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學童人口下跌的結構性問題,有學校宣布兩年後停辦,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已經有多項措施協助學校「軟著陸」,但中小學的開班線已鬆無可鬆,勉強保持學校數目,既浪費資源亦影響教學質素。至於可否再削減小學叩門位,蔡若蓮認為,對於面對收生困難的學校幫助不大。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
蔡若蓮接受港台《上任兩周年》系列專訪時表示,小學及中學分別平均12人及13人可開班,如果學校規模太小,對師生都有影響,強調開班線不只課室空間問題,形容不是「少些人就坐鬆些」,必須實事求是,考慮學生福祉和老師工作量。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FB圖片
去年9月開學至今年4月,已經有14間幼稚園通知會於本學年內停辦。當局推算3歲學齡人口會由今年的38400人跌至兩年後的29900人,急挫22%。蔡若蓮說,部分人口老化地區有幼稚園要停辦,但亦有部分地區多了嬰兒,對幼稚園有需求,當有新的幼稚園校舍,當局會盡量鼓勵現有辦學團體申請,並提供搬遷津貼。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政府會繼續積極參與推動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協助香港高等院校探索採用更靈活創新辦學模式,推動與大灣區城市校園更緊密合作,致力培育國家發展所需優秀人才。
蔡若蓮(左二)、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右二)、北師港浸大校長陳致(右一)與創校校長吳清輝(左一)在典禮上合照。 政府新聞處圖片
蔡若蓮在珠海出席北師香港浸會大學二十周年校慶活動,她表示,多所香港高校積極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辦學,建立高校聯盟加強合作,政府支持通過建立多邊及跨學科的合作關係,發揮香港高等教育界的特點及優勢,同時為科研發展、知識轉移及產業化締造有利條件,促進在大灣區內進行高學術水平的研究活動。
蔡若蓮在珠海參觀北師香港浸會大學校園設施。 政府新聞處圖片
蔡若蓮(左)在珠海與珠海市市長吳澤桐(右)會面。 政府新聞處圖片
蔡若蓮參觀了北師港浸大校園各項設施,其後與珠海市市長吳澤桐等官員會面,就教育議題交換意見,蔡若蓮傍晚由珠海返港。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珠海出席北師香港浸會大學二十周年校慶,並在典禮上致辭。 政府新聞處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