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機遇 為祖國書寫香港新方案

博客文章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機遇 為祖國書寫香港新方案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機遇 為祖國書寫香港新方案

2024年07月17日 14:52 最後更新:17:20

翻閱這幾天的報紙,世界大事都是圍繞在中美兩國周圍。其中,外媒也在熱議的三中全會正在召開,各界焦點都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將對全球釋放甚麼新合作潛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回歸27年來,香港特區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祖國堅強後盾下,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我們必須繼續發揮好自身的獨有優勢,迎接三中全會為香港帶來的巨大機遇。

2024年有幾個年度特徵,既是我國成立75周年,同時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面對著世界處於新的動盪變革期,今年必然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個重要年份,香港各界都在期待能深入理解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回望改革開放45年來,香港一直佔有重要席位。改革開放初期,內地的投資環境仍存在不少不確定性,外商對中國缺乏了解和信任,但港商可說是開啟了投資內地的大門,率先到內地進行投資,涉獵的行業包括紡織、餐飲、酒店等,也有不少內地市場經濟制度的建設和改革都是由香港專業人士協助開展,當中就包括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先生。此外,每一次的三中全會,都有內容與香港發展相關,相信今次也不例外,香港應該積極參與到國家發展大局當中,進一步推動與內地各方面的有機結合,繼續擔當聯繫內地與世界的紐帶橋樑。

香港正面對不少挑戰,特別是疫情後,零售和餐飲業的復甦未如預期,加上北上消費趨勢持續,實在有急切需要進行創新,打破條條框框及固有思維,以開放的態度轉危為機。事實上,改革開放離不開經濟,特別是「雙數屆」:「十二大」提及「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十四大」提及「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十六大」提及「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十八大」提及「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及「十八大」三中全會提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上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命題,就是「政府與市場」關係,時至今日,香港也正面對這命題,盛事經濟中的「多啦A夢」相關展覽也是一例。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思想主動是最大的歷史主動,香港經濟要好,必須堅持守正創新。

另一方面,香港也應該為國家想方設法,解決中國式現代化的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香港擁有世界上頂尖的營商環境及一流的競爭力,而且是我國內最高國際化的城市,香港要通過自身投入及帶動外資進入,繼續擔當好國家的主力軍、排頭兵、助推器作用,針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供「香港新方案」,為進一步深化改革作出相應安排,對內完善治理,對外樹立形象,以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各種風險和挑戰,為未來10年中國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方向,為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提供相應支援。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正如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於6月28日在立法會午餐會致辭時表示,香港有「六變」和「六不變」的優勢,只要深刻認識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香港定能迎來各項事業前所未有的發展,繁榮穩定堅如磐石,東方之珠浪漫依然。

文/葉文斌(民建聯副秘書長、屯門區議員)




來論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習近平

長和以較低價賣斷國外所有碼頭予美資貝萊德,國家監管當局終於依法,按照《反壟斷法》出手審查,可謂回應民情,法理兼備!在三月份,整個華人社會對此樁緣由可疑的交易,質疑和批評聲音此起彼落,已足夠多的資料和分析顯示碼頭易手於美資對維護我國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構成嚴重風險,作為華人企業怎可充耳不聞?奉勸長和企業決策人主動盡快撤回交易,免義利全失,不單失去中國市場,更加失去中華民族對長和及其家族的尊重和信任。

2018年,美國移動芯片巨頭高通(Qualcomm)因中國啟動《反壟斷法》並作出調查,高通基於中國政府反對而放棄收購荷蘭恩智浦(NXP Semiconductors),此前2015年高通已向中國政府繳交逾六十億的反壟斷罰款。中國的反壟斷法一直在維護市場公平,尤其防治在市場佔主導地位的大型國內外企業濫用市場優勢而對中國企業採取歧視性做法(較差待遇),中國政府行使《反壟斷法》有堅實的法理基礎,也具充份的國際慣例。美國實行《反壟斷法》已超過一百年,歐盟動用《反壟斷法》提告法庭也是常見新聞,例如歐盟便在2024年判定Meta罰款違反競爭行為。高通案例是中國執行《反壟斷法》以維護中國公平營商的成果,高通不想失去中國市場故此交罰款、撤併購,啟動《反壟斷法》審查長一案,既有法理依據也是情勢使然。

美国貝萊德集團主席公開表示,如果完成此次收購,該企業將在全球營運一百個港口,屬世界碼頭營運權排首位的主導者,除了橫向份額,其伙伴組合包括 兩所航運巨頭TIL、MSC,形成縱向壟斷的反公平競爭局勢。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府的法令素來具有對美國企業的境外營運具約束力。即是,當碼頭成功易手後,該美資企業已享市場優勢地位,美國政府必然會要求美企對中國企業、 貨船作出歧視性行為:因此,現在還不介入,屆時為時已晚、悔不及時。美國針對中國企業和貿易日日有新招,近其最過受關注的是美國擬向中國製造的貨船額外徵收一百五十萬美元收費,做法極具歧視性,正是一例。在美國不講公平貿易和國際平等規則的今日,跟美國談在商言商、自由貿易,根本是痴人說夢或自欺欺人。

當有人提出社會不應干預長和的『商業』決定,甚至指出不應以國家利益來衡量商業交易,為何這套標準不套用在tiktok不賣就禁、也不套用在台積電向華停售芯片呢!同一個人視美國國家安全如常理,視中國國家安全為異例,這就說明了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這個人選擇了站在哪一方。

同樣是三月,美國及環球商業和金融企業家訪華訪港絡繹不絕,對中國發展和科技經貿表達強烈信心和投資意欲。回想2018年,為何高通會放棄對荷蘭企業的併購,因為中國國力日強、市場超大,高通怕輸不起。七年後的中國更加強大、民心更加團結、勢頭更加良好;如真的只是「在商言商」,無道理不與國家共榮共生,站在中國一方。

奉勸長和決策諸君盡早回頭,撤回沽售碼頭,免站錯邊,失足成千古恨。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