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台媒稱東部戰區短片打溫情牌 相關人士:解放軍對台獨從不溫和,更不溫情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台媒稱東部戰區短片打溫情牌 相關人士:解放軍對台獨從不溫和,更不溫情

2023年02月06日 14:54 最後更新:15:14

元宵節前解放軍東部戰區發布了一條題為《守護》的短片,引起台灣媒體的特別關注,台媒稱這條短片「刻意制造出溫情路線」。《環球時報》引述相關人士指出,在維護祖國統一大業的問題上,解放軍既沒有「溫情路線」也沒有「軍武路線」,解放軍對敵人用鋼槍,視同胞為親人,對祖國獻忠誠,這條短片更重要的是在元宵節前向兩岸同胞致以美好的祝福,希望兩岸人民早日團聚,以溫情的方式表明解放軍更加堅定的維護國家統一的立場。

東部戰區在1月份曾發布一條《我的戰鷹繞著寶島飛》的短片,其中出現大量戰機、船艦、軍艦等畫面。台媒敏感地關注到在最新的短片《守護》中,沒有大量出現軍事裝備,而是出現家人對白,一名軍人拿著望遠鏡在船艦上遙望台海,視頻穿插兩岸景色與大陸高鐵,包括北京天安門與台北101跨年煙火等景觀。旁白中還配文說:「今天,跨海相望,你在那頭,我在這頭;明天,坐著高鐵,你來這頭,我去那頭。讓一灣淺淺的海峽,不再盛滿深深的鄉愁。」

台媒還關注到,短片中有一幕是眾人舉杯,而酒杯上印著「金門酒廠」字樣,象徵著杯中的白酒是台灣特產金門高粱酒,這段旁白提到:「國有兩岸暫隔,軍人的守護,用鋼槍驅敵,美酒認親」。

短片中出現印有「金門酒廠」字樣酒杯。

短片中出現印有「金門酒廠」字樣酒杯。

一些台媒將這種轉變描述為解放軍改打「溫情牌」,「刻意製造出溫情路線」。

但《環球時報》引述相關人士表示,東部戰區在元宵佳節前發布的這條短片,從內容上看可以看出是對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兒女致以節日的祝福,「兩岸人民一家親,短片用一種溫和溫情的方式展現人民子弟兵和人民之間的魚水情深,以及軍人對祖國統一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守護,表明解放軍更加堅定更加深情地維護國家統一的立場。這一點在短片中也有所展示——用鋼槍驅敵,正所謂客人來了有美酒,敵人來了有獵槍。」

這名人士表示,兩岸民眾本是一家,是受到域外勢力挑撥和「台獨」分子的煽動才會讓兩岸關系越走越遠,對於域外勢力和「台獨」分子,解放軍從來不會溫和,更不會溫情。短片中出現天安門華表、金門高粱酒、101大樓、日月潭、高鐵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元素,表明在未來兩岸必會統一,中國元素一個也不能少。

《環球時報》還引述軍事專家宋忠平指出,從台灣媒體關注到金門高粱酒這個細節也可以看出,兩岸本是一家,酒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春節及喜慶節日喝點白酒是中國的傳統,因此這充分說明兩岸在文化上是相通的,「所謂把酒言歡,兩岸人民本是一家人,體現出合家歡的意境。」

對於台灣媒體對這條短片的解讀,宋忠平認為,無論是台灣媒體還是台灣老百姓都希望從大陸官方渠道中獲取「兩岸一家親」的信號,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兩岸問題,避免家園成為戰場,「一家人相聚有好酒,但對於擾亂和平的域外勢力和『台獨』分子則只有獵槍。」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有網民笑稱,現在走在上海街頭,左耳韓語、右耳泰語。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迪士尼還是新天地,以及原來本地人都不太熱衷的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景點,都成了泰國遊客的「獨家私藏」。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迪士尼還是新天地,以及原來本地人都不太熱衷的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景點,都成了泰國遊客的「獨家私藏」。

在一個平日的下午一兩點左右,上海北外灘「小巨蛋」前已經排了十幾名遊客,其中80%左右估計是來自東南亞。相比於更大眾的豫園、外灘、陸家嘴、迪士尼,北外灘如此高密度的外籍遊客多少會讓人意外。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位於普陀區昌化路蘇州河河畔的一個山型購物中心「天安千樹」,則是另一個東南亞籍遊客們的私家心水地。有負責維持秩序的城管表示,每天下午開始,這裡就會有很多外國遊客,「看著像是泰國的,工作日還好,周末人更多。」天安千樹曾經因為設計被本地人吐槽,如今泰國人來了,商場人流都增加了不少。

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非傳統的外籍遊客旅遊目的地,甚至本地人都不感興趣的地方,為何會受到東南亞遊客的追捧?

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非傳統的外籍遊客旅遊目的地,甚至本地人都不感興趣的地方,為何會受到東南亞遊客的追捧?

北外灘「小巨蛋」、「天安千樹」等非傳統的外籍遊客旅遊目的地,甚至本地人都不感興趣的地方,為何會受到東南亞遊客的追捧?因為他們都是跟著社交網絡上的旅行攻略來的。

打開社交網絡,搜索泰語的上海旅遊攻略,既有讓中國遊客熟悉的地方,也有東南亞籍遊客們獨家偏愛的熱門地。南京東路上潮玩店掃貨、牛肉店吃自助,已經是很多東南亞遊客的必列清單。他們會去安福路、武康路上拍美美的照片,也會去淮海路上買國貨潮牌,會去INS新樂園、FOUND158蹦迪,也必不可少地會去迪士尼做一天公主/王子,還會去大董吃烤鴨、去洗浴中心狂炫自助餐,不禁讓人好奇泰國人深耕中國互聯網多久做出了這些攻略。

美食清單上有喝一杯喜茶,吃萊萊小籠、佳家湯包、小楊生煎,也有買吳江路的面包,打卡米其林粵菜或者本幫菜,問及理由,回答都是「我們那里沒有」。行程最後似乎都會落腳在各類甜品烘焙店,掃貨芝士蛋糕和披風卷,再要上足夠的冰袋,帶上飛機捎回家,就是最好的伴手禮分給朋友和家人。看完泰國人攻略,中國人都要重新玩一遍上海。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繼韓國人後,泰國人成了上海旅遊的新力軍

難怪有位跟拍師說:「我問他們要不要去東方明珠玩,他們都回答no tower, no tower。」

有泰國導遊表示,來上海的泰國人增多,主要是從免簽政策出台後,而近期暴增則因為正值泰國假期。「上海離得近,機票也便宜,淡季機票來回只要1000元左右,即使是旺季,機票也就是一千七八左右。」

口碑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除了支付寶等方便使用外,更多人讚嘆上海「人很多,但交通秩序井井有條,管理得很好。」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