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軍提出用200億美元搞「太平洋威懾倡議」 大灑金錢遭美媒狠批

博客文章

美軍提出用200億美元搞「太平洋威懾倡議」 大灑金錢遭美媒狠批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軍提出用200億美元搞「太平洋威懾倡議」 大灑金錢遭美媒狠批

2020年07月06日 14:41 最後更新:15:25

美軍印太司令部的《重新獲得優勢》報告,建議用200億美元,在太平洋重建威懾,目標是針對中國。這份「最浪費錢」的計畫,上月中得到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旋即被美國媒體狠批。美軍印太司令部追加200億美元就想起到恫嚇中國的作用,只是幻覺。

CNN相關評論截圖。

CNN相關評論截圖。

美國的「太平洋威懾倡議」,是在6月11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單列出來的針對中國的條款。

根據這一條款,美國將設立「太平洋威懾倡議」基金。具體來說,2021年財年授權撥款14億美元,在2022財年授權撥款55億美元,目的是確保美國在印太地區擁有足夠的戰略資源和軍事能力,以應對所謂的「中國軍事威脅」。

「太平洋威懾倡議」不是憑空出現的,有「母本」和「母本的母本」。「母本」,是今年3月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菲爾•大衛森向國會提交的一份名為《重新獲得優勢》的報告。報告建議,未來6年在印太地區實施太平洋威懾倡議,在2021財年追加投資16億美元,在2022-2026財年再投資184.6億美元,總投資大約200億美元。

「母本的母本」,是特朗普政府2018年1月頒佈的充滿冷戰色彩的防務戰略,把應對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長期競爭列為了首要任務,同時劃定了美軍重點部署的六大區域,其中,印太地區列在首位。這份報告宣告了特朗普時代美軍軍改的啟動。

軍改,就意味著不同軍種、部隊對軍費蛋糕的爭奪。既然印太地區和「大國對抗」是特朗普政府的重點,對於美軍印太司令部來說,自然要獅子大開口,搞出一份「最浪費錢」的計畫來。

根據美軍印太司令部的《重新獲得優勢》報告,200億美元這樣花:

1. 58.5億美元將用於在西太地區島嶼分散部署一支具有精確打擊網路、生存能力強的聯合作戰部隊。這其中包括:
在第一島鏈部署陸基反艦和防空導彈系統;
在第二島鏈部署一體化防空反導系統;
2. 16.7億美元建立關島防禦圈;
3. 10億美元部署 「海上打擊戰斧」和增程型「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
4. 1.85億美元在帛琉群島部署高頻雷達系統;
5. 花費10億美元在夏威夷部署國土防禦雷達,用於探測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高超聲速武器;
6. 19億美元建設天基持續感測器,用於跟蹤全球威脅等。

看看這些花錢的計畫,大致可以發現以下幾點變化:從過去集中使用大型軍事基地,到分散部署作戰部隊、反艦和防空導彈系統,目的是改善主動和被動防禦局面。

在帛琉群島部署高頻雷達系統,是因為帛琉群島和周邊地區是太平洋進入東南亞的門戶之一。

自吉里巴斯與台灣斷交後,美國、台灣地區就有擔心帛琉群島等戰略要衝「失守」的言論出現;在夏威夷部署國土防禦雷達探測高超聲速武器,與美國高超音速武器研發現階段落後中俄有關。

可以說,這就是一個在西太平洋島嶼、陸地層層疊疊挖「戰壕」、同時企圖保持美軍反登陸、戰場資訊主導權和海空優勢的計畫。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7月2日發表題為「與中國新對抗的真實代價」的署名文章,對美國軍方意圖針對中國實施的名為「太平洋威懾倡議」(PDI)的軍事計畫提出批評。

CNN認為,該計畫是美國立法者們可以找到的對抗中國「最浪費錢、最適得其反、最具有煽動性」的計畫。

文章稱,到目前為止,針對中國的「新冷戰」式造勢大多停留在口頭上。美國並沒像當初真正冷戰時期那樣在東歐大幅增加兵力。但「太平洋威懾倡議」可能會改變目前狀況。

文章表示,面對中國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大多數美國人更願意選擇減少而不是增加美國的軍事存在。很清楚也很容易理解的一點是,美國人認為他們的國家在過去幾十年裡過度擴張了,他們不想也沒有興趣讓美國在亞洲捲入新的紛爭中。

美軍「太平洋威懾倡議」從總體上看,整個計畫如同得了「受迫害幻想症」。

首先,沒有哪個國家說要把印太地區當作自己的勢力範圍。美軍在海外建立了514個軍事基地,40%以上部署在日本、韓國、新加坡、菲律賓等地,借助這些軍事存在,美國屢屢干預地區內國家的正常主權要求。誰是印太地區的安全風險因素不言而喻。

其次,給美軍印太司令部追加200億美元能起多大作用不確定。「太平洋威懾倡議」和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東烏克蘭事件後美軍針對俄羅斯制定的「歐洲威懾倡議」(EDI)相彷彿。「歐洲威懾倡議」到2020財年花費了220億美元了,除了個別歐洲國家,並沒有在歐洲造出聯合對抗俄羅斯的局面。

第三,印太地區多數國家並不打算在中美之間選擇「站隊」。

去年,菲律賓、韓國在不同時間段表態美國不能部署導彈。近日,日本以疫情嚴重、國內經濟萎縮為由,拒絕部署美國的「宙斯盾」反導系統。美軍對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的使用、租借越南金蘭灣基地的計畫,也不是沒有引發當地的疑慮。可以有限使用、訪問,但不想完全綁到美軍戰車上當棋子,是這些國家的普遍看法。

可以說,給美軍印太司令部追加200億美元就想起到恫嚇中國的作用,不過是幻覺,也不可能有任何效果。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有網民笑稱,現在走在上海街頭,左耳韓語、右耳泰語。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迪士尼還是新天地,以及原來本地人都不太熱衷的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景點,都成了泰國遊客的「獨家私藏」。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迪士尼還是新天地,以及原來本地人都不太熱衷的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景點,都成了泰國遊客的「獨家私藏」。

在一個平日的下午一兩點左右,上海北外灘「小巨蛋」前已經排了十幾名遊客,其中80%左右估計是來自東南亞。相比於更大眾的豫園、外灘、陸家嘴、迪士尼,北外灘如此高密度的外籍遊客多少會讓人意外。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位於普陀區昌化路蘇州河河畔的一個山型購物中心「天安千樹」,則是另一個東南亞籍遊客們的私家心水地。有負責維持秩序的城管表示,每天下午開始,這裡就會有很多外國遊客,「看著像是泰國的,工作日還好,周末人更多。」天安千樹曾經因為設計被本地人吐槽,如今泰國人來了,商場人流都增加了不少。

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非傳統的外籍遊客旅遊目的地,甚至本地人都不感興趣的地方,為何會受到東南亞遊客的追捧?

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非傳統的外籍遊客旅遊目的地,甚至本地人都不感興趣的地方,為何會受到東南亞遊客的追捧?

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非傳統的外籍遊客旅遊目的地,甚至本地人都不感興趣的地方,為何會受到東南亞遊客的追捧?因為他們都是跟著社交網絡上的旅行攻略來的。

打開社交網絡,搜索泰語的上海旅遊攻略,既有讓中國遊客熟悉的地方,也有東南亞籍遊客們獨家偏愛的熱門地。南京東路上潮玩店掃貨、牛肉店吃自助,已經是很多東南亞遊客的必列清單。他們會去安福路、武康路上拍美美的照片,也會去淮海路上買國貨潮牌,會去INS新樂園、FOUND158蹦迪,也必不可少地會去迪士尼做一天公主/王子,還會去大董吃烤鴨、去洗浴中心狂炫自助餐,不禁讓人好奇泰國人深耕中國互聯網多久做出了這些攻略。

美食清單上有喝一杯喜茶,吃萊萊小籠、佳家湯包、小楊生煎,也有買吳江路的面包,打卡米其林粵菜或者本幫菜,問及理由,回答都是「我們那里沒有」。行程最後似乎都會落腳在各類甜品烘焙店,掃貨芝士蛋糕和披風卷,再要上足夠的冰袋,帶上飛機捎回家,就是最好的伴手禮分給朋友和家人。看完泰國人攻略,中國人都要重新玩一遍上海。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難怪有位跟拍師說:「我問他們要不要去東方明珠玩,他們都回答no tower, no tower。」

有泰國導遊表示,來上海的泰國人增多,主要是從免簽政策出台後,而近期暴增則因為正值泰國假期。「上海離得近,機票也便宜,淡季機票來回只要1000元左右,即使是旺季,機票也就是一千七八左右。」

口碑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除了支付寶等方便使用外,更多人讚嘆上海「人很多,但交通秩序井井有條,管理得很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