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方會後聲明全文睇 中共執政地位是不可觸碰的紅線 中方敦促美停止插手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

博客文章

中方會後聲明全文睇  中共執政地位是不可觸碰的紅線 中方敦促美停止插手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方會後聲明全文睇 中共執政地位是不可觸碰的紅線 中方敦促美停止插手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

2021年03月20日 09:59 最後更新:10:10

當地時間3月19日12時02分,中美高層兩日3場戰略對話正式結束,中方代表團已經走出會場,乘車返回下榻酒店。

當地時間3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

中美高層兩日3場戰略對話正式結束。AP圖片

中美高層兩日3場戰略對話正式結束。AP圖片

按中方會後公布指出,雙方圍繞各自內外政策、中美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長時間、建設性的溝通。雙方認為對話是及時的、有益的,加深了相互理解。

中方表示,中方是應美方邀請而來。中國農歷新年除夕,習近平主席同拜登總統成功通話,一致同意雙方要加強溝通,管控分歧,拓展合作,這對今後一段時期中美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此次中方應邀來到安克雷奇同美方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是落實兩國元首通話共識的重要舉措,也是兩國元首親自決策舉行的。過去幾年,由於中國的正當權益受到無理打壓,中美關係遭遇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這種局面損害了兩國人民利益,損害了世界穩定與發展,不應再繼續下去了。中方願同美方加強戰略溝通,推動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動兩國關係沿著健康穩定軌道向前發展,造福兩國人民,促進世界持久和平與繁榮。

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在會談中堅定地表達了中方的立場。AP圖片

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在會談中堅定地表達了中方的立場。AP圖片

中方強調,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中國人民的高度共識,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認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制度,是中國發展的「密碼」。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我們將繼續沿著這條康莊大道走下去。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制度安全不容損害,這是不可觸碰的紅線。中國的發展目標是一貫的、明確的,就是要通過艱苦奮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根本目的是讓全體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這是我們制定一切政策的出發點。中國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任何人不能剝奪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中國始終重視保護和促進人權,把改善民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全民民主、協商民主,其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中國不會將自己的民主制度和價值觀強加給其他國家,同時堅定維護自身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反對動輒拿人權問題作幌子對中方指責抹黑,干涉中方內政。中國的根本發展目標,對內就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外就是通過自身發展為全人類的發展進步作出貢獻。中國無意干涉美國的政治制度,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地位和影響。同時美方應當正確看待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正確看待中方一系列大政方針,正確看待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用,黨的領袖的核心地位,是在艱苦卓絕的實踐中產生的,得到14億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這一集體意志堅如磐石,毫不動搖。

中方指出,中國將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獨立自主、堅持和平發展、堅持合作共贏、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公平正義,持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堅決反對別國對中國內部事務指手畫腳,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決定政策立場。中國自己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也期待其他國家走和平發展道路,期待各國超越社會制度、文明宗教不同,和平共處、共創繁榮。合作共贏是中國發展的重要原則,也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黃金法則。中國的發展成就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下一步謀求高質量發展也將在更加開放條件下推進。多邊主義是現行國際體系的重要基石。真正的多邊主義應當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尊重國際關係基本准則,尊重世界各國主權,尊重文明多樣性,致力於國際關係民主化,而不應該拉「小圈子」,更不應該開歷史倒車,以意識形態划線,重挑集團對抗。我們願與美方在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多邊機制中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國際公共產品。我們一貫主張,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不能誰的胳膊粗、拳頭大誰說了算,更不能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發展中國家的聲音應該被傾聽,發展中國家的權益理應得到保護。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應當攜手深化南北合作,包括面向發展中國家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共同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方表示,中美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中美兩國並不必然相互構成威脅,差異分歧並不構成中美對抗的理由,中美雙方誰都無法承受衝突對抗的後果。中美兩國應當相互信任而不是猜忌、相互理解而不是指責、相互合作而不是拆台,確保雙方集中精力處理好各自國內的優先議程,實現各自的發展目標。兩國可以在抗擊新冠疫情、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等當前國際社會最緊迫的三大任務上開展合作,在重大國際地區問題上加強溝通協調,為雙方人文交流排除干擾,共同做大合作蛋糕,更多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同時,合作應該是雙向、互利的,平衡解決雙方關切。中方對美政策保持高度穩定性和連續性,致力於同美方實現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同時堅定捍衛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雙方要根據兩國元首通話精神,保持溝通渠道暢通,恢復正常對話交往機制,開展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避免誤解誤判。兩國有責任、有能力、有智慧找到不同政治制度大國相處之道,這將是中美兩國為人類文明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中方指出,過去幾年來,由於美國上一屆政府逆潮流而動,實行極端錯誤的反華政策,嚴重損害中國利益,嚴重損害中美關係,中方不得不採取正當必要措施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方敦促美方消除上屆政府對華錯誤政策影響,同時避免製造新的問題。

中方指出,台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沒有任何妥協退讓餘地。我們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美台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停止售台武器,不助台拓展所謂「國際空間」,慎重妥善處理台灣問題,不向「台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不要試圖突破中方底線,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

中方指出,中國香港特區的選舉制度是中國的地方選舉制度,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是中央事權,如何設計、如何發展、如何完善是中國內政,任何外國政府、組織和個人都無權干涉。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必須堅持「愛國者治港」。我們敦促美方恪守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准則,尊重中國全國人大關於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停止插手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停止為「港獨」勢力撐腰打氣,撤銷對中國官員和機構的非法制裁,不要再試圖搞亂香港,不要阻擋中國推進「一國兩制」的進程。如果美國繼續一意孤行,中國必將作出堅定回應。

中方指出,把「種族滅絕」的帽子戴到中國頭上,是本世紀最大的謊言。中方願同美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新疆的大門向世界敞開,但我們不接受帶著偏見、居高臨下、像教師爺一樣到新疆去搞所謂「有罪推定」式的調查。希望美方尊重客觀事實,停止攻擊抹黑中國治疆政策,放棄在反恐問題上搞雙重標準。

中方指出,第十四世達賴是打著宗教幌子、長期從事反華分裂活動的政治流亡者。希望美方恪守承認西藏是中國一部分、不支持「藏獨」的承諾,慎重妥善處理涉藏問題,撤銷對中方有關官員的制裁,停止利用涉藏問題干涉中國內政。

雙方同意按照兩國元首2月11日通話精神,保持對話溝通,開展互利合作,防止誤解誤判,避免衝突對抗,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雙方都希望繼續這種高層戰略溝通。

雙方均致力於加強在氣候變化領域對話合作,雙方將建立中美氣候變化聯合工作組。

美方重申在台灣問題上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雙方探討了為各自外交領事人員接種新冠疫苗作出對等安排。

雙方將本著對等互惠的精神就便利彼此外交領事機構和人員活動以及媒體記者相關問題進行商談。

雙方討論了根據疫情形勢調整相關旅行和簽證政策並逐步推動中美人員往來正常化事宜。

雙方還討論了經貿、兩軍、執法、人文、衛生、網絡安全以及氣候變化、伊朗核、阿富汗、朝鮮半島、緬甸等一系列問題,同意保持和加強溝通協調。

雙方表示將圍繞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活動加強協調磋商。

中美雙方共舉行了3場會談。這不但是美國新政府執政以來的中美首次面對面會晤,同時也是中美元首除夕通話後的首次高層接觸。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美國政府揮舞關稅大棒、中美經貿關係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大省、重點外貿城市紛紛積極應對。

內地澎湃新聞注意到,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盡管全球供應鏈動盪加劇,中國外貿仍展現出強大韌性,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七大省市進出口數據呈現增長趨勢,用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的話說就是,「實打實起到了挑大樑作用」。

近日,上海、浙江、江蘇、天津和湖南等地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先後與外貿企業進行座談調研。其中,上海市、區兩級領導密集走訪調研外貿外資企業,全力支持企業穩定發展,這一系列舉措都彰顯了中國穩外貿的決心與行動力。

4月16日,北京2025年首趟中歐班列(北京—莫斯科)發車。新華社圖片

4月16日,北京2025年首趟中歐班列(北京—莫斯科)發車。新華社圖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佔GDP比重)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外向程度的關鍵指標。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貿依存度一度大幅攀升,根據中經數據顯示,2004年達到69.8%的峰值。此後,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內需市場的不斷擴大,外貿依存度逐步回落,2023年降至33.1%。

盡管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不同地區和城市的外貿依存度仍存在顯著差異,而那些外貿依存度高的地區和城市較容易受到衝擊。

東部沿海地區憑借外向型經濟特徵,外貿依存度普遍偏高。比如,2024年,浙江金華進出口總額達8795億元,其中出口7719億元,外貿依存度超100%,遠超深圳的90%,其中義烏市貢獻全金華超80%的出口額。

作為外貿大省,浙江對美出口規模佔全省出口總額的16.2%,外貿依存度全國第一。為此,浙江省貿促會將推出「浙裡出海」專項行動,將舉辦5大系列30多場活動,幫助企業有效應對風險、科學海外布局、開拓多元化市場。

從行業維度來看,以出口導向型產業為主的城市,如電子信息、服裝紡織、玩具製造等產業集聚的城市,受衝擊更為直接。為此東莞出台「穩外貿30條」,全力防範和化解外部風險和衝擊,在開拓多元市場方面提出了9條舉措,力求通過鞏固發展外貿新業態和大力拓展新興市場雙向發力。

去年重登「中國外貿第一城」的深圳,則從支持企業線上線下開拓市場、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擴大重點商品進口規模、增強企業綜合服務保障機制等10個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

在省級層面,廣東提出要多措並舉穩住外貿市場,穩固現有貿易渠道,積極開拓多元市場,在擴大服務貿易上多做文章,更好保存量、拓增量。

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新華社圖片

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新華社圖片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對外貿依存度高地區和城市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促使這些地區和城市加快轉型升級和市場多元化步伐。長三角各省市在穩外貿方面各顯神通,發揮各自的亮點和優勢積極突圍。

上海在穩外貿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金融中心和高端製造業的優勢。一方面,為外貿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風險;另一方面,上海的集成電路、醫療器械等高端製造業企業不斷增強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實現了外貿出口的穩定增長。

此外,上海還積極舉辦各類國際展會和貿易促進活動,如進博會等,為國內外企業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動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上海部分區還鼓勵企業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中東及拉美市場的開拓力度。

浙江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以應對衝擊。一方面,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機械人等新興產業,如杭州的「六小龍」企業等,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浙江還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開拓新興市場,為外貿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2024年,義烏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4133.40億元,同比增長18.2%,佔同期義烏進出口總值的61.8%,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核心動力。

江蘇在穩外貿方面則注重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佔比,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蘇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從低附加值的加工製造向高附加值的研發創新轉變,降低了關稅對產業的影響。

同時,江蘇積極利用RCEP協議等區域合作協定,加強與亞太地區國家的貿易往來,擴大市場份額。淮安2024年出口增速位列江蘇省第二,市委書記史志軍強調及時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和業務結構,挖掘新興市場和國內市場。

在這場持續博弈中,中國通過「內循環為主、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各地通過政策創新、產業升級和消費激活等多種措施,逐步構建起內外聯動的經濟韌性。

2023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內外貿一體化,是要堅持「一體化」發展,幫助企業「兩條腿」走路。既要開拓國內市場,也要開拓國際市場,既鼓勵外貿企業轉內銷,也鼓勵內貿企業做外貿。

面對來自外貿的挑戰,各地也都在努力通過政策引導、標準銜接、平台建設等多維度措施,幫助企業克服市場分割、標準差異等難題,讓企業可以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間順滑切換。

比如,自年初以來,上海市商務委就積極推動外貿企業拓內銷工作,到重點外貿企業開展走訪調研,會同各區商務部門、重點行業協會等摸排外貿企業出口拓內銷意向;同時,積極發動上海各大電商平台和企業,發揮電商優勢推出相關服務舉措,助力本市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拓寬內銷渠道。

再如,浙江寧波慈溪打造家電行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平台,提供內外貿產銷對接、全產業鏈要素資源對接等服務,聚集了行業上下游企業超1萬家。不少企業已嚐到內外貿一體化的甜頭,實現了內外貿「雙促進、雙增長」的局面。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既是挑戰,也是中國外貿城市版圖重構的契機。東部沿海地區需加速技術升級與市場多元化,中西部則需依托陸路通道與產業轉移構建新優勢。從上海密集調研外貿企業到義烏商人的靈活應變,從粵港澳「新三樣」崛起至廣西邊境貿易火爆,中國外貿正以多層次、多維度策略應對變局。

這場博弈是「持久戰」與「攻堅戰」,而中國的統一大市場、全產業鏈與制度優勢,終將在全球化裂變中開闢新航道。只要繼續堅持開放與創新雙輪驅動,就能在不確定性中錨定確定性,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