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指出,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等6人將在今晚抵台,明日拜會蔡英文後離台。台灣《中國時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白宮與軍方曾勸阻佩洛西訪台,台灣甚至撤回邀訪之意,但佩洛西堅持訪台後,美軍已因應部署。
《中國時報》引述美方官員說,五角大廈官員正全天候監控中國在區域內任何動作,並規畫保護佩洛西的安全。
《中國時報》的相關報道。
佩洛西此行率領5位民主黨眾議員組成訪團,在昨日抵達新加坡之後,還有馬來西亞、韓、日等行程,但備受全球矚目的行程,卻是「隱藏版」的台灣。愈來愈多訊息顯示,佩洛西等人將在今晚9時至10時間搭專機抵達松山軍用機場,將在台北過夜,明晨8時見蔡英文後,明午離台。
《中國時報》指台駐美代表處回報「外交部」,佩洛西7月20日主動致電駐美代表蕭美琴,表示已規劃8月3日率團訪台,但獲知台方傾向撤回邀請,她須親自了解實情。
蕭美琴表示,並無撤回邀請說法,可能是訊息傳遞有所落差。
佩洛西對蕭美琴表示,在今年1月與4月,她兩度研議訪台,直到這次第3度規劃才確定出訪,今年逢美國中期選舉,美國國會有很多立法工作待推動,「我在百忙中仍願抽空訪台」,是為展現對台灣的支持,此次若未能成行,「絕無其他更適當之時機」,下次訪台的眾議院議長將會是他人,盼台灣了解。
蕭美琴回應,如果佩洛西評估8月初是訪台最佳時機,台政府當然歡迎。
據了解,美國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在7月22日晚與蕭美琴通話表示,美國防部長奧斯丁22日親向佩洛西簡報指出,此刻訪台可能遭遇的安全風險與中國大陸可能的威嚇行徑。
坎貝爾向蕭透露,白宮7月中下旬已連日向佩洛西說明訪台風險,盼改變計畫,「詎料佩洛西甚感惱怒」,稱唯有美國總統拜登親自要求,她才願考慮。坎貝爾坦言,以拜登目前確診狀況與政治現實,斷無可能親自勸阻佩洛西。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拜登在7月28日通話時,習曾警告,華府應遵守「一個中國原則」,並稱「玩火者必自焚」。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資深研究員張彥(Ian Johnson)指出,這像是對佩洛西訪問台灣提出隱含警告。
由於佩洛西的訪台計畫一直進行,坎貝爾7月底就美方評估及美軍因應部署規畫,向蕭美琴簡報。蕭回覆表示,並未接獲訪團改期或取消的訊息,台政府朝佩洛西如期到訪的方向準備。
知情人士透露,民進黨政府很清楚佩洛西此行將引發的台海危機,不亞於1996年導彈危機處境,因此7月18日媒體曝光佩洛西可能訪台後,民進黨政府曾暗地撤回對佩洛西邀訪,但在佩洛西責難下,繼續安排接待;佩洛西也知道此行可能將台海情勢推向兵凶戰危情境,但即使美方行政部門勸阻,她仍堅持追求個人歷史定位。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方已多次向美方表明堅決反對佩洛西訪台的嚴重關切與嚴正立場,佩洛西若赴台,將導致嚴重後果,中方正嚴陣以待,解放軍絕不會坐視不管。
與此同時,大陸海事局昨晚發布航行警告,2日至6日,南海部分海域進行軍事演習,禁止駛入。解放軍東部戰區昨則在微博發文稱,「嚴陣以待,聽令而戰,埋葬一切來犯之敵,向著聯戰勝戰前進」。
《紐約時報》昨報導,拜登政府官員認為,解放軍戰機可能會伴飛佩洛西專機,但不致與美國直接衝突,最大的報復應會發生在佩洛西離台之後。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在美國政府揮舞關稅大棒、中美經貿關係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大省、重點外貿城市紛紛積極應對。
內地澎湃新聞注意到,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盡管全球供應鏈動盪加劇,中國外貿仍展現出強大韌性,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七大省市進出口數據呈現增長趨勢,用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的話說就是,「實打實起到了挑大樑作用」。
近日,上海、浙江、江蘇、天津和湖南等地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先後與外貿企業進行座談調研。其中,上海市、區兩級領導密集走訪調研外貿外資企業,全力支持企業穩定發展,這一系列舉措都彰顯了中國穩外貿的決心與行動力。
4月16日,北京2025年首趟中歐班列(北京—莫斯科)發車。新華社圖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佔GDP比重)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外向程度的關鍵指標。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貿依存度一度大幅攀升,根據中經數據顯示,2004年達到69.8%的峰值。此後,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內需市場的不斷擴大,外貿依存度逐步回落,2023年降至33.1%。
盡管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不同地區和城市的外貿依存度仍存在顯著差異,而那些外貿依存度高的地區和城市較容易受到衝擊。
東部沿海地區憑借外向型經濟特徵,外貿依存度普遍偏高。比如,2024年,浙江金華進出口總額達8795億元,其中出口7719億元,外貿依存度超100%,遠超深圳的90%,其中義烏市貢獻全金華超80%的出口額。
作為外貿大省,浙江對美出口規模佔全省出口總額的16.2%,外貿依存度全國第一。為此,浙江省貿促會將推出「浙裡出海」專項行動,將舉辦5大系列30多場活動,幫助企業有效應對風險、科學海外布局、開拓多元化市場。
從行業維度來看,以出口導向型產業為主的城市,如電子信息、服裝紡織、玩具製造等產業集聚的城市,受衝擊更為直接。為此東莞出台「穩外貿30條」,全力防範和化解外部風險和衝擊,在開拓多元市場方面提出了9條舉措,力求通過鞏固發展外貿新業態和大力拓展新興市場雙向發力。
去年重登「中國外貿第一城」的深圳,則從支持企業線上線下開拓市場、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擴大重點商品進口規模、增強企業綜合服務保障機制等10個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
在省級層面,廣東提出要多措並舉穩住外貿市場,穩固現有貿易渠道,積極開拓多元市場,在擴大服務貿易上多做文章,更好保存量、拓增量。
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新華社圖片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對外貿依存度高地區和城市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促使這些地區和城市加快轉型升級和市場多元化步伐。長三角各省市在穩外貿方面各顯神通,發揮各自的亮點和優勢積極突圍。
上海在穩外貿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金融中心和高端製造業的優勢。一方面,為外貿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風險;另一方面,上海的集成電路、醫療器械等高端製造業企業不斷增強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實現了外貿出口的穩定增長。
此外,上海還積極舉辦各類國際展會和貿易促進活動,如進博會等,為國內外企業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動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上海部分區還鼓勵企業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中東及拉美市場的開拓力度。
浙江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以應對衝擊。一方面,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機械人等新興產業,如杭州的「六小龍」企業等,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浙江還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開拓新興市場,為外貿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2024年,義烏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4133.40億元,同比增長18.2%,佔同期義烏進出口總值的61.8%,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核心動力。
江蘇在穩外貿方面則注重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佔比,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蘇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從低附加值的加工製造向高附加值的研發創新轉變,降低了關稅對產業的影響。
同時,江蘇積極利用RCEP協議等區域合作協定,加強與亞太地區國家的貿易往來,擴大市場份額。淮安2024年出口增速位列江蘇省第二,市委書記史志軍強調及時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和業務結構,挖掘新興市場和國內市場。
在這場持續博弈中,中國通過「內循環為主、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各地通過政策創新、產業升級和消費激活等多種措施,逐步構建起內外聯動的經濟韌性。
2023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內外貿一體化,是要堅持「一體化」發展,幫助企業「兩條腿」走路。既要開拓國內市場,也要開拓國際市場,既鼓勵外貿企業轉內銷,也鼓勵內貿企業做外貿。
面對來自外貿的挑戰,各地也都在努力通過政策引導、標準銜接、平台建設等多維度措施,幫助企業克服市場分割、標準差異等難題,讓企業可以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間順滑切換。
比如,自年初以來,上海市商務委就積極推動外貿企業拓內銷工作,到重點外貿企業開展走訪調研,會同各區商務部門、重點行業協會等摸排外貿企業出口拓內銷意向;同時,積極發動上海各大電商平台和企業,發揮電商優勢推出相關服務舉措,助力本市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拓寬內銷渠道。
再如,浙江寧波慈溪打造家電行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平台,提供內外貿產銷對接、全產業鏈要素資源對接等服務,聚集了行業上下游企業超1萬家。不少企業已嚐到內外貿一體化的甜頭,實現了內外貿「雙促進、雙增長」的局面。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既是挑戰,也是中國外貿城市版圖重構的契機。東部沿海地區需加速技術升級與市場多元化,中西部則需依托陸路通道與產業轉移構建新優勢。從上海密集調研外貿企業到義烏商人的靈活應變,從粵港澳「新三樣」崛起至廣西邊境貿易火爆,中國外貿正以多層次、多維度策略應對變局。
這場博弈是「持久戰」與「攻堅戰」,而中國的統一大市場、全產業鏈與制度優勢,終將在全球化裂變中開闢新航道。只要繼續堅持開放與創新雙輪驅動,就能在不確定性中錨定確定性,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