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近期宣佈對來自中國旅客實施新冠限制措施。據《衛報》報道,多位英國專家批評該措施是「純粹的政治舉措」,對英國國內的新冠感染病例上升或下降不會有什麼影響。

《衛報》報道截圖。
路透社此前報道稱,英國政府發言人本週四(12月29日)表示,英國沒有計劃恢復對自中國等國際入境旅客進行新冠檢測的程序。然而,據路透社次日報道,英國衛生和社會保障部週五(12月30日)稱,自2023年1月5日開始,從中國出發的國際旅客需要出示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方可登機。

英國倫敦希斯羅機場。新華社資料圖片
《衛報》12月31日以「專家稱,蘇納克在中國(旅客)核酸檢測(一事)上的態度轉變是政治舉措」為題進行報道。對於英國政府這一轉變,《衛報》稱,這是英首相蘇納克在被保守黨議員批評後,作出的「重大改變」。
報道中披露了有關英方這一政策轉變的幕後內容。英國政府首席醫療顧問、英格蘭首席醫療官克里斯·惠蒂12月29日曾向該國衛生大臣史蒂夫·巴克利彙報有關情況,稱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對來自中國的國際旅客進行新冠檢測有明顯好處。次日,巴克利向蘇納克彙報了這一情況,但後者認為英國和美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採取類似的措施更為重要。
對此,報道稱,多位英國專家在接受採訪時,對惠蒂的觀點表達贊同,認為對來自中國的國際旅客進行新冠檢測篩查沒有任何意義,原因是英國的新冠感染病例已經很高,並且讓機場做類似篩查已被證明是不可靠的防疫方法。
「我認為英國不太可能從這項措施中獲得任何公共衛生方面的好處,」愛丁堡大學教授馬克·伍爾豪斯稱,「這只能是出於政治原因。」報道稱,伍爾豪斯提到美國,稱「進行(新冠)檢測的另一個原因主要是追蹤潛在危險的新冠病毒變種,但我們已經知道這樣的毒株正在美國快速傳播,目前變種XBB.1.5佔那裡大約 40%的病例,但(英國)這裡似乎沒人擔心它。相反,關於中國可能出現假想變種的聲音卻很多。」
據《衛報》報道,英國醫生協會(DAUK)聯席主席馬特·尼爾稱,任何可能降低新冠疫情對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影響的做法都將受到歡迎,但他補充說:「我認為我們不應該把矛頭對準中國。」英國醫學協會(BMA)警告說,英國應該擔心的不應只是來自中國的新冠變種可能,「(下一個變種)可能是境外輸入,也有可能出自(英國)本土」。
多個歐洲國家收緊對自中國入境旅客的檢疫要求,國際機場理事會歐洲分會稱,這些檢測「沒有科學依據」。而即將上任的歐盟輪值主席國的瑞典宣佈,歐盟國家將於下周舉行會議,討論聯合應對措施。
據法新社報導,國際機場理事會歐洲分會(European branch of the International Airports Council,簡稱歐洲ACI)在2022年12月31日的一份聲明中說,歐洲國家對中國入境旅客的單邊檢疫行動與過去3年所積累的經驗和科學證據相抵觸,「對來自這個國家的旅行者實施其他限制,既沒有科學依據,也並非基於風險基礎。」
歐洲ACI提出,若要識別和監視可能在中國出現的新變種病毒,可以對機場廢水進行分析和基因組測序,而不需要測試旅客。
歐洲ACI總幹事揚科韋茨說,歐洲國家再次陷入沒有道理和未經協調的旅行限制中,而這些限制沒有科學事實依據。他批評說,「這些旅行限制不起作用,目前歐盟的協調安排再次失敗。」
該理事會代表了55個歐洲國家的500多個機場,曾強烈批評一些國家的防疫限制措施,在疫情高峰期一片混亂。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