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內地已「社會面清零」,Omicron毒力小,不需要接種疫苗?張文宏引用英國病死率反駁這一觀點

博客文章

中國內地已「社會面清零」,Omicron毒力小,不需要接種疫苗?張文宏引用英國病死率反駁這一觀點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內地已「社會面清零」,Omicron毒力小,不需要接種疫苗?張文宏引用英國病死率反駁這一觀點

2022年02月11日 07:00

今年正月初一晚上,張文宏醫生發布了一條微博,總結近期國內疫情。他寫道,國內雖然多地有散發甚至小範圍的聚集性病例出來,但也很快歸於平靜,一般稱之為「社會面清零」。

張文宏醫生微博圖片。

張文宏醫生微博圖片。

中國內地電影「春節檔」初一預售票房突破14億,很多外地醫生也紛紛回家過年。「只要沒有大規模的醫療擠兌,即使現在沒有特效藥,這個疾病完全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張文宏醫生如是說。

更多相片
張文宏醫生微博圖片。

張文宏醫生微博圖片。

春節假期後,內地也未有大規模爆发。

春節假期後,內地也未有大規模爆发。

張文宏醫生援引的英國衛生安全局公布的新冠病死率的數據。

張文宏醫生援引的英國衛生安全局公布的新冠病死率的數據。

網民解釋為什麼張文宏醫生引用英國的病死率。

網民解釋為什麼張文宏醫生引用英國的病死率。

英國疫情。AP圖片

英國疫情。AP圖片

目前英國新冠和流感病死率的比較。網上圖片

目前英國新冠和流感病死率的比較。網上圖片

春節假期後,內地也未有大規模爆发。

春節假期後,內地也未有大規模爆发。

我們可看到,春節假期後,內地也未有大規模爆发。但這是否意味著社會和個人層面的防範可以鬆懈?針對「奧密克戎毒株毒力小,所以不需要接種疫苗」的說法,張文宏醫生接著說道:「『奧密克戎之謎』告一段落,人類基本已經瞭解了該病毒株的特徵,並制定了應對方法。奧密克戎是上帝賜予的完美的減毒毒株,根本不需要疫苗,我不同意。」他援引了英國衛生安全局(相當於英國公共衛生部)公佈的新冠病死率的數據,反駁了這種觀點。

張文宏醫生援引的英國衛生安全局公布的新冠病死率的數據。

張文宏醫生援引的英國衛生安全局公布的新冠病死率的數據。

張文宏醫生援引的英國病死率大致總結如下:

- 不接種疫苗:60歲以下奧密克戎的病死率是0.03%,與季節性流感近似;

- 不接種疫苗:60-69歲,70-79歲,80歲以上病死率分別是2.65%,8.87%,21.54%;

- 接種三針阿斯利康和mRNA疫苗後,這四個年齡組的病死率降低到0.0086%,0.09%,0.42%與2.61%。

網民解釋為什麼張文宏醫生引用英國的病死率。

網民解釋為什麼張文宏醫生引用英國的病死率。

為什麼張文宏醫生引用的是英國的病死率?一名認知生物醫學博士及美國執業醫生的網民就此作出解讀,首先,因為新冠病死率的計算比較難。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的定義是:在一定時期內,因患新冠死亡的人數佔所有被感染的人的比例。新冠是一個很特別的疾病,有很多人被感染了之後沒有症狀,也就不會被發現。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國內有些地方發現陽性病例但很難找出上家的原因,因為可能傳給你的人自己不知道但已經痊癒了。只有大規模篩查的地區才會知道準確的被感染總數,才能算出準確的病死率。

英國疫情。AP圖片

英國疫情。AP圖片

其次,雖然英國並沒有大規模篩查,但是英國統計局 ONS 在 2020 年疫情剛開始後不久,就和牛津大學、英國公共衛生部、曼徹斯特大學、惠康信託基金合作,可以說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開始了一個社區定點 PCR 篩查項目。作為試點,一開始他們調查了一萬個家庭,對這些人定期收集喉嚨和鼻咽的樣品,做核酸(PCR)檢測。篩查包括 2 歲以上的所有人,總數達 2.5 萬人。

通過這個方法,統計局可以知道在某個時間點英國有多少人新冠陽性、傳播系數 R 是多少、家庭二次感染率多少,等等。通過局部抽樣跟蹤檢測分析,也可以算出病死率計算需要的分母(總感染人數)。其中約 1/5 家庭還提供了血樣,用於檢測有多少人有新冠抗體。

近兩年來,這個社區定點篩查做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完善,2021 年的被篩查者達 515,896 人,目前覆蓋了英國、威爾士、北愛爾蘭、蘇格蘭地區,而且通過篩查做了各種模型分析,所以英國能最快地對奧密克戎病毒株的流行情況作出病死率的分析。

這位網民說,從這次對奧密克戎病死率準確快速的分析可以看出,英國給全世界提供了疫情和疫苗的寶貴信息,英國人民真應該為他們的醫療系統驕傲,全世界也都應該感謝他們。目前英國新冠和流感病死率的比較如下圖,縱軸是對數坐標,注意新冠是有一定的公共衛生措施的。

目前英國新冠和流感病死率的比較。網上圖片

目前英國新冠和流感病死率的比較。網上圖片

張文宏醫生的微博全文:

又是一年新春佳節到,比起過年前的全球性焦慮不安與不確定性,似乎過了一個中國「除夕」,那個叫「夕」的怪獸真的好像安靜點了。國內雖然多地有散發甚至小範圍的聚集性病例出來,但也很快歸於平靜,一般稱之為「社會面清零」。

我看到截至到晚上7點,今日初一預售票房已經破14億!超過了疫情前的2019年那年的春節。至少從電影院的火爆,大家的心理似乎已經逐漸從對疫情的恐懼中走出來了,各地的防控也開始慢慢擺脫一刀切,春節回家過年雖然仍有各種限制,但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了。

我身邊的很多外地醫生也紛紛回家過年,但也留下來不少。留下來的同時開始到上海周邊轉轉,特別是在我們醫院周邊的一些人文景點都很有意思,都成為假日徒步的好去處。一大會址、宋慶齡故居,張愛玲故居,巴金故居,《愛情神話》取景地五原路、安福路、延慶路,都寫滿了這座城市的歷史,而且都離開華山醫院不遠。

年前上海市領導親自來公衛中心做動員,因為那時候輸入性的疫情壓力特別大,整個臨床救治團隊都略顯緊張。等過了除夕,春節查房就開始變得祥和。初一查房的時候,我和專家組的李鋒教授更多的是向仍然奮鬥在病區內的陳軍主任團隊、劉萍主任團隊、李濤主任團隊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專家團隊拜年。患者的病情都非常穩定。這種感覺是疫情第一年和第二年春節所不能想象的。

這至少說明了幾點:

1. 只要沒有大規模的醫療擠兌,即使現在沒有特效藥,這個疾病完全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未來中國一定能夠通過疫情管控與創新藥物的研發實現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無醫療擠兌和低病死率抗疫模式。

2. 「奧密克戎之謎」告一段落,人類基本已經瞭解了該病毒株的特徵,並制定了應對方法。但就因此說奧密克戎是上帝賜予的完美的減毒毒株,根本不需要疫苗,我不同意。根據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的數據,如果不接種疫苗在60歲以下的人群中,奧密克戎的病死率是0.03%,與季節性流感差不多;隨著年齡的增高,病死率逐漸上升,60-69歲之間的老人如果不接種疫苗,奧密克戎的病死率是2.65%,70-79歲之間的老人如果不接種疫苗,奧密克戎的病死率是8.87%,80歲以上的老人如果不接種疫苗,奧密克戎的病死率是21.54%,如果接種兩針疫苗,這個病死率會降低到0.02%,1.02%,5.64%與13.07%。如果接種三針疫苗,這個病死率會降低到0.0086%,0.09%,0.42%與2.61%。 人類今天能夠從容應對奧密克戎,部分國家準備結束疫情管控就是因為接種新冠疫苗後的住院率與病死率都獲得了大幅度的降低。

3. 即便是接種了疫苗,世界各國的開放與結束疫情管控時間還會有差別。這主要是因為接種疫苗後,即便是接種了三針疫苗的國際數據,我們仍然看到在高齡患者中有較高的病死率(高達1.8%以上)。如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還需要特效藥物與醫療分級管理,同時還需要對這部分高危的脆弱人群實施特殊保護,無論是用疫苗還是藥物。

4. 春節里我給科室老專家拜年時,已經90高齡的王嘉瑞教授,一位長期從事流行性出血熱防控並作出重大貢獻的我國著名傳染病專家,他問我疫情怎麼樣,我湊到他的耳邊大聲說,「最壞的日子要慢慢過去啦,中國知道怎麼對付這個病毒,不過不會那麼匆忙著急,我們如果要以極低病死率渡過這次疫情,需要的時間可能會稍長一些」。

「新冠」是道硬菜,需要「慢工」與「細活」,我想中國知道怎麼「除夕。」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們中國人總是要把年過熱鬧了才過癮。好在今年已經比去年好一點了,明年一定也會比今年更好。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既保護生命免受威脅,同時讓正常的生活少受干擾。未來抗疫,應該就是我們不斷努力奪回正常生活的過程。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新冠疫苗

在美國政府揮舞關稅大棒、中美經貿關係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外貿大省、重點外貿城市紛紛積極應對。

內地澎湃新聞注意到,202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盡管全球供應鏈動盪加劇,中國外貿仍展現出強大韌性,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七大省市進出口數據呈現增長趨勢,用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的話說就是,「實打實起到了挑大樑作用」。

近日,上海、浙江、江蘇、天津和湖南等地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先後與外貿企業進行座談調研。其中,上海市、區兩級領導密集走訪調研外貿外資企業,全力支持企業穩定發展,這一系列舉措都彰顯了中國穩外貿的決心與行動力。

4月16日,北京2025年首趟中歐班列(北京—莫斯科)發車。新華社圖片

4月16日,北京2025年首趟中歐班列(北京—莫斯科)發車。新華社圖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佔GDP比重)成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外向程度的關鍵指標。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貿依存度一度大幅攀升,根據中經數據顯示,2004年達到69.8%的峰值。此後,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內需市場的不斷擴大,外貿依存度逐步回落,2023年降至33.1%。

盡管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不同地區和城市的外貿依存度仍存在顯著差異,而那些外貿依存度高的地區和城市較容易受到衝擊。

東部沿海地區憑借外向型經濟特徵,外貿依存度普遍偏高。比如,2024年,浙江金華進出口總額達8795億元,其中出口7719億元,外貿依存度超100%,遠超深圳的90%,其中義烏市貢獻全金華超80%的出口額。

作為外貿大省,浙江對美出口規模佔全省出口總額的16.2%,外貿依存度全國第一。為此,浙江省貿促會將推出「浙裡出海」專項行動,將舉辦5大系列30多場活動,幫助企業有效應對風險、科學海外布局、開拓多元化市場。

從行業維度來看,以出口導向型產業為主的城市,如電子信息、服裝紡織、玩具製造等產業集聚的城市,受衝擊更為直接。為此東莞出台「穩外貿30條」,全力防範和化解外部風險和衝擊,在開拓多元市場方面提出了9條舉措,力求通過鞏固發展外貿新業態和大力拓展新興市場雙向發力。

去年重登「中國外貿第一城」的深圳,則從支持企業線上線下開拓市場、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擴大重點商品進口規模、增強企業綜合服務保障機制等10個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

在省級層面,廣東提出要多措並舉穩住外貿市場,穩固現有貿易渠道,積極開拓多元市場,在擴大服務貿易上多做文章,更好保存量、拓增量。

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新華社圖片

從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無人碼頭。新華社圖片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對外貿依存度高地區和城市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促使這些地區和城市加快轉型升級和市場多元化步伐。長三角各省市在穩外貿方面各顯神通,發揮各自的亮點和優勢積極突圍。

上海在穩外貿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金融中心和高端製造業的優勢。一方面,為外貿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風險;另一方面,上海的集成電路、醫療器械等高端製造業企業不斷增強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實現了外貿出口的穩定增長。

此外,上海還積極舉辦各類國際展會和貿易促進活動,如進博會等,為國內外企業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動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上海部分區還鼓勵企業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東盟、中東及拉美市場的開拓力度。

浙江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以應對衝擊。一方面,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機械人等新興產業,如杭州的「六小龍」企業等,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浙江還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開拓新興市場,為外貿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2024年,義烏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4133.40億元,同比增長18.2%,佔同期義烏進出口總值的61.8%,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核心動力。

江蘇在穩外貿方面則注重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佔比,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蘇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在半導體、集成電路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了從低附加值的加工製造向高附加值的研發創新轉變,降低了關稅對產業的影響。

同時,江蘇積極利用RCEP協議等區域合作協定,加強與亞太地區國家的貿易往來,擴大市場份額。淮安2024年出口增速位列江蘇省第二,市委書記史志軍強調及時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和業務結構,挖掘新興市場和國內市場。

在這場持續博弈中,中國通過「內循環為主、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戰略,各地通過政策創新、產業升級和消費激活等多種措施,逐步構建起內外聯動的經濟韌性。

2023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內外貿一體化,是要堅持「一體化」發展,幫助企業「兩條腿」走路。既要開拓國內市場,也要開拓國際市場,既鼓勵外貿企業轉內銷,也鼓勵內貿企業做外貿。

面對來自外貿的挑戰,各地也都在努力通過政策引導、標準銜接、平台建設等多維度措施,幫助企業克服市場分割、標準差異等難題,讓企業可以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間順滑切換。

比如,自年初以來,上海市商務委就積極推動外貿企業拓內銷工作,到重點外貿企業開展走訪調研,會同各區商務部門、重點行業協會等摸排外貿企業出口拓內銷意向;同時,積極發動上海各大電商平台和企業,發揮電商優勢推出相關服務舉措,助力本市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拓寬內銷渠道。

再如,浙江寧波慈溪打造家電行業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平台,提供內外貿產銷對接、全產業鏈要素資源對接等服務,聚集了行業上下游企業超1萬家。不少企業已嚐到內外貿一體化的甜頭,實現了內外貿「雙促進、雙增長」的局面。

中美經貿關係的深刻變化既是挑戰,也是中國外貿城市版圖重構的契機。東部沿海地區需加速技術升級與市場多元化,中西部則需依托陸路通道與產業轉移構建新優勢。從上海密集調研外貿企業到義烏商人的靈活應變,從粵港澳「新三樣」崛起至廣西邊境貿易火爆,中國外貿正以多層次、多維度策略應對變局。

這場博弈是「持久戰」與「攻堅戰」,而中國的統一大市場、全產業鏈與制度優勢,終將在全球化裂變中開闢新航道。只要繼續堅持開放與創新雙輪驅動,就能在不確定性中錨定確定性,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