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國慶假從北京開電動車到武漢 一輛「電動爹」的國慶囧途

博客文章

國慶假從北京開電動車到武漢 一輛「電動爹」的國慶囧途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國慶假從北京開電動車到武漢 一輛「電動爹」的國慶囧途

2023年10月08日 10:18 最後更新:11:40

今年國慶節超級長假,內地很多人出門旅行。在電動車已充斥路面的今天,電動車國慶節在高速公路上的長征實錄,還是挺吸引眼球的。

內地刺蝟公社公眾號作者園長,就發長文講自己開「電動爹」的國慶囧途:

中秋國慶假期之前,每一個知道我要開一輛電動車從北京回武漢的朋友,都露出了驚訝的神情。我大概能讀出每一次皺眉背後的憂慮:

今年國慶節很可能是近幾年最堵的一個,高速堵車是大概率事件;電動車續航、充電都是問題,跑1000多公里的高速路,讓本不富餘的續航雪上加霜。最糟糕的是兩種窘境同時登場,倘若在堵成停車場的高速路上,耗盡最後一絲電量,難道要把車推到服務區嗎?

但沒有買到高鐵票的我,只能一邊帶著忐忑一邊寬慰擔心我的朋友:沒事,這輛車續航500多公里,高德地圖都說充電兩次就可以;實在不行還可以換電,換一次電也就幾分鐘,和加油也差不太多;如果高速上沒有地方充電,我就想辦法找出口走下高速,再去市區或者縣城找換電的地方。

至於長時間開車的疲勞駕駛問題,我告訴朋友們,問題不大,這輛車自帶L2級以上的輔助駕駛,高速路上只要點擊一下方向盤左邊的智駕按鈕,就可以自動進出匝道、自動變道超車、自動保持車距,握好方向盤、隨時觀察前方路況,理論上講,和乘坐高鐵沒有什麼區別,沒有多少體力的消耗。與其說是在寬慰擔憂我漫漫返鄉路的朋友,倒不如說是給自己一點勇氣。

但「理論上」和實際有多大差別,特別是在車流量很大、大概率堵車的國慶假期,我的心裡也沒有底。古人說,車到山前必有路,到了當代,車到沒電不一定有充電樁。

無論如何,帶著期待和不安,我和我的小電車,踏上了國慶返鄉路。

作者帶著期待和不安,開電車踏上了國慶返鄉路,很多時在龜速行駛中。刺蝟公社圖片

作者帶著期待和不安,開電車踏上了國慶返鄉路,很多時在龜速行駛中。刺蝟公社圖片

我是9月29日、中秋國慶假期第一天上午出發的,這天的目的地是河北省滄州市,距離北京不到200公里。出發前一晚的高德地圖顯示不論多早出發,所用時間差不多都是4小時30分鐘,比平時久兩個多小時,於是我決定乾脆睡到自然醒再出發。

還沒出北京,我在京台高速上,就遇到了此次出行以來擁堵最嚴重的路段,平時暢通無阻的高速路,堪比早高峰的北京東三環。

看著身邊一輛輛怠速中慢慢挪動的車輛,我不禁開始心疼他們的油——最近,92號油漲到了8塊多。還好,我這輛車是用電的,頭一天換了新的電池,續航里程還有500公里以上,可以放心地開空調,慢點開反而比較省電。

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汽油車居多。刺蝟公社圖片

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汽油車居多。刺蝟公社圖片

一路上看到的新能源車仍然略顯稀少,粗略一算,90%的車都是汽油車,像我一樣死腦袋要開著純電車在國慶期間跑高速出遠門的人,少之又少,相比市區新能源車的密度低了不是一點半點,偶爾才有一輛理想L7或者比亞迪秦Plus Dmi等可油可電的新能源車,從身邊經過。

之前我從北京到內蒙古烏蘭察布、河北承德市等地短途出行時,時常可見同樣從北京過來的特斯拉Model Y、極氪001等純電車。只從這一點來看,人們對於純電新能源車遠途出行的信心,還是不太夠的。

從北京到滄州,一路上不少加油站充電站都排起了長隊,兩車道的高速路在加油站附近被擠得只剩一條。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進加油站充電,就將大大增加路途所需要的時間,因為僅僅進入加油站就要排隊很久,更不用說充電排隊了。

經過4個半小時擁堵下的龜速行駛,和出京的車輛擠擠挨挨後,我終於到達滄州市區。平均下來速度只有40多公里每小時,比坐電動單車快不了不少。如果坐高鐵的話,足夠往返兩趟。好消息是因為開得慢,基本上都在電車的經濟電耗區間開車,實際續航仍然有200多公里。

因為有終身免費的換電權益,假期第二天下午,我在踏上南下旅途前,找了一家換電站換上了新的電池。

9月30日,路上的車少了很多,基本沒有碰到擁堵路段。但考慮到天色已晚,行駛到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時,我決定在這個縣城暫歇一晚,順便體驗電車在縣城的充電。

下了高速,電車續航還剩100多公里,但下一個換電站遠在幾十公里之外,保險起見,還是決定在茌平縣城充個電。我在車輛手機App上找了一個本地評分最高的充電樁,位於當地的景區停車場,開車過去不到10分鐘。

「沒有深夜開車充過電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沒有深夜開車充過電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本著「來都來了」的原則,我決定把電池盡量充滿。時間已到深夜,仍然有不少車輛陸續來到這個縣城充電站,大多數不是本地牌照,也是和我們一樣旅行至此的外地車。充電站隸屬於國家電網,下載e充電App才能使用。

這也是本次旅途中我唯一一次充電。

不到一個小時,電量從20%多充到了90%出頭,考慮到過了90%電量電池會自動開啓慢充模式來保護電池,我就拔下充電槍回賓館了,充電費用是50元。

旅途第三3天,也就是10月1日上午,我和小電車繼續出發,從茌平向東不到一百公里到達濟南,拜訪一位朋友。這天上午山東境內的高速路也很堵,本來我們約的是10點鐘的早午飯,喝一碗單縣羊湯就走,硬生生拖到了11點多才到,改成了吃午飯,品嘗了經典魯菜九轉大腸。

不均勻分布的充電樁。

在濟南打開車輛手機App的充電地圖,充電樁和換電站密密麻麻,在比較發達的省會城市,新能源車的普及率並不亞於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

四線城市的無人換電站。

四線城市的無人換電站。

實際上,充電樁和換電站的普及率,即便在三四線城市也相當高了:前一天在滄州,周圍已經有不少充電樁,有的地方還有配置更高的快充樁、目的地充電樁,甚至在這個四線小城市還有兩座這個品牌車的換電站。

我看電量還有一多半,決定直接上高速,計劃當天就到達武漢。

車機導航提出的換電方案。刺蝟公社圖片

車機導航提出的換電方案。刺蝟公社圖片

車機導航給出了兩次換電的方案,一次在魯西南的山東菏澤,一次在緊鄰湖北的河南駐馬店,都是在加油站裡面,不必下高速去市區的換電站。

一路上車不算多,我的車速一直在最高限速行駛。這樣操作的後果是,電量消耗很快,車機導航顯示的下一個換電站,距離在慢慢變小,但儀表顯示的實際續航里程刷刷往下掉,眼瞅著實際續航里程就要低於距離換電站的里程,即是未去到已没電了。

在電量焦慮下,我在導航上切換到了一個更近的換電站,儘管它要繞路,先下高速再上高速。

高速上的換電站,基本都有工作人員值守圖。刺蝟公社圖片

高速上的換電站,基本都有工作人員值守圖。刺蝟公社圖片

相比城區的換電站,高速公路的換電站的使用頻率似乎更高,我到達時一輛SUV剛好離開,換好電之後另一輛SUV緊隨而至,不過我們都沒有排隊。

離開這個換電站不久,七八點鐘天黑之後下起了小雨,到了河南境內成了大雨。

得益於兩噸多的車重,電車在雨中跑高速依然穩定,120公里左右絲毫沒有飄忽的感覺。繼續行駛近300公里後,晚上9點,我在雨中開到了河南駐馬店的高速換電站,這次同樣需要先下高速、再上高速。這家換電站同樣有工作人員守候在附近。

再次出發後,雨勢越來越大,加上夜晚行車時間較長,視覺有些疲勞了,我決定就近找個縣城休息一下,順便給車充電。

我在確山縣城下了高速,停好車之後一看車輛手機App,整個縣城沒有開放的充電樁。雖然街邊可以見到五菱宏光Mini之類的電動車,但這裡的充電設施應該都是私人的。

晚上十點剛過,秋雨中,氣溫驟降,呼吸可見白氣。街上行人車輛寥寥,似乎整個縣城都已睡下,找不到可以吃飯休息的地方,幾家賓館也顯示滿房了,我在路邊找了個能停車的地方,開啓換氣外循環,休息了半個小時。

繼續上路後,雨還在繼續下,12點多開到信陽,續航再一次降到了100公里左右,我進入加油站的換電站補能。

已是凌晨,仍有兩三個工作人員徹夜值守,指揮車輛進出。雖然有終身免費換電權益,但在賬單中可以發現,夜間換電的費用比白天便宜了三分之二左右,可能是夜間的電費比較便宜的緣故,換電也會有所優惠。

再向南行駛100多公里,我離開河南境內,抵達位於湖北孝感的大悟服務區。我感到有些疲憊了,決定在大悟休息幾個小時,天亮了再往前走。這晚我沒有去找酒店,直接把座椅放平,車輛設置成適合休息的露營模式,沒過幾分鐘就昏然睡去。

醒來時天色已然大亮,早上8點多雨停了,沿著京港澳高速一直走,一個半小時就能到家。

這時實際續航只剩100多公里,但家附近遍布充電樁、換電站。毫無充電焦慮,我把車停好就上了樓。

見到我第一面,媽媽就問我是不是很困,對象也感覺我整個人都「木木的」,眼神呆滯。

從北京出發到武漢,前後整整三天開了1600公里,累計開車18個小時,沒有大堵車,沒有因為沒電被拋在路上,沒有遇到充電大排隊,邊走邊玩,和我的小電車一起順利到家,已經是萬幸了。

長途高速,怎樣讓「電動爹」伺候你?

不過,回家待不了多久,我就要踏上返京的旅途。為避開假期最後一天的擁堵,我10月5日下午開始返程。回北京的路基本不堵,吸取了去程「電動爹」跑長途的經驗,沿著京港澳高速一路北上,趕在高速開始收費之前到家了。

換電時從車內駕駛員望出去的視角。刺蝟公社圖片

換電時從車內駕駛員望出去的視角。刺蝟公社圖片

從總體上看,電動車長途出行仍然不是一個主流選擇,在高速公路上通行無阻時的高電耗、電池續航焦慮、相比燃油車更長的補能時間,種種不確定性,讓人們在開車出遠門時,還是對於燃油車更放心。

但電動車的智能駕駛能力,能夠大大減輕用戶的駕駛負擔。隨著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企推出近千公里級別的電池組,800V等高效率充電設置也在加速鋪開,在解決了續航焦慮、補能焦慮的問題後,開電車出遠門,也將會變得和開燃油車出門一樣平常。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高鐵

在美國政府揮舞關稅大棒、中美經貿關係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大省、重點外貿城市紛紛積極應對。

內地澎湃新聞注意到,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盡管全球供應鏈動盪加劇,中國外貿仍展現出強大韌性,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七大省市進出口數據呈現增長趨勢,用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的話說就是,「實打實起到了挑大樑作用」。

近日,上海、浙江、江蘇、天津和湖南等地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先後與外貿企業進行座談調研。其中,上海市、區兩級領導密集走訪調研外貿外資企業,全力支持企業穩定發展,這一系列舉措都彰顯了中國穩外貿的決心與行動力。

4月16日,北京2025年首趟中歐班列(北京—莫斯科)發車。新華社圖片

4月16日,北京2025年首趟中歐班列(北京—莫斯科)發車。新華社圖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佔GDP比重)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外向程度的關鍵指標。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貿依存度一度大幅攀升,根據中經數據顯示,2004年達到69.8%的峰值。此後,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內需市場的不斷擴大,外貿依存度逐步回落,2023年降至33.1%。

盡管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不同地區和城市的外貿依存度仍存在顯著差異,而那些外貿依存度高的地區和城市較容易受到衝擊。

東部沿海地區憑借外向型經濟特徵,外貿依存度普遍偏高。比如,2024年,浙江金華進出口總額達8795億元,其中出口7719億元,外貿依存度超100%,遠超深圳的90%,其中義烏市貢獻全金華超80%的出口額。

作為外貿大省,浙江對美出口規模佔全省出口總額的16.2%,外貿依存度全國第一。為此,浙江省貿促會將推出「浙裡出海」專項行動,將舉辦5大系列30多場活動,幫助企業有效應對風險、科學海外布局、開拓多元化市場。

從行業維度來看,以出口導向型產業為主的城市,如電子信息、服裝紡織、玩具製造等產業集聚的城市,受衝擊更為直接。為此東莞出台「穩外貿30條」,全力防範和化解外部風險和衝擊,在開拓多元市場方面提出了9條舉措,力求通過鞏固發展外貿新業態和大力拓展新興市場雙向發力。

去年重登「中國外貿第一城」的深圳,則從支持企業線上線下開拓市場、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擴大重點商品進口規模、增強企業綜合服務保障機制等10個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

在省級層面,廣東提出要多措並舉穩住外貿市場,穩固現有貿易渠道,積極開拓多元市場,在擴大服務貿易上多做文章,更好保存量、拓增量。

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新華社圖片

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新華社圖片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對外貿依存度高地區和城市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促使這些地區和城市加快轉型升級和市場多元化步伐。長三角各省市在穩外貿方面各顯神通,發揮各自的亮點和優勢積極突圍。

上海在穩外貿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金融中心和高端製造業的優勢。一方面,為外貿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風險;另一方面,上海的集成電路、醫療器械等高端製造業企業不斷增強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實現了外貿出口的穩定增長。

此外,上海還積極舉辦各類國際展會和貿易促進活動,如進博會等,為國內外企業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動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上海部分區還鼓勵企業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中東及拉美市場的開拓力度。

浙江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以應對衝擊。一方面,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機械人等新興產業,如杭州的「六小龍」企業等,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浙江還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開拓新興市場,為外貿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2024年,義烏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4133.40億元,同比增長18.2%,佔同期義烏進出口總值的61.8%,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核心動力。

江蘇在穩外貿方面則注重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佔比,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蘇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從低附加值的加工製造向高附加值的研發創新轉變,降低了關稅對產業的影響。

同時,江蘇積極利用RCEP協議等區域合作協定,加強與亞太地區國家的貿易往來,擴大市場份額。淮安2024年出口增速位列江蘇省第二,市委書記史志軍強調及時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和業務結構,挖掘新興市場和國內市場。

在這場持續博弈中,中國通過「內循環為主、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各地通過政策創新、產業升級和消費激活等多種措施,逐步構建起內外聯動的經濟韌性。

2023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內外貿一體化,是要堅持「一體化」發展,幫助企業「兩條腿」走路。既要開拓國內市場,也要開拓國際市場,既鼓勵外貿企業轉內銷,也鼓勵內貿企業做外貿。

面對來自外貿的挑戰,各地也都在努力通過政策引導、標準銜接、平台建設等多維度措施,幫助企業克服市場分割、標準差異等難題,讓企業可以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間順滑切換。

比如,自年初以來,上海市商務委就積極推動外貿企業拓內銷工作,到重點外貿企業開展走訪調研,會同各區商務部門、重點行業協會等摸排外貿企業出口拓內銷意向;同時,積極發動上海各大電商平台和企業,發揮電商優勢推出相關服務舉措,助力本市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拓寬內銷渠道。

再如,浙江寧波慈溪打造家電行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平台,提供內外貿產銷對接、全產業鏈要素資源對接等服務,聚集了行業上下游企業超1萬家。不少企業已嚐到內外貿一體化的甜頭,實現了內外貿「雙促進、雙增長」的局面。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既是挑戰,也是中國外貿城市版圖重構的契機。東部沿海地區需加速技術升級與市場多元化,中西部則需依托陸路通道與產業轉移構建新優勢。從上海密集調研外貿企業到義烏商人的靈活應變,從粵港澳「新三樣」崛起至廣西邊境貿易火爆,中國外貿正以多層次、多維度策略應對變局。

這場博弈是「持久戰」與「攻堅戰」,而中國的統一大市場、全產業鏈與制度優勢,終將在全球化裂變中開闢新航道。只要繼續堅持開放與創新雙輪驅動,就能在不確定性中錨定確定性,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