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巴黎奧運|孫穎莎:我完全算不上「天才運動員」 要達頂尖 努力定佔首位

博客文章

巴黎奧運|孫穎莎:我完全算不上「天才運動員」 要達頂尖  努力定佔首位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巴黎奧運|孫穎莎:我完全算不上「天才運動員」 要達頂尖 努力定佔首位

2024年08月26日 16:55 最後更新:22:27

巴黎奧運身兼乒乓混雙、女單和女團三項重任的孫穎莎,從7月27日一直打到8月10日,經歷14場比賽61局較量之後,奪得混雙、女團2枚金牌和女單銀牌。

孫穎莎說,自己完全算不上「天才運動員」,認為要達到頂尖水平,努力肯定佔第一位。

孫穎莎說,自己完全算不上「天才運動員」,認為要達到頂尖水平,努力肯定佔第一位。

孫穎莎接受央視節目訪問時對得取這樣的佳績說得坦然:「金銀牌首先是中國的,大方向我已經完成了。」她說,希望未來能再接再厲,「我還有機會去追逐下一個四年」。

孫穎莎接受央視節目訪問大談巴黎奧運感受。

孫穎莎接受央視節目訪問大談巴黎奧運感受。

孫穎莎被很多人視為球感超好的「天才型選手」。2021年,在東京奧運賽場上,國乒混雙失利後,單打和團體賽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女子單打半決賽中,孫穎莎不負眾望壓倒伊藤美誠,與陳夢攜手晉級女單決賽。

國家隊贏得乒乓女團金牌。

國家隊贏得乒乓女團金牌。

後來,在乒乓球女子團體賽中,孫穎莎再擊敗伊藤美誠,助中國隊拿下女子團體金牌,當時孫穎莎才20歲,是中國隊年齡最小的隊員,被她擊敗的則是日本隊「女一」。

‍2022年1月30日,國際乒聯公布的世界排名中,孫穎莎憑7580積分首次登頂,成為乒乓女單世界第一,更是乒乓球史上首位00後世界第一。

這背後是孫穎莎幾年如一日的刻苦訓練。早上,大家一般7時半出早操,但她會在6時半起床,用1個小時時間練習收發球;到晚上,孫穎莎習慣再給自己來個30至40分鐘的加練。

但在孫穎莎看來,自己完全算不上「天才運動員」,頂多有點天賦,「要達到頂尖的水平,努力肯定是佔第一位的。」

回到今次出征巴黎奧運,其實孫穎莎背負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為國乒收復混雙的「失地」,此項目在東京奧運會時才首次「入奧」,每個協會只允許一對組合參賽,中國隊許昕、劉詩雯被日本組合水谷隼、伊藤美誠逆轉,錯失奧運首金。

今次,混雙是5個項目中產生首枚金牌的項目,中國隊能否在巴黎拿到這塊沒拿過的金牌,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孫穎莎和王楚欽身上。

孫穎莎與王楚欽奪得巴黎奧運乒乓混雙金牌,收復國乒在東京奧運的「失地」。AP圖片

孫穎莎與王楚欽奪得巴黎奧運乒乓混雙金牌,收復國乒在東京奧運的「失地」。AP圖片

孫穎莎亦坦言,混雙是這次面臨壓力最大的一次,因中國隊只有一對組合參賽,出現一點問題的話,就相當輸掉這塊金牌。晉級決賽過程中,孫穎莎、王楚欽在1/4決賽和半決賽中都遭遇巨大挑戰,均是在落後情況下艱難逆轉。

在決賽上,孫穎莎、王楚欽迎來本次賽事最大「黑馬」— 朝鮮組合李正植和金琴英,後者鮮有亮相國際大賽,卻先後戰勝眾多高手一路殺進決賽。前五局比賽,孫穎莎和王楚欽3:2領先,第六局成為雙方決勝關鍵局,「第六局8:8,後面那一球我捂了個直線,那球挺關鍵,一下9:8贏完之後,緊接著11:8,結束了。」中國隊拿下了巴黎奧運會乒乓球項目首枚金牌,也彌補了國乒在東京奧運會上的遺憾。賽後兩人激動擁抱慶祝。

在孫穎莎看來,比賽最重要是兩人相互信任,能為對方分擔。作為老搭檔的兩個人,在賽場上也總是互相鼓勵,「人在緊張的時候就需要多說話,多交流。他輸一個球或者我緊張的時候,另一個人要趕緊說話,就說沒關係,說沒事再來,你就能感覺到心慢慢地沉靜下來。」孫穎莎說。

其實,在巴黎奧運周期,孫穎莎就迎來「爆發期」,無論是2023年德班世界乒乓球錦標賽,還是2024年澳門國際乒聯女子世界杯,她都奪女單冠軍。出征巴黎奧運,她和陳夢會師女單決賽,但最終2比4不敵陳夢摘銀。

孫穎莎直言,女單決賽時自己有些著急,心態、節奏沒調整好,「當時肯定會傷心難過, 但我覺得我還有機會去追逐下一個四年。」

有網民稱,孫穎莎在巴黎奧運混雙得金,這是任務;贏女團金牌,這是責任;輸了個人單項,這是夢想。孫穎莎在責任、任務上都贏了,但追求夢想這一項上,卻丟掉了金牌。

對此,孫穎莎覺得,自己已守住了「大方向」,「我覺得參加奧運會的初衷,第一是為國而戰,我要先把外國的選手打敗。自己在女單輸了,但我和陳夢順利會師到了女單決賽,我們在各自半區都守住了這條線,金銀牌首先都是中國的。」

在巴黎奧運閉幕禮上,孫穎莎作為亞洲運動員代表登上舞台,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其他選手共同吹滅巴黎奧運火種。那一刻,讓孫穎莎感到,女單失利一下子就釋懷了。

「我非常榮幸,當時走在台中間,看向現場這麽多觀眾的時候,我感覺我輸一場比賽其實也沒這麽多人看,所以當時那一下挺釋懷的。」

孫穎莎代表亞洲運動員現身閉幕式,那一刻對女單失利感釋懷。

孫穎莎代表亞洲運動員現身閉幕式,那一刻對女單失利感釋懷。

在追夢路途上,孫穎莎新的主管教練邱貽可如同「老父親」一樣指導、照顧著她,兩人也常「拌嘴」,用這種獨特方式減壓,「他(教練)很能理解女孩的思想跟心情,也理解我賽前的緊張焦慮,所以平時訓練我老跟他開玩笑,我真練不動的時候,會跟他開玩笑說,你來練會兒吧。這就是師徒間的一種默契,我們倆從來不會因為這種事鬧翻臉。」

對於未來,孫穎莎想做的就是不斷超越自己,為年輕運動員樹立榜樣,「我感覺人在追逐自己的夢想、追求自己的目標的時候,挺幸福的。」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有網民笑稱,現在走在上海街頭,左耳韓語、右耳泰語。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迪士尼還是新天地,以及原來本地人都不太熱衷的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景點,都成了泰國遊客的「獨家私藏」。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迪士尼還是新天地,以及原來本地人都不太熱衷的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景點,都成了泰國遊客的「獨家私藏」。

在一個平日的下午一兩點左右,上海北外灘「小巨蛋」前已經排了十幾名遊客,其中80%左右估計是來自東南亞。相比於更大眾的豫園、外灘、陸家嘴、迪士尼,北外灘如此高密度的外籍遊客多少會讓人意外。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位於普陀區昌化路蘇州河河畔的一個山型購物中心「天安千樹」,則是另一個東南亞籍遊客們的私家心水地。有負責維持秩序的城管表示,每天下午開始,這裡就會有很多外國遊客,「看著像是泰國的,工作日還好,周末人更多。」天安千樹曾經因為設計被本地人吐槽,如今泰國人來了,商場人流都增加了不少。

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非傳統的外籍遊客旅遊目的地,甚至本地人都不感興趣的地方,為何會受到東南亞遊客的追捧?

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非傳統的外籍遊客旅遊目的地,甚至本地人都不感興趣的地方,為何會受到東南亞遊客的追捧?

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非傳統的外籍遊客旅遊目的地,甚至本地人都不感興趣的地方,為何會受到東南亞遊客的追捧?因為他們都是跟著社交網絡上的旅行攻略來的。

打開社交網絡,搜索泰語的上海旅遊攻略,既有讓中國遊客熟悉的地方,也有東南亞籍遊客們獨家偏愛的熱門地。南京東路上潮玩店掃貨、牛肉店吃自助,已經是很多東南亞遊客的必列清單。他們會去安福路、武康路上拍美美的照片,也會去淮海路上買國貨潮牌,會去INS新樂園、FOUND158蹦迪,也必不可少地會去迪士尼做一天公主/王子,還會去大董吃烤鴨、去洗浴中心狂炫自助餐,不禁讓人好奇泰國人深耕中國互聯網多久做出了這些攻略。

美食清單上有喝一杯喜茶,吃萊萊小籠、佳家湯包、小楊生煎,也有買吳江路的面包,打卡米其林粵菜或者本幫菜,問及理由,回答都是「我們那里沒有」。行程最後似乎都會落腳在各類甜品烘焙店,掃貨芝士蛋糕和披風卷,再要上足夠的冰袋,帶上飛機捎回家,就是最好的伴手禮分給朋友和家人。看完泰國人攻略,中國人都要重新玩一遍上海。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難怪有位跟拍師說:「我問他們要不要去東方明珠玩,他們都回答no tower, no tower。」

有泰國導遊表示,來上海的泰國人增多,主要是從免簽政策出台後,而近期暴增則因為正值泰國假期。「上海離得近,機票也便宜,淡季機票來回只要1000元左右,即使是旺季,機票也就是一千七八左右。」

口碑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除了支付寶等方便使用外,更多人讚嘆上海「人很多,但交通秩序井井有條,管理得很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