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勿在書展內「擦邊球」

博客文章

勿在書展內「擦邊球」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勿在書展內「擦邊球」

2024年07月22日 10:52 最後更新:11:07

一連七日的書展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原本是一個各大展商施展渾身解數銷售書籍的黃金機會。可惜好事多磨,在臨近衝刺的時刻,卻偏偏被幾本內容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的書籍、少數立心不良的書商藉「政治化」搶過了風頭,分化了入場人士的焦點,間接令在場的銷情大打折扣。

 已提醒展商遵守法例  被勸下架按機制處理

作為書展主辦單位,貿發局已提醒展商必須遵守《參展商手冊及展覽會規則》和所有香港法例,包括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及知識產權法等相關法律。展商其實有責任審視銷售書籍的內容,是否涉及危害國家安全以及其他敏感內容,尤其是書展場內有不少心智未成熟的孩童穿梭其中。現在主辦單位收到投訴,只是按既定的機制處理,主動呼籲展商收回有關書籍或展品,實屬合情合理,過程中也不涉及言論自由及出版自由。各界也不用反應過敏,只需將視線重投在展商為入場入士搜羅的琳瑯滿目書籍,及各項令人心動的折扣優惠,定必能滿載而歸,令30元的門票物超所值。

 「賣慘」伎倆司空見慣  打「悲情牌」被時代淘汰

誠然,被勸退下架的其中一位作者,一臉無辜地接受訪問,無奈地表示「賣得一天得一天」,這種「賣慘」的伎倆其實早已司空見慣。教育局提倡的十二種首要價值觀,當中一項便是守法。作為前新聞工作者,應該很清楚有益的讀物如何在年輕人成長階段時激勵他們人心,讓他們奮發圖強;相反意識不良的書籍有礙年輕人心智的健康發展,甚至荼毒他們的心靈,稍一不慎更會走上歪路。既然作者自詡在年輕人心目中有一定的影響力,就更應該有責任向下一代傳播正面訊息,為香港的未來而奮鬥;而不是在場內閃閃縮縮般「擦邊球」,被揪出來後才不甘情願在大眾面前「賣慘搏同情」。

現在香港已邁進「由治及興」的新勢代,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士無不費盡心思,出謀獻策為本土經濟打拼。至於那些仍只顧緬懷昔日大打「悲情牌」便能坐享其成的人,只會剩下被時代淘汰的份兒。

王偉傑

香港島青年聯會常務理事

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文宣委員會副主任




來論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吳秋北:時窮節乃見

 

近日翻報,見某國碼頭易主新聞,跨國巨鱷以資本長臂攫取戰略要津,本地商人拱手相迎,美其名曰「市場規則」,實則將國之命脈輕賤為賬簿數字。筆鋒未落,耳畔忽聞老友茶敘感慨:「若當年何公在世,斷不容此!」

銅臭與氣節之間
何公何人?上世紀烽火歲月,港島有商賈寧散盡家財、閉門謝客,亦不向侵略者遞半片瓦。敵酋以利誘之,他冷笑:「商人無國,豈能稱商?」倉廩空時,反哺游擊志士;刀斧加身日,猶藏孤本典籍於夾牆。戰後瘡痍滿目,此人竟變賣祖宅辦學,校訓大書「明德格物」——這等風骨,今人恐已當神話來聽。

兩代商道,雲泥之判
昔年商人閉戶抗敵,今時商人開門揖資。同是碼頭,一為死守民族血脈之戰場,一作跨國套利籌碼池。前者在鋼筋水泥間埋下救亡圖存的暗線,後者於股權協議中寫滿離岸公司的密碼。更諷刺者,當年何公創校授業,專教「寧為玉碎」;今日某些學府課程,卻灌輸「資本無界」。

忽憶數年前,黑暴禍港時,某李姓巨賈竟縱容犯罪分子「暴朝警察施,惡向良民行」
乃精明的計算。商賈若只識算盤珠,何以撥得動社稷秤!今觀其操弄碼頭交易,方悟非是不懂政治,實乃深諳「趁亂漁利」之道!

昨日活動上遇何公之子,談及社團青年多赴大灣區學技,他撫掌笑道:「家父若見今日青年習國產機械、研新能源,必欣慰『耀山』精神未絕。」語畢忽悵然:「只怕某些人眼裡,山河社稷亦不過併購標的。」

暗夜提燈與殖民荼毒
資本本無善惡,然用者存心可誅。昔日何公以建築公司運藥米,今時某企借港口協議輸利益;彼時私塾傳《論語》拒日文,此刻國際學校競相掛「全球公民」招牌。更堪憂者,當跨國資本以「自由市場」包裝新殖民主義,某些掮客竟將「開放」曲解為「無條件讓渡」,渾然忘了百年前列強艦船正是循此邏輯叩開國門。

某議員曾質問:「若抗戰時商界皆如今日,東江縱隊的糧餉該向華爾街募否?」滿座寂然。

重鑄商魂正當時
幸而,暗流中仍有砥柱。見社團青年組「大國工匠」交流團,以何公舊照為旗,赴內地學高鐵維修、風電技術;有企業家拒簽「對賭協議」,寧慢三年也要等國產芯片。這些身影,恰似當年九龍城寨的施粥棚——未必驚天動地,卻在資本狂潮中築起一道無形堤壩。

文天祥獄中寫「時窮節乃見」,今時未必窮,節操更不可墮。當「全球化」成某些人兜售私利的遮羞布時,何妨重溫何公那杯戰時涼茶——苦澀入喉,回甘的卻是五千年未曾斷絕的根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