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馬英九大陸「尋根」參觀西安版本館: 古籍證明釣魚島不屬琉球

博客文章

馬英九大陸「尋根」參觀西安版本館: 古籍證明釣魚島不屬琉球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馬英九大陸「尋根」參觀西安版本館: 古籍證明釣魚島不屬琉球

2024年04月07日 12:43 最後更新:12:52

馬英九繼續大陸「尋根之旅」,4月6日下午參觀了「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他看到明抄本《使琉球錄》時強調,這是研究釣魚島的人一定要讀的,從古籍裏證明釣魚島不屬於琉球。

馬英九參觀西安國家版本館,重申對釣魚台列嶼的立場。台灣「中時新聞網」圖片

馬英九參觀西安國家版本館,重申對釣魚台列嶼的立場。台灣「中時新聞網」圖片

據《直新聞》報道,4月6日是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率台灣青年學生大陸行的第六天。「一座長安城,半部中國史。」馬英九此前說道,中華文化五千餘載,地處中原的陝西見證了中國朝代的興衰。「俗話說,『地下文物看陝西』,陝西保留了傳統的中華文化。而中華文化中講究的慎終追遠,便是我來到陝西最重要的目的。」

民間流傳著一句老話,「沒到過兵馬俑,就不算感受過中華傳統文化」。作為華夏文化地標之一的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陝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大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1974年,秦兵馬俑的發現震驚世界,形態逼真的陶俑、威武嚴整的軍陣向人們展示出古代東方文化的燦爛輝煌。1987年,秦始皇帝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馬英九2000年曾在台北參觀兵馬俑文化特展。

馬英九2000年曾在台北參觀兵馬俑文化特展。

事實上,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馬英九與兵馬俑頗有淵源。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兵馬俑——秦文化特展」赴台灣地區展出,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滋養台島,台北、台中兩座城市展覽期間共有165萬人參觀。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曾帶領台北市百位工會幹部到台北歷史博物館參觀兵馬俑文化特展。

馬英九6日來到秦始皇帝陵參觀兵馬俑。香港「中評社」圖片

馬英九6日來到秦始皇帝陵參觀兵馬俑。香港「中評社」圖片

6日上午,馬英九與隨行台灣青年終於實地來到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兵馬俑近距離接觸,他真觀察兵馬俑,還不時詢問相關細節,一齊陪同講解的,包括博物院院長、當地文物局局長和資深學者。

其中,馬英九對兵器和戰車的演變興趣尤為濃重。他詢問,「戰車什麼時候退出歷史舞台」,一旁的講解員表示,是在戰國中晚期之後,戰車行動不是很方便,後來騎兵的出現,成為新兵種並主導了戰場。

馬英九細緻觀察了不同兵種的造型,參觀期間,他指著一尊陶俑說,這眼睛很有神,鞋子也跟其他的不一樣。當聽到將軍俑的燒製溫度為攝氏950到1000度,重量達300公斤,馬英九嘆為觀止。

在兵馬俑面前,馬英九驚嘆「兵馬俑的手好大」,講解員解釋道,這是按照之前比例還原,但也少許放大,當時平均的身高在一米八左右。馬英九還詢問陶俑穿的盔甲防得住什麼?講解員表示盔甲可發揮緩衝作用。

有趣的是,由於兵馬俑造型非常逼真,連小肚子都栩栩如生,講解員表示,古代審美中男人有點肚子是好的,馬英九開玩笑說:「我們應該開始復古」,引得周圍笑聲連連。

隨馬英九一行前來參觀的台灣青年、台北大學大三學生林新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以前只在課本中見過兵馬俑,這是他第一次目睹陶俑真容,感覺書本的內容跳到眼前,非常驚訝。「看到兩千年前的龐大工程出現在眼前,十分感動、驚奇。」

據秦始皇帝陵的講解員介紹,此次到訪的台灣青年看到兵馬俑都倍感新奇,紛紛拍照留念。博物院還會接待更多來自台灣的青年學生團體,也會展開兩岸的學術研究交流。

西安國家版本館被譽為「中華文脈種子庫」。

西安國家版本館被譽為「中華文脈種子庫」。

結束在秦始皇帝陵的行程後,馬英九一行下午來到被譽為「中華文脈種子庫」的西安國家版本館(文濟閣)。該館是中國國家版本館的分館之一,南倚秦嶺,北望渭川。從高空俯瞰,西安國家版本館大氣磅礡,山水相融,在秦嶺腳下承擔起賡續中華文脈,守望中華文化的重任。

西安國家版本館除了向馬英九展示珍藏的《永樂大典》,還專門邀請他們觀看明朝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出版的《使琉球錄》。據館方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在相關歷史文獻記載中,最早記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版圖的版本著述。據介紹,明清兩代都將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視為琉球冊封使前往琉球的重要地標,並把台灣以及附屬島嶼、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島嶼列入福建海防區域,這也是中國擁有釣魚島主權的重要歷史依據。

《使琉球錄》一下子激起了馬英九的興趣,他當場表示研究釣魚島的人一定要認真讀這些資料,古籍已證明釣魚島不屬於琉球。馬英九表示,相關資料自己曾在英國牛津大學看過,也有這段論述,希望西安國家版本館收藏好這些資料,同時也開放給外界參考。

馬英九參觀之後向媒體表示,自己內心非常感動。他指,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文明,幾千年前的文字,後人現在都能辨讀,西安國家版本館能將這麼多古籍保存完好,對中華文明的傳播綿延有不可滅的貢獻。他說,看到大陸近年來打造的幾座國家級版本館,將載有中華文明印記與地方特色印記的各類版本納入其中,不但保存了歷史文化寶藏,也為中華文化留下了珍貴的種子,讓傳統經典能夠跨越時空的藩籬,重新活化運用持續傳承下去,自己覺得十分肯定。馬英九期盼中華文明古籍的智慧,如同歷史長河中的一盞明燈繼續照亮中華民族的未來。

報道形容,馬英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推廣者、捍衛者。他身上的文化積澱與其幼年經歷與家庭熏陶有分不開的關係。據介紹,馬英九自小由母親秦厚修親自教習。秦厚修出身書香世家,爺爺是滿清時期的舉人,馬英九從小便被受家庭影響學習國學,打下了扎實的中華傳統文化根基,並多次表示自己啟蒙第一課就是母親教的《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今年再次訪問大陸,馬英九延續去年的「尋根之旅」,如果說去年祭祖尋的是個人的「根」,這次則是中華文化的「根」,通過這樣行程安排,讓台灣的年輕一代能夠熟悉並熱愛中華傳統文化,深刻地認識自己的根脈。

廈門大學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採訪時說,中國人是講感情的,我們有感情,有過共同的經歷,共同在一個時空背景之下一起生活過,很多事情就可以擱置下來,很多分歧就可以不去強調。劉國深指出,孫中山是兩岸同胞共同景仰的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軒轅黃帝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祖先,兵馬俑是兩岸同胞共同為之驕傲的中華傳統文化景觀。對於當前的兩岸關係,「求同」是非常重要的,兩岸中國人認識到我們的相同之處,放下歧見以更高明的政治智慧去處理兩岸關係,這將是中華民族之福。

馬英九此次訪問大陸行程過半,有分析指,馬英九能夠率領台灣青年來到粵港澳大灣區,親眼見證「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有重要意義。

深圳衛視特約評論員庚欣表示,馬英九前幾年曾到訪香港,這次又來到深圳和廣州,對粵港澳大灣區有了更深刻地認識。粵港澳大灣區的本質就是兼容、包容,大家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是制度安排,也就是「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這是中國人的創新性政治智慧。他說,馬英九和台灣青年們回到台灣後,可以把親身感受到的經歷和瞭解的信息傳遞回島內,讓島內民眾思考粵港澳大灣區「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與台灣的未來,這將非常有意義。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馬英九

在美國政府揮舞關稅大棒、中美經貿關係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大省、重點外貿城市紛紛積極應對。

內地澎湃新聞注意到,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盡管全球供應鏈動盪加劇,中國外貿仍展現出強大韌性,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七大省市進出口數據呈現增長趨勢,用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的話說就是,「實打實起到了挑大樑作用」。

近日,上海、浙江、江蘇、天津和湖南等地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先後與外貿企業進行座談調研。其中,上海市、區兩級領導密集走訪調研外貿外資企業,全力支持企業穩定發展,這一系列舉措都彰顯了中國穩外貿的決心與行動力。

4月16日,北京2025年首趟中歐班列(北京—莫斯科)發車。新華社圖片

4月16日,北京2025年首趟中歐班列(北京—莫斯科)發車。新華社圖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佔GDP比重)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外向程度的關鍵指標。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貿依存度一度大幅攀升,根據中經數據顯示,2004年達到69.8%的峰值。此後,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內需市場的不斷擴大,外貿依存度逐步回落,2023年降至33.1%。

盡管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不同地區和城市的外貿依存度仍存在顯著差異,而那些外貿依存度高的地區和城市較容易受到衝擊。

東部沿海地區憑借外向型經濟特徵,外貿依存度普遍偏高。比如,2024年,浙江金華進出口總額達8795億元,其中出口7719億元,外貿依存度超100%,遠超深圳的90%,其中義烏市貢獻全金華超80%的出口額。

作為外貿大省,浙江對美出口規模佔全省出口總額的16.2%,外貿依存度全國第一。為此,浙江省貿促會將推出「浙裡出海」專項行動,將舉辦5大系列30多場活動,幫助企業有效應對風險、科學海外布局、開拓多元化市場。

從行業維度來看,以出口導向型產業為主的城市,如電子信息、服裝紡織、玩具製造等產業集聚的城市,受衝擊更為直接。為此東莞出台「穩外貿30條」,全力防範和化解外部風險和衝擊,在開拓多元市場方面提出了9條舉措,力求通過鞏固發展外貿新業態和大力拓展新興市場雙向發力。

去年重登「中國外貿第一城」的深圳,則從支持企業線上線下開拓市場、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擴大重點商品進口規模、增強企業綜合服務保障機制等10個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

在省級層面,廣東提出要多措並舉穩住外貿市場,穩固現有貿易渠道,積極開拓多元市場,在擴大服務貿易上多做文章,更好保存量、拓增量。

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新華社圖片

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新華社圖片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對外貿依存度高地區和城市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促使這些地區和城市加快轉型升級和市場多元化步伐。長三角各省市在穩外貿方面各顯神通,發揮各自的亮點和優勢積極突圍。

上海在穩外貿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金融中心和高端製造業的優勢。一方面,為外貿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風險;另一方面,上海的集成電路、醫療器械等高端製造業企業不斷增強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實現了外貿出口的穩定增長。

此外,上海還積極舉辦各類國際展會和貿易促進活動,如進博會等,為國內外企業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動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上海部分區還鼓勵企業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中東及拉美市場的開拓力度。

浙江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以應對衝擊。一方面,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機械人等新興產業,如杭州的「六小龍」企業等,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浙江還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開拓新興市場,為外貿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2024年,義烏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4133.40億元,同比增長18.2%,佔同期義烏進出口總值的61.8%,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核心動力。

江蘇在穩外貿方面則注重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佔比,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蘇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從低附加值的加工製造向高附加值的研發創新轉變,降低了關稅對產業的影響。

同時,江蘇積極利用RCEP協議等區域合作協定,加強與亞太地區國家的貿易往來,擴大市場份額。淮安2024年出口增速位列江蘇省第二,市委書記史志軍強調及時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和業務結構,挖掘新興市場和國內市場。

在這場持續博弈中,中國通過「內循環為主、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各地通過政策創新、產業升級和消費激活等多種措施,逐步構建起內外聯動的經濟韌性。

2023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內外貿一體化,是要堅持「一體化」發展,幫助企業「兩條腿」走路。既要開拓國內市場,也要開拓國際市場,既鼓勵外貿企業轉內銷,也鼓勵內貿企業做外貿。

面對來自外貿的挑戰,各地也都在努力通過政策引導、標準銜接、平台建設等多維度措施,幫助企業克服市場分割、標準差異等難題,讓企業可以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間順滑切換。

比如,自年初以來,上海市商務委就積極推動外貿企業拓內銷工作,到重點外貿企業開展走訪調研,會同各區商務部門、重點行業協會等摸排外貿企業出口拓內銷意向;同時,積極發動上海各大電商平台和企業,發揮電商優勢推出相關服務舉措,助力本市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拓寬內銷渠道。

再如,浙江寧波慈溪打造家電行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平台,提供內外貿產銷對接、全產業鏈要素資源對接等服務,聚集了行業上下游企業超1萬家。不少企業已嚐到內外貿一體化的甜頭,實現了內外貿「雙促進、雙增長」的局面。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既是挑戰,也是中國外貿城市版圖重構的契機。東部沿海地區需加速技術升級與市場多元化,中西部則需依托陸路通道與產業轉移構建新優勢。從上海密集調研外貿企業到義烏商人的靈活應變,從粵港澳「新三樣」崛起至廣西邊境貿易火爆,中國外貿正以多層次、多維度策略應對變局。

這場博弈是「持久戰」與「攻堅戰」,而中國的統一大市場、全產業鏈與制度優勢,終將在全球化裂變中開闢新航道。只要繼續堅持開放與創新雙輪驅動,就能在不確定性中錨定確定性,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