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及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在美國大選前,不斷抹黑中國。
當地時間10月30日,美國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在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和亞洲協會共同舉辦的視頻討論會上發表政策演說,瘋狂抹黑中國在其他國家進行的正常交流活動,還為美國無端打壓孔子學院、「獵狐」行動以及中國媒體等尋找藉口。
史達偉攻擊稱,中國奉行的「不干涉他國內政」和「雙贏」,是「系統性的掠奪和霸權」,中國還想「控制或至少是對公共輿論和世界各地政治決策擁有否決權」。
面對這些無端指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1月1日在推特上連發15條推特,駁斥史達偉。她還形象地借用漫威反派角色點出:「在史達偉提到的那些領域內,美國才是真正的滅霸。」
特朗普就是滅霸?!
首先,華春瑩指出:「中國無意干涉美國的內部事務。但是,就像一個人很難改變自己的夥侶一樣,美國怎麼能去幻想改變像中國這樣一個人口接近它5倍、歷史長20倍的大國呢?」
華春瑩連發15推文。
她接著說道:「認為可以通過對中國的污蔑和誹謗,使美國再次強大的想法太天真了。認為可以通過挑撥離間來切斷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之間血肉聯繫的想法,也非常無知。」
華春瑩指出:「為什麼美國司法部要基於有罪推定而不是事實進行調查,要求94個地區的司法部門每年至少對中國提起一到兩起訴訟?」
「如果美國真的是法治國家,為什麼美國人民還在遭受警察執法過度、濫用槍支和大規模槍擊事件的困擾?為什麼要以國家安全的名義惡意打壓中國民營企業?」
對於美國一直標榜的自由,華春瑩指出:「如果美國真的自由,為什麼喬治·弗洛伊德會喊出:‘我不能呼吸?’為什麼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仍是一個夢想?」
至於美國的民主,華春瑩評論稱:「如果美國真的民主,為什麼它忽視了大多數民眾的抗疫呼聲,不採取有效的措施,眼睜睜看著23萬美國人因新冠疫情死去?」
對於剛才的這些問題,華春瑩回答道:「正是因為美國的霸權主義和霸凌主義持續存在,所以美國才敢如此肆無忌憚地歪曲事實、編造謊言。」
「沒有人比美國更擅長影響、干涉和脅逼。在史達偉先生演講中提到的所有領域,美國才是真正的滅霸。美國沒有必要把自己偽裝成受害者。」
她批評道:「史達偉對中國的誹謗和攻擊太瘋狂了,已經遠遠超出了國與國關係的底線,以及做一個正派人的基本要求。」
華春瑩提到「滅霸」其實有原因。「滅霸」,是漫威電影著名反派。他在擁有的「無限手套」在裝滿「寶石」的情況下,可以消滅宇宙中一半的生命。滅霸也被稱為「瘋狂的泰坦」,通常被認為是漫威最危險的反派。
特朗普化身「滅霸」並打了一個響指。
去年12月,特朗普的競選團隊發佈的一則競選視頻曾引起爭議。視頻中,特朗普化身滅霸並打了一個響指,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等人隨之「灰飛煙滅」。對於特朗普團隊的這波拉選票操作,「滅霸」的創作者吉姆·斯塔林(Jim Starlin)當時憤怒指責道:「在一開始感到被冒犯以後,我看到那個自吹自擂的傻瓜(特朗普)使用我創造的人物,來撫弄他那幼稚的自我滿足感,我最後想到,原來我們國家、以及‘自由世界’的領袖熱衷於把他自己比作一個‘大規模屠殺者’,這得多惡心啊?」
斯塔林今年6月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再稱特朗普比「滅霸還糟糕」,並且是個「不稱職的自戀者」,至少36000人因他而死,「特朗普不聽從他的情報部門和科學顧問的建議,現在匆忙並且危險地推動經濟開放。」
斯塔林還批評特朗普在因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期間給「這個國家的種族主義蔓延給予默許和道義上的支持」,「完全沒有做任何有益的事情來平息目前撼動我們國家的騷亂」。他指責特朗普是「說謊總統」,並表示他的行為「只會進一步激化本就已經危險的局勢,激怒那些正當抗議警察對有色人種進行可怕殺戮的人,並促使示威者的人數不斷增加」。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美國政府揮舞關稅大棒、中美經貿關係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大省、重點外貿城市紛紛積極應對。
內地澎湃新聞注意到,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盡管全球供應鏈動盪加劇,中國外貿仍展現出強大韌性,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七大省市進出口數據呈現增長趨勢,用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的話說就是,「實打實起到了挑大樑作用」。
近日,上海、浙江、江蘇、天津和湖南等地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先後與外貿企業進行座談調研。其中,上海市、區兩級領導密集走訪調研外貿外資企業,全力支持企業穩定發展,這一系列舉措都彰顯了中國穩外貿的決心與行動力。
4月16日,北京2025年首趟中歐班列(北京—莫斯科)發車。新華社圖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佔GDP比重)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外向程度的關鍵指標。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貿依存度一度大幅攀升,根據中經數據顯示,2004年達到69.8%的峰值。此後,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內需市場的不斷擴大,外貿依存度逐步回落,2023年降至33.1%。
盡管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不同地區和城市的外貿依存度仍存在顯著差異,而那些外貿依存度高的地區和城市較容易受到衝擊。
東部沿海地區憑借外向型經濟特徵,外貿依存度普遍偏高。比如,2024年,浙江金華進出口總額達8795億元,其中出口7719億元,外貿依存度超100%,遠超深圳的90%,其中義烏市貢獻全金華超80%的出口額。
作為外貿大省,浙江對美出口規模佔全省出口總額的16.2%,外貿依存度全國第一。為此,浙江省貿促會將推出「浙裡出海」專項行動,將舉辦5大系列30多場活動,幫助企業有效應對風險、科學海外布局、開拓多元化市場。
從行業維度來看,以出口導向型產業為主的城市,如電子信息、服裝紡織、玩具製造等產業集聚的城市,受衝擊更為直接。為此東莞出台「穩外貿30條」,全力防範和化解外部風險和衝擊,在開拓多元市場方面提出了9條舉措,力求通過鞏固發展外貿新業態和大力拓展新興市場雙向發力。
去年重登「中國外貿第一城」的深圳,則從支持企業線上線下開拓市場、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擴大重點商品進口規模、增強企業綜合服務保障機制等10個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
在省級層面,廣東提出要多措並舉穩住外貿市場,穩固現有貿易渠道,積極開拓多元市場,在擴大服務貿易上多做文章,更好保存量、拓增量。
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新華社圖片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對外貿依存度高地區和城市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促使這些地區和城市加快轉型升級和市場多元化步伐。長三角各省市在穩外貿方面各顯神通,發揮各自的亮點和優勢積極突圍。
上海在穩外貿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金融中心和高端製造業的優勢。一方面,為外貿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風險;另一方面,上海的集成電路、醫療器械等高端製造業企業不斷增強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實現了外貿出口的穩定增長。
此外,上海還積極舉辦各類國際展會和貿易促進活動,如進博會等,為國內外企業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動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上海部分區還鼓勵企業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中東及拉美市場的開拓力度。
浙江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以應對衝擊。一方面,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機械人等新興產業,如杭州的「六小龍」企業等,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浙江還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開拓新興市場,為外貿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2024年,義烏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4133.40億元,同比增長18.2%,佔同期義烏進出口總值的61.8%,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核心動力。
江蘇在穩外貿方面則注重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佔比,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蘇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從低附加值的加工製造向高附加值的研發創新轉變,降低了關稅對產業的影響。
同時,江蘇積極利用RCEP協議等區域合作協定,加強與亞太地區國家的貿易往來,擴大市場份額。淮安2024年出口增速位列江蘇省第二,市委書記史志軍強調及時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和業務結構,挖掘新興市場和國內市場。
在這場持續博弈中,中國通過「內循環為主、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各地通過政策創新、產業升級和消費激活等多種措施,逐步構建起內外聯動的經濟韌性。
2023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內外貿一體化,是要堅持「一體化」發展,幫助企業「兩條腿」走路。既要開拓國內市場,也要開拓國際市場,既鼓勵外貿企業轉內銷,也鼓勵內貿企業做外貿。
面對來自外貿的挑戰,各地也都在努力通過政策引導、標準銜接、平台建設等多維度措施,幫助企業克服市場分割、標準差異等難題,讓企業可以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間順滑切換。
比如,自年初以來,上海市商務委就積極推動外貿企業拓內銷工作,到重點外貿企業開展走訪調研,會同各區商務部門、重點行業協會等摸排外貿企業出口拓內銷意向;同時,積極發動上海各大電商平台和企業,發揮電商優勢推出相關服務舉措,助力本市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拓寬內銷渠道。
再如,浙江寧波慈溪打造家電行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平台,提供內外貿產銷對接、全產業鏈要素資源對接等服務,聚集了行業上下游企業超1萬家。不少企業已嚐到內外貿一體化的甜頭,實現了內外貿「雙促進、雙增長」的局面。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既是挑戰,也是中國外貿城市版圖重構的契機。東部沿海地區需加速技術升級與市場多元化,中西部則需依托陸路通道與產業轉移構建新優勢。從上海密集調研外貿企業到義烏商人的靈活應變,從粵港澳「新三樣」崛起至廣西邊境貿易火爆,中國外貿正以多層次、多維度策略應對變局。
這場博弈是「持久戰」與「攻堅戰」,而中國的統一大市場、全產業鏈與制度優勢,終將在全球化裂變中開闢新航道。只要繼續堅持開放與創新雙輪驅動,就能在不確定性中錨定確定性,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