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線搜查|火炭明渠惡臭加劇 街坊路過頂唔順 環保署突擊巡查揭地盤非法排污

社會事

一線搜查|火炭明渠惡臭加劇 街坊路過頂唔順 環保署突擊巡查揭地盤非法排污
社會事

社會事

一線搜查|火炭明渠惡臭加劇 街坊路過頂唔順 環保署突擊巡查揭地盤非法排污

2025年03月26日 13:30 最後更新:16:07

政府在2019年提出「河畔城市」概念,大規模活化全港的明渠,當中包括火炭明渠。不過有居民向《一線搜查》反映,指火炭明渠不時傳出臭味,多年來不斷投訴但不果。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以臭聞名 街坊嚇怕

更多相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火炭明渠以臭聞名,不少街坊都嚇怕。居民張先生坦言火炭明渠多年前已經傳出臭味,「好似啲鹹水或者腥味,同埋啲污糟味,早幾年前真係好犀利,行過都頂唔順。」甚至有小朋友稱臭味達7級臭,「廁所味,行上去搭巴士有時聞到、有時聞唔到,有啲見到(啲水)五顏六色。」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董惠明在火炭村居住數十年,是火炭村的村長,「成條河都染晒顏色,即係紅色、黑色、藍色、綠色都有,我哋一打開個門、打開個窗,就見到啲水,啲水係污糟嘅,心情係有幾差。」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他指出非法排放污水問題一直存在,村民在多年前已經向環保署投訴,「我哋投訴得太多,佢(環保署)就話大家可以雙向合作,我哋嚟睇同監管,你哋見到污水影底啲相、時間,最好載啲水俾我哋拎返化驗。」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沒法追查源頭 村民投訴不果

然而,就算化驗後仍沒法追查源頭,董惠明無奈指「冇結果,好多次佢哋話上去嗰幾間懷疑(排污)工廠,上去放顏色水落去,但又話唔係佢哋。」他說,雖然近年不少工業已經北移,但山尾街對出、明渠中遊位置污染一樣嚴重,又坦言擔心水質有毒,「始終係啲化學嘢」。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不單是居民受苦,附近的商戶亦受影響。食肆老闆周先生指,部分客戶亦會反映有臭味,「如果啲水乾咗,空氣吹埋嚟就好大味㗎啦,我啲客好多都聞到。天時熱、曬嘅時候更加勁呀啲味。」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沙田區議員陳壇丹表示,接獲至少10宗投訴,反映火炭明渠有各種不同污染物、五顏六色,曾去信環保署要求跟進,獲回覆指懷疑有工業或建築廢料排污行為。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他擔心如果有人傾倒建築廢料造成渠道淤塞,會影響火炭明渠的排洪能力,雨季來臨時或有機會泛濫,又指自去年上任區議員後,曾先後10次致函予有關決策機構,希望當局正視問題。

環保署代表:大部分屬一次性不妥當排污行為

至上月底,沙田區議會食物環境衛生委員會舉行會議,討論相關問題。環保署代表當時指,過去5年署方總共接獲57宗相關投訴個案,去年佔最多,有20宗,當中15宗已發出警告。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該名代表又稱,大部分投訴事件屬一次性或偶發性的不妥當排污行為,「我哋比較難去捕捉呢啲事件,盡量加強巡查及執法。某一啲投訴其實同一日發生,某一個時段我哋收到6、7宗投訴,我哋調查當中發現附近工業大廈或者我哋發現有問題嘅地方,我哋都會出口頭或書面警告。」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巡查揭地盤非法排放污水 環保署代表:正調查、搜證

環保署代表亦提到,當局在最近5年已加強在火炭明渠的巡查,又指在今年1月的夜間突擊行動發現有地盤排放污水到雨水渠,影響火炭明渠下遊,署方正調查搜證,並考慮向承建商提出檢控。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火炭明渠全長約1.7公里,下遊連接城門河,附近除了有好多工廈,亦有不少住宅,包括駿洋邨、旭禾苑、火炭村等。早在2019年政府提出「河畔城市」概念,大規模活化全港的明渠,當時已選定火炭明渠作為目標活化項目之一,希望提升火炭明渠生態價值及改善社區環境。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陳壇丹表示,據他所知,當局正研究有關活化計劃,亦有視察地底設施,「因為整條路下面鋪滿很多水管、電線、煤氣管等,如果動工要做前期研究」。渠務署就回應指正進行詳細設計工作,會按設計工作及籌備工作的進度,適時向立法會提交撥款申請,如果獲批會盡快開展相關工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一線搜查》收到7旬市民甘先生信息表示,希望將亡母遺產捐給癌症有關的機構。根據其意願,節目組聯絡了間慈善機構,並陪同甘先生將50萬支票送去,然而卻發現當中竟涉及遺產爭拗。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甘先生上月聯絡《一線搜查》表示,希望可以幫手將亡母留下的遺產在亡母祭辰(4月2日)捐出第一個50萬給癌症有關的機構。經過再三確認,《一線搜查》根據其意願聯絡了間慈善機構,並陪同甘先生將50萬支票送去。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甘先生說,這樣做是因為媽媽從小教我們如果幫到人就去幫,所以媽媽留給我的這筆錢我從未想過拿去做其他事,因為我本身對錢這東西,我不是看得太重要,足夠就算了。而且在媽媽床前,我曾承諾過會將這筆錢捐出,為媽媽來生積福。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甘先生今年已經72歲,其母親都已經過身30年,4月2日是媽媽的祭日,今年就是第30年,如果今年不做的話,不知道還可以等多久。至於為何要選擇癌症有關的機構,他表示,是因為他的媽媽和二妹都因為癌症而失去生命,因為癌症真的不是你本人可以選擇,忽然間有這個癌魔去侵害她,而且患癌的人在醫院見過後覺得很淒涼,所以我覺得這筆錢捐出去幫助一些癌症病人是很值得的。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為何在母親過身30年後才來處理遺產呢?據了解,原來當中涉及爭產問題。甘先生表示,他一共有五兄弟姊妹,他排在中間,上有一兄一姊,下有兩妹。爸爸從前在賭場工作,媽媽是一個普通家庭主婦,但為何會有這麼大筆錢呢?就是因為我爸爸出現問題之後,我媽媽就出來幫手,那些賭客很豪氣的,贏錢後,一百幾十這樣給貼士,就這樣賺利息,之後就學人炒股票,在九十年代,買什麼股票都是賺的。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甘先生說,他年輕的時候已經離開香港去日本留學和生活,根據他的說法,他媽媽生病時,亦有回港照顧,媽媽病重時曾跟他的細妹說過,會將150萬遺產留給他,而這150萬一直由細妹保管,直到2023年,細妹因癌症去世,為了這150萬,他跟部分兄弟姊妹不和,去年甚至不惜對薄公堂。翻查文件記錄,對方否定留150萬給他的說法,甚至提及這150萬是屬於去世妹妹的,雙方各執一詞。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我就跟我的律師說,我一直都要打這場官司。律師跟我說,現在這樣拖拖拉拉,是想燒你的銀紙。我說不打緊,我燒得起,這筆錢一早已立平安紙,是捐給廣華醫院,我說我說的多就捐得多,剩的少就捐得少。

現在已經取回百多萬,事件告一段落。所以甘先生就想趁亡母祭辰將部分遺產捐出去,希望可以幫到有需要的人。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