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范鴻齡﹕醫管局「搶人才」 已聘逾40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及護士

社會事

范鴻齡﹕醫管局「搶人才」 已聘逾40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及護士
社會事

社會事

范鴻齡﹕醫管局「搶人才」 已聘逾40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及護士

2024年11月23日 10:37 最後更新:20:28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示,醫管局透過挽留人才措施及在外「搶人才」,以增加醫護人手,至今已聘請35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佔公立醫院約7000名醫生團隊約5%。

醫管局。資料圖片

醫管局。資料圖片

范鴻齡在一個電台節目表上又說,會繼續努力「四圍去搶」,希望比例可進一步提高。

范鴻齡。醫院管理局FB圖片

范鴻齡。醫院管理局FB圖片

另外,范鴻齡表示,自立法會7月通過《護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後,至今收到1000多份非本地護士申請,600多人符合資格,已聘請70人。他相信明年人手問題可紓緩,隨著人手增加,是合適時間推動改革,包括增加入職員工培訓及利用科技減少人為錯誤等。

醫院管理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醫院管理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醫管局3月起會在6間醫院試行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處理醫療報告。

瑪嘉烈醫院。

瑪嘉烈醫院。

有關人工智能由醫管局內部開發,可協助醫生綜合病人臨床資料,快速起草醫療記錄或報告,醫生會再檢視及修改,最終確定報告內容。如運作暢順,預計今年內在所有醫院推行。

將軍澳醫院。

將軍澳醫院。

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前線醫生對此表示歡迎,預計將可節省不少撰寫醫療報告時間,他強調,醫生會再審核人工智能起草的報告,確保與醫療記錄一致,病人可以放心。有關安排會在6間醫院試行,包括瑪嘉烈醫院、明愛醫院、聯合醫院、將軍澳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及天水圍醫院。

明愛醫院。

明愛醫院。

醫管局表示,目前撰寫醫療報告平均佔醫生8%至10%的工作時間,其中骨科醫生需要撰寫較多報告。2023年,醫管局共收到逾11萬份醫療報告申請,醫管局的基準是8周內完成80%的醫療報告。各醫院聯網推行改善措施,將醫療報告申請達到基準的比率由85%增加至93%。

伊利沙伯醫院。伊利沙伯醫院FB

伊利沙伯醫院。伊利沙伯醫院FB

另外,醫管局將會透過應用程式HA Go推出,以電子方式申請醫療報告及繳費,有助加快處理申請。第一階段將涵蓋病人自行申請的醫療報告,計劃於2025/26年度推出。

醫院管理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醫院管理局。巴士的報記者攝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