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加拿大雜誌發文:「是時候釋放孟晚舟了!」 批評杜魯多政府 包疪特朗普的政治操作

博客文章

加拿大雜誌發文:「是時候釋放孟晚舟了!」  批評杜魯多政府  包疪特朗普的政治操作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加拿大雜誌發文:「是時候釋放孟晚舟了!」 批評杜魯多政府 包疪特朗普的政治操作

2021年01月12日 16:57 最後更新:17:03

特朗普下台在即,世界變化快來。

「釋放孟晚舟,現在是時候了!」加拿大知名雜誌《海象》在一篇題為《為什麼加拿大應該最終釋放孟晚舟》的文章中指出,加拿大拘留孟晚舟一直是出於政治目的,現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離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應馬上釋放孟晚舟。

加拿大雜誌《海象》發文,認為加拿大應該釋放孟晚舟。

加拿大雜誌《海象》發文,認為加拿大應該釋放孟晚舟。

《海象》雜誌創辦於2003年,是一本類似美國《大西洋月刊》和《紐約客》的加拿大主流雜誌。文章作者斯科特觀點鮮明地指出,加拿大媒體將對孟晚舟案的關注與中國拘留兩名加拿大人聯繫起來,稱中國將加拿大人扣留作人質的說法是不妥當的。

「在這場不斷升級的國際對峙中,人們忽略了一個因素,那就是美國要求加拿大拘留和引渡孟晚舟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忽視這個因素,加拿大輿論討論的焦點被引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斯科特寫道。

孟晚舟被捕的時間,正處於特朗普政府大大加劇與中國和伊朗的緊張關係之時。斯科特認為:「加拿大法庭已經變成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工具,而美國的政策有一部分並不符合加拿大的利益。過去4年,加拿大政府一直小心翼翼,避免激怒特朗普政府。但是隨著美國新政府即將就職,加拿大領導人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孟晚舟案。」

「對於夾在兩個互相競爭的大國之間的加拿大,釋放孟晚舟應該是最正確的事。」斯科特得出這樣的結論。

孟晚舟。資料圖片

孟晚舟。資料圖片

《海象》文章分析了美國要求引渡孟晚舟的法律背景和政治動機。

在美國,由司法部高層決定是否發出引渡申請。這些高層官員都是由總統任命,總統也有權力隨時解僱他們。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案件中適用引渡的很多,但不會每一個都向他國發出引渡申請,哪些案子最終會進入引渡流程,高度取決於司法部和政府對案件優先度的認定。

過去4年,特朗普屢次公然試圖在某些案件上霸淩和影響司法部的決策,已是眾人皆知。「如果說是因為特朗普的影響才導致孟晚舟被捕,我並不會驚訝。」文章表示。

2018年,特朗普在外交政策上的兩個優先點是伊朗和中國。5月,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進一步孤立伊朗。11月,時任美國總檢察長宣佈美國對華新政策,由司法部採取激進措施來偵辦所謂中國竊取知識財產權案件。幾乎在同時,美國官員開始公開表示,對中國互聯網供應商(特別是華為)對美國市場滲透造成安全隱患的擔心。逮捕孟晚舟造成的「寒蟬效應」,可以進一步震懾考慮與伊朗進行生意往來的投資者。

「逮捕孟晚舟正好發生在美國與伊朗激烈交鋒時,特朗普違反了之前美國政府的承諾,而加拿大沒有譴責美國的背信行為,反而包庇甚至為之提供便利。」斯科特認為,孟晚舟案遠遠超過美伊衝突這一層面,從中美關係角度看,還有很多其他力量在較量。

2018年12月11日,孟晚舟被捕10天後,特朗普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作為中美貿易協定的一部分,他可以考慮協助孟晚舟獲釋。將孟晚舟的命運與使中國作出貿易讓步聯繫在一起,讓人們覺察到,逮捕孟晚舟可能並不是因為案件本身,而是美國為了獲得政治優勢。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AP資料圖片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AP資料圖片

「對於加拿大來說,謹慎的做法是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隱患。特朗普將逮捕孟晚舟當作交易籌碼,是否也可以算另一種名義上的人質劫持?」斯科特認為,加拿大總理特杜魯多和副總理方慧蘭一直堅持「是否引渡孟晚舟取決於加拿大法庭裁決」,實質上是一種逃避。

「加拿大不能再等待了!」《海象》文章最後指出,美國對孟晚舟的指控一直帶有政治性,杜魯多政府也應該將此案看作政治案件。特朗普政府已經被美國選民拋棄,馬上要下台,加拿大領導人應該停止幫助特朗普與中國和伊朗對抗,現在還不算太晚。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孟晚舟

美國總統特朗普疑因不满美国大学被自由派聲音主導,近日以削減聯邦經費向各大高校施壓要求它們「自我審查」,引發美國高等教育界震盪。其中歷史悠久的哥倫比亞大學最受關注。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哥大已發出備忘列出一系列新措施,包括禁止在校內示威時戴口罩,授權36名校園警察逮捕學生的權力,並任命一名高級副教務長,負責監督中東、南亞和非洲研究系以及巴勒斯坦研究中心,即應華府要求進行改革,以換取聯邦政府恢復撥款。

哥大危機引發全美高校恐慌

擁有超過70年歷史,甚至比美國建國還悠久的哥倫比亞大學在這場「教育界風暴」中成為焦點。本月初,哥大被取消4億美元的聯邦合同和撥款,令全美高校人人自危。特朗普政府上周提出,若哥大在20日前答應九項條件,包括「全面」改革招生政策、賦予校園警察更多權力、將該校中東、南亞和非洲研究系置於「學術接管」之下等,便可與政府開啟恢復經費的談判。目前,哥大已做出相應措施已爭取恢復撥款。

哥倫比亞大學校園。AP圖

哥倫比亞大學校園。AP圖

多所高校紛紛「跪低」

據「政客」新聞網20日報道,除哥大外,多所高校也有相應動作。加州大學董事會19日不再要求應聘者提交「多元化聲明」;達特茅斯學院17日宣布聘請支持廢除「出生公民權」的馬特·雷默擔任學院首席律師和移民辦主任。據《高等教育紀事報》統計,上月近兩百所高校刪除「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DEI)政策內容,關閉DEI辦公室或取消相關活動,哥大、哈佛、斯坦福等名校均在列。

加州大學校園。網上圖片

加州大學校園。網上圖片

特朗普策略源自保守派不滿

特朗普的策略是對美國保守派多年來對高校系統不滿的回應。保守派認為「覺醒」文化風靡令高校推崇「務虛」,而非培養學術和專業技能;在性別、種族等議題上「灌輸」自由主義思想,壓制了保守派聲音。這種不滿在疫情期間加劇,促使選民反對批判性種族理論、性別認同、DEI政策及親巴勒斯坦抗議活動等。

哥大學生抗議。AP圖

哥大學生抗議。AP圖

高校調查與資金危機

目前,美國有60所高校因校園反猶太主義問題被調查,45所因參與小型多元化項目被查,7所因種族獎學金涉嫌「種族隔離」被查。緬因州、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因跨性別學生運動員參賽政策面臨調查。賓大19日被凍結1.75億美元聯邦資助,緬因大學為恢復獲得來自農業部的3千萬美元撥款,同意不允許「男性與女性一起參加個人或團體接觸性運動」。對此,美媒指責,與聯邦資金掛鉤的威脅讓高校財務前景混亂,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已將高校行業信用展望從「穩定」下調為「負面」。亦有不少聲音擔心,隨著包括哈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內的越來越多高校開始凍結招聘、降本裁員,即使未來國會或新政府恢復撥款,相關項目的重啟成本也可能非常高。

哥大學生工會成員抗議。AP圖

哥大學生工會成員抗議。AP圖

高校「懦弱」還是另有隱情?

英國《衛報》觀察分析,哥大等高校基本未採取有力措施「反擊」特朗普威脅。哥大奈特第一修正案研究所執行主任賈米勒·加法爾稱,高校有法律依據起訴政府,但目前無一所高校行動,令法律人士感到意外。

衛斯理大學校長邁克爾·羅思批評高校陷入「對制度中立的迷戀」,導致「懦弱成為一種政策」。也有聲音認為,校方要考量歷史、財政和人員等因素。部分觀察人士懷疑,部分大學管理層可能默許特朗普政府做法,以獲得政治掩護,做出一些不受師生歡迎的決定。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