擊。一方面,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機械人等新興產業,如杭州的「六小龍」企業等,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浙江還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開拓新興市場,為外貿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2024年,義烏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4133.40億元,同比增長18.2%,佔同期義烏進出口總值的61.8%,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核心動力。

江蘇在穩外貿方面則注重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佔比,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蘇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從低附加值的加工製造向高附加值的研發創新轉變,降低了關稅對產業的影響。

同時,江蘇積極利用RCEP協議等區域合作協定,加強與亞太地區國家的貿易往來,擴大市場份額。淮安2024年出口增速位列江蘇省第二,市委書記史志軍強調及時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和業務結構,挖掘新興市場和國內市場。

在這場持續博弈中,中國通過「內循環為主、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各地通過政策創新、產業升級和消費激活等多種措施,逐步構建起內外聯動的經濟韌性。

2023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內外貿一體化,是要堅持「一體化」發展,幫助企業「兩條腿」走路。既要開拓國內市場,也要開拓國際市場,既鼓勵外貿企業轉內銷,也鼓勵內貿企業做外貿。

面對來自外貿的挑戰,各地也都在努力通過政策引導、標準銜接、平台建設等多維度措施,幫助企業克服市場分割、標準差異等難題,讓企業可以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間順滑切換。

比如,自年初以來,上海市商務委就積極推動外貿企業拓內銷工作,到重點外貿企業開展走訪調研,會同各區商務部門、重點行業協會等摸排外貿企業出口拓內銷意向;同時,積極發動上海各大電商平台和企業,發揮電商優勢推出相關服務舉措,助力本市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拓寬內銷渠道。

再如,浙江寧波慈溪打造家電行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平台,提供內外貿產銷對接、全產業鏈要素資源對接等服務,聚集了行業上下游企業超1萬家。不少企業已嚐到內外貿一體化的甜頭,實現了內外貿「雙促進、雙增長」的局面。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既是挑戰,也是中國外貿城市版圖重構的契機。東部沿海地區需加速技術升級與市場多元化,中西部則需依托陸路通道與產業轉移構建新優勢。從上海密集調研外貿企業到義烏商人的靈活應變,從粵港澳「新三樣」崛起至廣西邊境貿易火爆,中國外貿正以多層次、多維度策略應對變局。

這場博弈是「持久戰」與「攻堅戰」,而中國的統一大市場、全產業鏈與制度優勢,終將在全球化裂變中開闢新航道。只要繼續堅持開放與創新雙輪驅動,就能在不確定性中錨定確定性,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