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通關好事 慎防搞壞

博客文章

通關好事 慎防搞壞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通關好事 慎防搞壞

2023年01月06日 18:45 最後更新:18:50

特區政府宣佈由1月8日開始和內地通關,定出每日6萬個雙向名額,期待已久的通關終於開始。

政府於1月5日晚上6時開放網上預約系統,截至1月6日早上8時,在14小時內,已錄得超過28.6萬人成功預約,反應熱烈。可供預約時段由1月8日開放至到3月4日,共8個星期。個別口岸的部分日子熱門時段已經滿額。

8個星期共56天,每天預約陸路主要口岸名額5萬個,總名額為280萬個,即第一波已預約的名額約佔總名額10%左右。不過,估計在接近農歷新年的熱門時段很快爆滿。一般的感覺是每天有6萬個港人回內地名額,比此前的每天1000、2000個名額差天共地。

當然,每日6萬個港人回內地名額,還未完全復常。以2019年為例,香港居民出入內地有1.6億人次,單計進入有8千萬人次,平均每日有21.9萬香港人回內地。這只是平均數,平日較少,節假日會比較多。這還未計內地旅客由香港返回內地的數字。

港人當然希望盡量擴充名額,甚至無需預約可回內地。但分步走通關,有幾方面的考慮。第一,過關的瓶頸。現時內地仍要求入境者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也要填寫健康申報表,不像過去那樣,香港人持回鄉證一拍卡就可以過關。所以,預計在內地關口處理過關的時間會較長。如果有大量港人湧入,恐怕會出現瓶頸。加上各個口岸長期停止運作,要重新恢復運作至暢順境界,還需一段時間。

第二,香港的核酸檢測能力。現時港人回內地每天有6萬個名額,而內地遊客或者在香港讀書、就業的內地人,返內地沒有限額。假設每天也有6萬個內地人來港,他們也要返回內地,加起來每天可能多至12萬人過關回內地,事前需要做核酸檢測。雖然估計香港本地無需強檢,對核酸檢測的需求會大減,但要應付每天隨時有超過10萬新增核酸檢測需求,仍會有一定的壓力。試想一下,如果名額增至12萬的時候,每天就可能有超過20萬個核酸檢測的需求,香港需要安排配套。

當然,內地通關一段時間之後,會進一步放寬入境要求,例如不再需要入境者進行核酸檢測,或者只需要快測,相關的檢測瓶頸就不再存在。

第三,香港社會的承壓能力。香港自2019年下半年黑暴事件開始,內地遊客減少來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兩地封關,內地遊客絕跡。當我們現在抱怨由於內地遊客極少,生意難做,但如果一下關門大開,內地遊客大量湧入,在旅遊旺區逼爆的場面重現,可能又會惹起不滿。所以,有序開放,好過一下子全面放開。

第四,藥品供應瓶頸。內地疫情爆發,連帶香港藥房的知名退燒藥亦被掃空,用正式或非正式的方法運回內地。通關之後,內地遊客大量來港,在香港採購藥品當做手信,相信是一個大概率事件。這將會令到香港的相關藥品供應緊張。香港海關已發佈消息,強調出境人士如果攜帶的藥品多過自用,要先得到政府的批准,違例者會被檢控。等內地疫情全面退潮,搶藥需求自然會大減。

政策轉變,也要控制節奏。今年3月,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召開,是中央重要的換屆時刻。如何避免把通關好事變成壞事,惹起政治爭拗,觸發不穩定因素,也是從政者要注意的問題。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有時看見一些街邊「反駁黨」的言論,會令人啞然失笑。

前人大常委譚耀宗講到中美貿易戰,提到「大家都記得韓戰的時候」,就有些「反駁黨」跳出來質疑,指韓戰時譚耀宗只有幾歲,那會了解韓戰。「反駁黨」執著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歪曲搞大,覺得自己很聰明,這些人的問題正正是不看歷史,不了解歷史潮流發展的大趨勢,做擋住歷史巨輪的那一隻聰明小螳螂。

中美如今展開史詩級的貿易戰,互徵天額關稅,堪比真實戰爭。判斷一國戰爭的成敗機率,可以看看歷史往績。中共在1921年建黨以來,直接參與的多場戰爭,值得銘記。

第一,抗日戰爭。抗日戰爭的槍聲在1937年打響,國共放下分歧聯手抗日。當時,日本是一個新興的軍事強國,從武器裝備到軍事現代化水平,中國都是難以企及。這場戰爭美國遲遲未有參戰,直到1941年珍珠港受日本偷襲後才決定參戰,這次美國是站在中共的同一方。有人說,太平洋戰爭是靠美國兩個原子彈,投到廣島和長崎才可以結束。但試想一下,如果中國人不是頑強抗日,使日本在中國戰場消耗大量的軍力,而是幾個月之內就全國淪陷,日本佔領整個中國,成為其大後方,相信太平洋戰爭的歷史亦都可能改寫。

第二,國共內戰。二戰結束不久,國共內戰在1947年爆發。當時國民黨政府武器精良,無論在軍力或者裝備方面,都遠超共產黨,背後還有美國支持。但是中共就從東北打起,一直南下,最後渡過長江,席捲全國,在1949年10月建立新中國。中共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取得史詩級的戰果。

第三,韓戰。韓戰的情勢更加誇張,因為當時共產黨剛剛打贏國共內戰,元氣未復,新中國成立不久,國力未興。對方是美軍直接落場參戰,支持南韓政府,反攻北韓,在1950年年中,美軍在仁川登陸,擊退朝鮮人民軍後,美國第8軍團越過三八線,迅速向中朝邊境推進,毛澤東毅然決定參戰。當時全世界恐怕都是看淡中國的多,覺得中國沒有辦法打贏美軍的鋼鐵雄師。結果韓戰3年,打得美軍灰頭土臉,最後在1953年簽下停戰協定。

第四,越戰。60年代的越戰,美國支持南越政府,中國支持北越政府。1965年6月9日,第一批中國志願部隊——中國志願工程第二支隊開入越南,中國支援部隊援越抗美軍事行動由此拉開帷幕,大批部隊參與越戰。結果美國深陷越戰的泥沼,中國援越抗美參戰部隊1973年8月全部回國。美國最後在1975年倉惶撤退,越南战争结束。

第五,自衞反擊戰。1972年尼克遜訪華,中美關係正常化。當時中蘇交惡,中國和美國有蘇聯這個共同敵人,中國屢受越南侵擾,幕後就是蘇聯在搞鬼。蘇聯和越南嘗試推動亞洲集體安全體系,越南又入侵柬埔寨,鄧小平決定開戰。這一仗戰情慘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攻佔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鎮,一個月之內便宣佈取得勝利,凱旋撤退。這一仗反而是中美在同一陣線,不過美方並無參與,只是精神支持。

以戰果論,中國打贏5場重大戰役,打贏慘烈的戰爭,建立強大的國家。在這5場戰役當中,有兩場美國是跟中國同一陣線,但美國並沒有直接派兵支援。有3場美國則是站在中國的對立面,其中有兩場戰爭,特別是韓戰,美軍是直接落場跟中國主力對壘。但是3場戰爭,強大的美國都敗給中國。從戰爭的歷史,看中美對壘的往績,誰勝誰負,不言而喻。

中國能打贏這5場戰爭,有3個關鍵。

一.   中國有爭取民族獨立、安全和發展的堅定意識形態。誰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存,就是我們的敵人。二,中國人有堅強意志。中國有五千年文化,當中歷經苦難,走過飢荒戰亂,中國人有吃苦犧牲的精神,就是長期作戰最重要的韌性所在。三,中國共產黨有堅強領導。中共的高明戰略決策能力和強勁的組織力,是戰勝多場戰爭關鍵中的關鍵。

每一場戰爭,當中每一個重大決定,都像一場淘汰賽一樣,走錯一步,馬上出局。要每一步都走對,才可以從死人堆中走出來。香港有些人並不愛國,但是他們都要多讀歷史,看看中美博弈的往績,不要走在歷史錯誤的一邊,否則必定粉身碎骨。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