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環保政策的政治性

博客文章

環保政策的政治性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環保政策的政治性

2024年05月28日 19:09 最後更新:19:30

今年2、3月,聞說有外國領館的官員到處收風,詢問本地意見領袖,特區政府推行的垃圾徵費計劃,會不會很災難性。被問者的感覺是,外國領館關心垃圾徵費多於23條立法,顯然是認為垃圾徵費激起的民意反彈會大得多。

特區政府原定在4月1日推行垃圾徵費,其後急急變招,推遲至8月1日實施。首先是避免和23條立法同步進行,以免同時展開兩條戰線,陷入被動。到本周一政府決定暫緩在8月1日實施垃圾微費計劃,先用一年時間研究未來的路向。香港研究協會本月中做的民調顯示,有7成市民反對在8月實施垃圾徵費。民意傾向極其清晰,政府暫緩計劃本來已是聽取民意的決策,如果再考慮事件的政治性,更加是明智之舉。

第一,莫犯顛覆性的錯誤。2019年爆發黑暴事件,香港大亂,之後撥亂反正,本屆政府在2022年上台,執政兩年,施政初見成效,但亦不能覺得政治形勢大好。據說外國評估香港的政治形勢,首先關注特區政府會不會犯下一些顛覆性錯誤,觸發大量民眾上街示威,當然這些亦是搞亂香港的最佳機會。香港就如一個大病初癒的病人,需要時間調養,特區政府的雷達,就要聚焦掃射那些政策可能犯上顛覆性錯誤,這些領域如非必要就不要冒險推進,垃圾徵費顯然是屬於這類政策。

我在酒樓茶室聽過最多人批評政府政策,就是大罵垃圾徵費計劃,主要針對執行困難,又要市民找數,令很多人質疑政府因為庫房不夠錢,才收這些苛捐雜稅。這本來是一個誤解,但有很多人相信,就有民憤爆發的風險。

第二,本地環團失蹤。在上屆政府的時候,很多環團遊說政府推行垃圾徵費政策。但是到本屆政府考慮執行政策時,今年初出現一片罵聲,那些當日推動垃圾徵費的環團就失了蹤,無人出來說過半句說話,無人嘗試遊說市民為了環保要忍受諸多不便,為了環保就要付出金錢代價。但到政府傾向暫緩政策時,又見到一些環團重新出來批評政府沒有實踐環保的決心。本地環團這些行徑,固然可能是一種輸打贏要的心態,但若特區政府聽他們硬推政策的建議,真的是「信一成雙目失明」。

第三國際環團錢多。其實環保是一個重大的政治範疇,既涉及財團亦涉及外國勢力。香港有一個詭異的現象,就是有一個國際環團經常花錢在社交媒體大賣廣告,反對「明日大嶼」填海計劃,在廣告中訪問了不少名人,雄辯滔滔反對填海。見到這些廣告的時候,首先就奇怪這些環團為何有那麼多錢可以不斷賣廣告,其次就是看不到有反駁聲音,既不見到政府賣廣告去捍衛填海計劃,亦不見到本地很多號稱為民請命的團體賣廣告去為劏房居民發聲。填海造地的計劃受阻,最受影響的是在輪候公屋的市民,特別是一些住在劏房的市民。香港有10萬個劏房戶共21萬人,造地推遲,影響了將來市民上樓的速度,劏房戶孩子的童年,很容易全在惡劣的居住環境中渡過,亦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學業成績,遺害一生。那些住在一、二千呎大屋的社會賢達,當他們侃侃而談大力推動環保的時候,有沒有關顧一下劏房孩子的利益呢?

總括而言,環保的政策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當中涉及內外政治勢力與政府角力,走出前台的聲音,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政府先從垃圾徵費計劃中撤退,收窄戰線,亦是一個務實的抉擇。

盧永雄

Tags:

垃圾徵費

往下看更多文章

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有時看見一些街邊「反駁黨」的言論,會令人啞然失笑。

前人大常委譚耀宗講到中美貿易戰,提到「大家都記得韓戰的時候」,就有些「反駁黨」跳出來質疑,指韓戰時譚耀宗只有幾歲,那會了解韓戰。「反駁黨」執著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歪曲搞大,覺得自己很聰明,這些人的問題正正是不看歷史,不了解歷史潮流發展的大趨勢,做擋住歷史巨輪的那一隻聰明小螳螂。

中美如今展開史詩級的貿易戰,互徵天額關稅,堪比真實戰爭。判斷一國戰爭的成敗機率,可以看看歷史往績。中共在1921年建黨以來,直接參與的多場戰爭,值得銘記。

第一,抗日戰爭。抗日戰爭的槍聲在1937年打響,國共放下分歧聯手抗日。當時,日本是一個新興的軍事強國,從武器裝備到軍事現代化水平,中國都是難以企及。這場戰爭美國遲遲未有參戰,直到1941年珍珠港受日本偷襲後才決定參戰,這次美國是站在中共的同一方。有人說,太平洋戰爭是靠美國兩個原子彈,投到廣島和長崎才可以結束。但試想一下,如果中國人不是頑強抗日,使日本在中國戰場消耗大量的軍力,而是幾個月之內就全國淪陷,日本佔領整個中國,成為其大後方,相信太平洋戰爭的歷史亦都可能改寫。

第二,國共內戰。二戰結束不久,國共內戰在1947年爆發。當時國民黨政府武器精良,無論在軍力或者裝備方面,都遠超共產黨,背後還有美國支持。但是中共就從東北打起,一直南下,最後渡過長江,席捲全國,在1949年10月建立新中國。中共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取得史詩級的戰果。

第三,韓戰。韓戰的情勢更加誇張,因為當時共產黨剛剛打贏國共內戰,元氣未復,新中國成立不久,國力未興。對方是美軍直接落場參戰,支持南韓政府,反攻北韓,在1950年年中,美軍在仁川登陸,擊退朝鮮人民軍後,美國第8軍團越過三八線,迅速向中朝邊境推進,毛澤東毅然決定參戰。當時全世界恐怕都是看淡中國的多,覺得中國沒有辦法打贏美軍的鋼鐵雄師。結果韓戰3年,打得美軍灰頭土臉,最後在1953年簽下停戰協定。

第四,越戰。60年代的越戰,美國支持南越政府,中國支持北越政府。1965年6月9日,第一批中國志願部隊——中國志願工程第二支隊開入越南,中國支援部隊援越抗美軍事行動由此拉開帷幕,大批部隊參與越戰。結果美國深陷越戰的泥沼,中國援越抗美參戰部隊1973年8月全部回國。美國最後在1975年倉惶撤退,越南战争结束。

第五,自衞反擊戰。1972年尼克遜訪華,中美關係正常化。當時中蘇交惡,中國和美國有蘇聯這個共同敵人,中國屢受越南侵擾,幕後就是蘇聯在搞鬼。蘇聯和越南嘗試推動亞洲集體安全體系,越南又入侵柬埔寨,鄧小平決定開戰。這一仗戰情慘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攻佔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鎮,一個月之內便宣佈取得勝利,凱旋撤退。這一仗反而是中美在同一陣線,不過美方並無參與,只是精神支持。

以戰果論,中國打贏5場重大戰役,打贏慘烈的戰爭,建立強大的國家。在這5場戰役當中,有兩場美國是跟中國同一陣線,但美國並沒有直接派兵支援。有3場美國則是站在中國的對立面,其中有兩場戰爭,特別是韓戰,美軍是直接落場跟中國主力對壘。但是3場戰爭,強大的美國都敗給中國。從戰爭的歷史,看中美對壘的往績,誰勝誰負,不言而喻。

中國能打贏這5場戰爭,有3個關鍵。

一.   中國有爭取民族獨立、安全和發展的堅定意識形態。誰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存,就是我們的敵人。二,中國人有堅強意志。中國有五千年文化,當中歷經苦難,走過飢荒戰亂,中國人有吃苦犧牲的精神,就是長期作戰最重要的韌性所在。三,中國共產黨有堅強領導。中共的高明戰略決策能力和強勁的組織力,是戰勝多場戰爭關鍵中的關鍵。

每一場戰爭,當中每一個重大決定,都像一場淘汰賽一樣,走錯一步,馬上出局。要每一步都走對,才可以從死人堆中走出來。香港有些人並不愛國,但是他們都要多讀歷史,看看中美博弈的往績,不要走在歷史錯誤的一邊,否則必定粉身碎骨。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