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內地端午文旅消費創意多 年輕人追捧傳統民俗新玩法

博客文章

內地端午文旅消費創意多 年輕人追捧傳統民俗新玩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內地端午文旅消費創意多 年輕人追捧傳統民俗新玩法

2024年06月12日 15:38 最後更新:15:43

端午節期間,一股融合時尚與傳統的消費熱潮席捲內地,艾草花束、龍舟競渡及露營活動成為年輕人度假新選擇,「小而美」的文旅精品深受年輕人喜愛,讓傳統節日煥發新生機。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4年端午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合計1.1億人次,同比增長6.3%;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403.5億元,同比增長8.1%。

傳統艾草加上菖蒲、香樟葉,搭配上鈴鐺、寓意福祿的乾葫蘆與精心設計的端午安康卡,一束時尚而別具特色的艾草花束,在這個端午節成為最火的産品之一,多次登上社交媒體平台熱搜。

今年艾草花束、艾草門掛以及艾草做的DIY文創受到了歡迎,還一度走紅網絡。新華社圖片

今年艾草花束、艾草門掛以及艾草做的DIY文創受到了歡迎,還一度走紅網絡。新華社圖片

在重慶市解放碑商圈,艾草花束被掛在了不少商鋪最顯眼的位置,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前來選購。來自四川的消費者說,掛艾草一直是端午節的習俗,但現在的艾草花束既保留了傳統寓意,又結合了潮流元素,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些商鋪經營者說,艾草花束「火」得非常快,最早是在抖音、小紅書等平台上有不少網友因新奇而分享照片,隨後綫下前來購買的人越來越多,有時甚至要在店門口排起長隊。他們也經常認真去看網友們的留言,每天分析大家喜歡的「爆款」有什麽特點,緊跟大眾最新審美口味。

在湖南,作為省級非遺項目「汨羅香囊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戴芸伊和團隊成員在端午節推出的創意産品「楚辭香囊」迎來了一波銷售熱潮,源源不斷地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

在陜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小朋友挑選香囊。新華社圖片

在陜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小朋友挑選香囊。新華社圖片

戴芸伊說:「我們將相關詩句、植物紋樣綉制在香囊上,並使用《楚辭》中提及的、具有芬芳香氣且寓意美好的植物作為香料,以此來傳遞屈原文化和《楚辭》之美。」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表示,過去一些商家會覺得,「網紅産品」一定要特別標新立異,傳統民俗節日的産品大家已司空見慣,似乎沒有「出圈」的潜質。但這次艾草花束的火爆啓示我們,要在善用數字綫上平台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美學為傳統産品注入新活力,讓「老樹」開出「新花」。

今年端午假期首日恰逢「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各類文博場所成為不少年輕人「打卡」的首選。在重慶湖廣會館禹王宮大戲台上,重慶市話劇院的演員們身著華服,誦讀著著名劇作家郭沫若創作的歷史題材話劇《屈原》,台下傳來陣陣掌聲。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扮演「杜甫夫婦」,為遊客派發端午小禮品——菖蒲艾草。中新網圖片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扮演「杜甫夫婦」,為遊客派發端午小禮品——菖蒲艾草。中新網圖片

湖廣會館相關負責人說,這個假期他們在演出形式上進行了創新,準備了融合詩歌誦讀與戲劇於一體的文化賞演、《醉巴渝》非遺文化演出、端午粽子擬人化NPC表演等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假期中,群眾賽龍舟、吃粽子、唱山歌、賞古曲,傳統文化內涵與節日消費深度融合。

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新雅粵菜館的工作人員在商鋪前包粽子。新華社圖片

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新雅粵菜館的工作人員在商鋪前包粽子。新華社圖片

廣東、湖南、浙江、貴州、雲南等地舉辦龍舟競渡。携程數據顯示,舉辦2024年中國汨羅江龍舟超級聯賽的湖南岳陽端午節旅遊訂單同比上漲52%;中國•桃花潭第十一届龍舟賽帶動安徽宣城假期旅遊訂單增長32%。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加强文博、旅遊等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讓傳統文化的濃厚底蘊與旅遊發展進一步深度融合,將有利於促進消費回升和潜力釋放。

盤和林表示,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所在,找准文旅産業融合的契合點非常關鍵。要進一步做好專業文化工作隊伍建設,活化相關資源的使用效益,把端午等傳統民俗節日的旅遊市場進一步做大做强,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演員在陜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進行古裝表演。新華社圖片

演員在陜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進行古裝表演。新華社圖片

在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露營過端午」成為一些當地年輕人度假的新選擇。端午節當天,一些遊客自駕來到郊區村鎮,白天和家人一起在戶外包粽子、體驗製作漆扇,傍晚在露營基地附近玩飛盤、品茶飲。

寧海一家露營基地負責人周耀輝告訴記者,假期他和同事開發了「民俗+生態遊」的露營服務,把端午民俗與農事、藝術、運動元素相結合,全力讓遊客過一個相對小眾但特別的「五月初五」。

不少遊客越來越偏愛選擇靈活化、個性化的出遊方式,在慢節奏旅行、深入體驗、放鬆休閑中享受生活。

文旅部微信公眾號「文旅之聲」10日晚發布信息稱,假期中,雲南、青海、甘肅、內蒙古、貴州等地成為年輕人自駕遊、避暑遊的熱門選擇。「影視+文旅」雙向賦能,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的熱播帶動以新疆阿勒泰地區、伊犁州尼勒克縣等為代表的自駕遊目的地持續火熱。

北京市東城區龍潭公園舉辦的2024龍潭端午文化節活動。新華社圖片

北京市東城區龍潭公園舉辦的2024龍潭端午文化節活動。新華社圖片

長沙新消費研究院産業研究負責人黃偲表示,靈活化、個性化的假期出遊特點,對商家和相關部門的假日旅遊産品供給能力提出新要求。建議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需求的消費者,設計更多「小而美」的文旅精品。

黃偲說:「『小而美』的精品不意味著要去追求奢侈和昂貴,而是要進一步提升服務消費的內容品質與創新能力,做到服務精細化、個性化、特色化。相信更多消費者可以在未來獲得高質量、定製化的端午旅行體驗。」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有網民笑稱,現在走在上海街頭,左耳韓語、右耳泰語。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迪士尼還是新天地,以及原來本地人都不太熱衷的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景點,都成了泰國遊客的「獨家私藏」。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迪士尼還是新天地,以及原來本地人都不太熱衷的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景點,都成了泰國遊客的「獨家私藏」。

在一個平日的下午一兩點左右,上海北外灘「小巨蛋」前已經排了十幾名遊客,其中80%左右估計是來自東南亞。相比於更大眾的豫園、外灘、陸家嘴、迪士尼,北外灘如此高密度的外籍遊客多少會讓人意外。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位於普陀區昌化路蘇州河河畔的一個山型購物中心「天安千樹」,則是另一個東南亞籍遊客們的私家心水地。有負責維持秩序的城管表示,每天下午開始,這裡就會有很多外國遊客,「看著像是泰國的,工作日還好,周末人更多。」天安千樹曾經因為設計被本地人吐槽,如今泰國人來了,商場人流都增加了不少。

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非傳統的外籍遊客旅遊目的地,甚至本地人都不感興趣的地方,為何會受到東南亞遊客的追捧?

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非傳統的外籍遊客旅遊目的地,甚至本地人都不感興趣的地方,為何會受到東南亞遊客的追捧?

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非傳統的外籍遊客旅遊目的地,甚至本地人都不感興趣的地方,為何會受到東南亞遊客的追捧?因為他們都是跟著社交網絡上的旅行攻略來的。

打開社交網絡,搜索泰語的上海旅遊攻略,既有讓中國遊客熟悉的地方,也有東南亞籍遊客們獨家偏愛的熱門地。南京東路上潮玩店掃貨、牛肉店吃自助,已經是很多東南亞遊客的必列清單。他們會去安福路、武康路上拍美美的照片,也會去淮海路上買國貨潮牌,會去INS新樂園、FOUND158蹦迪,也必不可少地會去迪士尼做一天公主/王子,還會去大董吃烤鴨、去洗浴中心狂炫自助餐,不禁讓人好奇泰國人深耕中國互聯網多久做出了這些攻略。

美食清單上有喝一杯喜茶,吃萊萊小籠、佳家湯包、小楊生煎,也有買吳江路的面包,打卡米其林粵菜或者本幫菜,問及理由,回答都是「我們那里沒有」。行程最後似乎都會落腳在各類甜品烘焙店,掃貨芝士蛋糕和披風卷,再要上足夠的冰袋,帶上飛機捎回家,就是最好的伴手禮分給朋友和家人。看完泰國人攻略,中國人都要重新玩一遍上海。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難怪有位跟拍師說:「我問他們要不要去東方明珠玩,他們都回答no tower, no tower。」

有泰國導遊表示,來上海的泰國人增多,主要是從免簽政策出台後,而近期暴增則因為正值泰國假期。「上海離得近,機票也便宜,淡季機票來回只要1000元左右,即使是旺季,機票也就是一千七八左右。」

口碑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除了支付寶等方便使用外,更多人讚嘆上海「人很多,但交通秩序井井有條,管理得很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