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高調對全球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多番針對中國反制措施調高稅率,另方面又「朝令夕改」,「放生」智能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4月13日英國《金融時報》以「China is well positioned to weather Trump’s trade war (中國有能力應對特朗普貿易戰)」為題,從3個角度分析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注定失敗」。
文章作者為顧問佳富龍洲(Gavekal Dragonomics)創始合夥人兼研究主管克羅伯(Arthur Kroeber)。
《金融時報》刊分析文章,從3個角度指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注定失敗」。
文章指,特朗普幾乎對所有進口美國產品徵收至少10%的關稅,鋼鐵、鋁和汽車被徵收25%的關稅,而中國則被徵收145%的關稅,特朗普的團隊正忙於將關稅政策帶來的混亂「合理化」,作為建立聯盟擊敗中國的整體計畫,惟認為任何計劃都注定會失敗。
首先,文章指出,特朗普經常提到想透過關稅達到「打擊不公平的貿易行為、消除貿易逆差、實現美國再工業化、對抗中國」等目標,惟都站不住腳,而這些目標往往與其他政策相矛盾,或顯然無法實現。
文章認為,更好的解釋是特朗普的主要動機是「累積和行使權力」,而關稅是這種權力的最佳工具,他發動全面貿易戰的目的,是要消除全球經濟秩序對美國單方面行使權力、特別是總統行使權力的限制。
文章認為,特朗普關稅政策的主要動機是他個人希望「累積和行使權力」。AP圖片
文章說,特朗普幾十年來一直認為,世界其他國家願意不惜一切代價進入美國市場;其次,或許更重要的是,在國會選擇阻止他之前,特朗普擁有無限的個人權力,可隨時以任何理由對任何國家徵收或撤銷關稅。 特朗普最想要的就是展現統治地位並迫使對方屈服。那些沒有積極抵制其關稅政策的國家,被寬容地免除更高的關稅,但敢於違抗他的國家,將受到殘酷的懲罰。
因此,文章認為,現在大多數國家都明白,特朗普顧問提出的各種經濟理由,都僅是「幌子」,只要特朗普普掌權,美國就不可靠,沒有理智的領導人會加入他反對中國的行動。
第二個美對華貿易戰「注定失敗」的原因是,上周美國國債遭投資者大量拋售,特朗普在「對等關稅」問題上即退縮,這表明債券市場決定了他的關稅大棒的大小規模,其實比他想像的要小得多,因此,特朗普在貿易談判中失去了籌碼,因市場反應不佳,特朗普不得不放棄高關稅,因為國債市場將再次暴動。
他預計,對於大多數國家領導人來說,其策略會是盡快達成一些表面上讓步、但缺乏實質內容的協議,換取特朗普降低關稅,這些國家不會在協議中寫入有關破壞自身對華貿易關係的承諾。
第三個原因對華貿易戰「注定失敗的」原因是中國本身。文章指,表面上看,中國現在的狀況似乎比美國更糟,因失去了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而且似乎在外交上處於孤立狀態,但事實上,中國已經做好了與美國打一場經濟消耗戰的準備。
面對可能失去對美出口的損失,中國可透過拉動國內消費需求來彌補,認為中國已經開始認真拉動內需的準備。
另一方面,過往經驗證明「沒了美國進口,中國也能過得很好,長達五年的出口管制讓中國在沒有美國技術的情況下也能製造出好東西」。對市場擔憂人民幣貶值,文章認為,如果中國能推出令人信服的舉措刺激內需,將吸引資本流入,支撐匯率。
文章又認為,由於對中國消費品徵稅,美國面臨更高的通脹,因其對中國工業投入的依賴程度是中國對美國零件依賴程度的3倍,價格上漲已經對企業投資造成了損害。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約翰威廉斯近日表示,受川普關稅政策影響,預計美國經濟今年成長速度將降至1%以下,通脹率將升至3.5%至4%之間,失業率將升至5%。
文章說,中國存在需求問題,可透過更好的宏觀政策來解決;但美國面臨供給衝擊和可能的滯脹,則只有透過經濟體制變革才能解決。換言之,若特朗普對華發動新貿易戰的目的,是為讓北京屈服於美國的強權,那麼結果只會是沮喪和失望。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今年初DeepSeek橫空降臨,震驚全球,美國就一直設法打壓DeepSeek,以遏制中國在人工智能的發展超越美國。美媒《紐約時報》4月16日報道,華盛頓正瞄準DeepSeek及其美國芯片供應商英偉達(Nvidia),考慮多管齊下,制定法規並展開調查,以禁止DeepSeek購買美國技術、禁止美國人使用其技術,同時切斷英偉達對DeepSeek供應芯片。
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發布報告,聲稱DeepSeek審查和操縱信息,向中國泄露數據,給用戶帶來安全漏洞,對美國安全構成安全威脅。
美媒報道指,華府針對DeepSeek和英偉達的打壓,源於華盛頓擔憂中國可能在人工智能領域超越美國。
報告宣稱,DeepSeek是通過竊取美國技術產生的,使用了被禁止出口到中國的美國芯片,故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當天就對英偉達在亞洲的芯片銷售展開調查,試圖評估英偉達是否違反美國規定,故意向DeepSeek提供開發人工智能的關鍵技術。
該委員會要求英偉達提供自2020年以來購買了500塊或更多AI芯片來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11個亞洲國家的每個客戶的詳細資料,還要求提供預計將使用這些芯片的公司的詳細資訊。
據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委員會委員稱,英偉達需要在兩周內對調查做出回應,委員會通常需要4個月進行調查,之後才會就問題撰寫報告並召開聽證會。
《紐時》稱,特朗普政府也計劃在本周採取行動,進一步限制英偉達向中國和其他國家銷售人工智能芯片,還將執行前總統拜登離任前公布的廣泛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措施。
報道指,對DeepSeek和英偉達的打壓源於華盛頓的擔憂,即中國可能在人工智能領域超越美國,這不利於美國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影響力,因若中國佔據領先地位,可更快地利用人工智能系統設計下一代武器,如自主飛彈和無人機;還可說服其他國家在其人工智能系統和基礎設施網絡中使用其技術,從而削弱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報道引述美國企業研究所專注於國家安全和技術的高級研究員克龍基欽(Klon Kitchen)分析稱,美國現在採取的人工智能戰略是利用其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和系統構建上的領先優勢,來「說服」各國與之結盟。
3間半導體公司股價齊跌
由於美國政府上周開始限制英偉達向中國出口特供版H20芯片,英偉達15日已警告稱,他們將面臨55億美元的損失。另一家美國芯片制造商超微半導體公司(AMD)也表示,他們的銷售額將損失數十億美元。荷蘭半導體設備制造商ASML Holding於16日也承認,其設備訂單未達預期。16日,Nvidia、AMD 和 ASML 股價跌幅均超過6%。
英偉達發言人表示,公司嚴格遵守美國政府關於銷售哪些產品以及在何處銷售這些產品的指示,指英偉達通過創造美國就業機會和基礎設施、提升美國技術領先地位、為美國國庫帶來數十億美元的稅收收入以及緩解美國巨額貿易逆差來保護和增強國家安全。
自2022年以來,美國政府步步收緊對華芯片出口。拜登政府離任前宣布了史上最嚴格的芯片出口管制措施,特朗普新今年1月上任後也宣稱,將進一步限制美國對華芯片出口。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曾稱,美國應停止允許中國公司使用包括英偉達在內的美國技術。今年3月,盧特尼克在行業高管會議上進一步警告,特朗普政府將大幅加強美國對中國技術的限制力度,包括對企業處以罰款。
4月9日,美國商務部通知英偉達,他們為中國市場開發的定制芯片H20,需要獲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才能銷售;至14日商務部再指,此規定將無限期實施。此前,英偉達透過修改領先的人工智能芯片 H100 的功能來開發H20,以符合當日寺拜登政府對向中國銷售的性能門檻。
英偉達CEO黃仁勳曾表示,英偉達將繼續盡最大努力為中國市場的客戶提供服務。
英偉達CEO黃仁勳一直反對限制對華出口。去年5月,他曾表示,英偉達將繼續盡最大努力為中國市場的客戶提供服務。上月,黃仁勳被問及對華出口管制時指,全球約有一半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來自中國,不少人在美國實驗室工作。
美媒:打擊英偉達將令芯片銷售業務將拱手讓予華為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也指,美國對英偉達H20芯片的最新出口限制,帶來的戰略打擊遠大於財務打擊。英偉達向中國銷售芯片對其未來至關重要。英偉達認為,如退出中國市場,其芯片銷售業務將拱手讓予華為,而華為將開始挑戰其全球銷售份額。
美國科技諮詢分析公司Moor Insights & Strategy分析師穆爾黑德表示,扼殺英偉達進入一個關鍵市場的渠道,最終中國企業會轉向華為。
對美方計劃進一步限制芯片出口,外交部早前回應稱,中方已多次就美國惡意封鎖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表明嚴正立場,指美方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泛安全化、工具化,不斷加碼對華芯片出口管制,脅迫別國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這種行徑阻礙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最終將反噬自身,損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