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媒引美高官證烏飛彈誤射波蘭 烏外長造謠論被「打臉」?

博客文章

美媒引美高官證烏飛彈誤射波蘭 烏外長造謠論被「打臉」?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媒引美高官證烏飛彈誤射波蘭 烏外長造謠論被「打臉」?

2022年11月16日 16:50 最後更新:16:56

波蘭邊境小鎮普熱沃多周二(11月15日)遭到飛彈襲擊,造成兩名工人身亡。烏克蘭堅稱是俄方所為,殊不知不到一日,就迅速被美國「打臉」。

波蘭村莊遭導彈襲擊釀兩死。Telewizja Republika推特圖片。

波蘭村莊遭導彈襲擊釀兩死。Telewizja Republika推特圖片。

據知,俄軍當日對烏克蘭發動大規模空襲,期間有兩枚疑似俄軍發射的飛彈,跌入烏克蘭鄰國波蘭境內。由於波蘭是北約成員國,受俗稱「集體防衛條款」的《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保護,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晚發表全國講話,批評俄軍襲擊歐盟成員國波蘭的領土,是一次非常嚴重的(戰爭)升級行為。

更多相片
波蘭村莊遭導彈襲擊釀兩死。Telewizja Republika推特圖片。

波蘭村莊遭導彈襲擊釀兩死。Telewizja Republika推特圖片。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在推特批評,俄羅斯散播謠言。庫列巴推特圖片。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在推特批評,俄羅斯散播謠言。庫列巴推特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在G7和北約領導人圓桌會議後向傳媒交代事件。AP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在G7和北約領導人圓桌會議後向傳媒交代事件。AP圖片。

拜登深夜和波蘭總統杜達通電話。AP圖片。

拜登深夜和波蘭總統杜達通電話。AP圖片。

S-300防空系統。網上圖片。

S-300防空系統。網上圖片。

美國在911恐襲後,啟動北約第5條,出兵阿富汗。網上圖片。

美國在911恐襲後,啟動北約第5條,出兵阿富汗。網上圖片。

俄羅斯國防部反駁,重申俄軍未曾對烏克蘭接壤波蘭邊界附近的目標進行打擊,這些碎片與俄羅斯無關,又形容所謂「俄羅斯導彈落入波蘭境內」的說法是蓄意挑釁,目的是令局勢升級。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在推特批評,俄羅斯散播謠言。庫列巴推特圖片。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在推特批評,俄羅斯散播謠言。庫列巴推特圖片。

對此,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在推特表示:「這不是真的,任何人都不該相信或擴散俄羅斯的這種言論。」他也說俄羅斯現在正在製造謠言,企圖帶風向指稱引發爆炸的是烏克蘭防空部隊的飛彈,並強調「大家早就該記取教訓了」。

美國總統拜登在G7和北約領導人圓桌會議後向傳媒交代事件。AP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在G7和北約領導人圓桌會議後向傳媒交代事件。AP圖片。

現時,俄烏雙方都在戰爭中使用俄製飛彈,因此,波蘭總統杜達的用詞相對謹慎。他指,目前無法確定飛彈由誰發射的,美國專家已前往現場進行調查,呼籲民眾和國際社會保持冷靜。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則認為,15日的飛彈應該是「單一行動」,暫時未見到有後續的飛彈攻勢,波蘭已加強空防,避免再次發生同類事件。

美國總統拜登16日早上與G7和北約領導人召開圓桌會議,並且在會後首次就事件表態。他表示,從彈道軌跡看來,飛彈不太可能是從俄羅斯發射的、「現在主張這一點還為之過早,我將確保我們查明到底發生了什麼,並且在調查過程中共同決定下一步行動」。與此同時,G7和北約在聯合聲明中,則用了較長篇幅,譴責俄羅斯的「野蠻攻擊」和悼念死難者。

拜登深夜和波蘭總統杜達通電話。AP圖片。

拜登深夜和波蘭總統杜達通電話。AP圖片。

《美聯社》指,拜登的表態確實讓人意外,認為他的情報來源除美方之外,還有波蘭總統杜達等人提供的第一手資訊。據說,事發時,亞洲仍是深夜,拜登正在熟睡,工作人員通知他後,隨即聯同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安顧問沙利文,與杜達通電話,拜登承諾「美國全力支持和協助波蘭的調查」,並「重申美國對北約的堅定承諾」。

《美聯社》提到,烏克蘭擁有包括S-300防空系統在內的俄製武器,又引用至少三位匿名美方官員透露,墜落在波蘭境內的飛彈是來自烏克蘭防空系統,目的是攔截一枚來襲的俄軍飛彈。《美聯社》指,這幾位官員要求不具名,因為他們未獲授權公開談論此事。

值得留意的是,在《美聯社》引述美方官員說法前,俄羅斯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對《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俄羅斯巡航導彈是高精度武器,能夠在對敵電子戰和防空系統強力對抗的條件下使用,不可能偏離航向,但非正常啟動的烏克蘭S-300系統導彈倒有可能飛到那裡」,「這種例子之前發生過,包括烏克蘭用防空導彈擊中自家的住房」。

S-300防空系統。網上圖片。

S-300防空系統。網上圖片。

列昂科夫強調,俄羅斯無論空基還是海基巡航導彈的重量達400-450公斤,拖拉機和拖車在這種當量爆炸時會被炸成小塊,彈坑會很大。他推測,波蘭方面可能在拖拉機拖車下放置爆炸裝置進行「擺拍」。

針對北約條款,《華盛頓郵報》指出,自北約1949年成立以來,公約第4條至今啟動過7次,最近1次是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位於北約東邊前線的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共同啟動第4條。至於北約第5條,則啟動過1次,即美國2001年經歷911恐怖攻擊後,北約出兵阿富汗。

美國在911恐襲後,啟動北約第5條,出兵阿富汗。網上圖片。

美國在911恐襲後,啟動北約第5條,出兵阿富汗。網上圖片。

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的非營利機構「布倫南司法中心」(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律師艾布萊特(Katherine Yon Ebright)撰文指,公約第5條的文字相當彈性,所謂軍事回應,是允許各成員國決定要以哪種方式回應。

艾布萊特說,美國國會是憲法賦予宣戰權力的對象,負責撥款、監督軍事費,因此,美國總統需要國會授權才能出兵。如果國會認為,有必要採取軍事回應,國會可以宣戰,或有限度地授權總統出兵。她還補充,2001年啟動第5條時,德國都同樣經過國會同意,才可出兵,所以,北約成員國很清楚立法機關授權的重要性。

翻查資料,俄羅斯15日向烏克蘭發動新一輪導彈攻勢,共發射約90枚導彈,主要攻擊烏克蘭的能源設施。烏克蘭形容,是近9個月戰事以來俄軍最猛烈一次攻擊,造成15個能源設施受損,全國約700萬戶停電。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稅務局長又再換人!由馬斯克推舉上任的加里·沙普利擔任代理局長僅三天,就被總統特朗普撤換,預計由財政部副部長邁克爾·福肯德接任,成為今年來第五位擔任該職位的人,亦是一周內第三次換人。

由馬斯克推舉上任的加里·沙普利(圖)擔任代理局長僅三天,就被總統特朗普撤換

由馬斯克推舉上任的加里·沙普利(圖)擔任代理局長僅三天,就被總統特朗普撤換

原本由特朗普所提名的國稅局局長正式人選是來自密蘇里州的前共和黨眾議員比利·朗,但他尚未在參議院獲確認聽證,在他正式獲任命之前,其工作由代理局長代為執行,而今次再次換馬,不單反映特朗普政府混亂的一面,有分析認為,背後揭示了美國財長貝森特與馬斯克之間的權力鬥爭,而貝森特青睞人選最終獲特朗普支持,也被認為是特朗普和馬斯克關係進一步降溫的信號。

預計財政部副部長邁克爾·福肯德將成為今年來第五位擔任美國稅務局長之人。

預計財政部副部長邁克爾·福肯德將成為今年來第五位擔任美國稅務局長之人。

據美國媒體報道,這場人事風波背後是貝森特向特朗普抱怨馬斯克繞過自己,推動沙普利獲得了這一職位的任命。事實上,雖然稅務機構應向貝森特匯報,但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DOGE)通過白宮渠道強行推動了沙普利的任命,而沒有徵求或獲得貝森特的批准。

馬斯克和貝森特之間的不和於周四深夜公開。當時馬斯克放大了極右翼研究員勞拉·魯默(Laura Loomer)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一篇帖子,談到貝森特與非營利組織「希望行動」(Operation HOPE)首席執行官約翰·霍普·布萊恩特(John Hope Bryant)的會面,該帖子指責貝森特與「特朗普仇恨者」勾結。馬斯克在轉發時寫道:「令人不安。」

美國財長貝森特

美國財長貝森特

本月初,在勞拉·魯默的影響下,已經有多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官員被清理。此前,她先是在網上攻擊了一些官員,然後前往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會面,並向他提交了一份她認為「不忠誠」的官員名單。但此次國稅局代理局長的任免問題上,特朗普決定站在貝森特一邊。

這一決定出現在馬斯克最近幾周在特朗普身邊出現頻率降低的背景下。有白宮官員表示,與特朗普在任的頭幾周相比,「馬斯克已經沒有那麽讓人頭疼了」。

馬斯克

馬斯克

馬斯克

馬斯克

白宮新聞發言人萊維特並未直接回應爭端細節,但表示:「眾所周知,特朗普總統組建了一個充滿熱情的團隊。分歧是任何健康政策過程的正常部分,而且最終每個人都知道他們是為總統服務的。」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仍然公開對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認馬斯克犯了錯誤。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仍然公開對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認馬斯克犯了錯誤。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仍然公開對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認馬斯克犯了錯誤,並表示他相信馬斯克不久將回到自己的私人公司。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仍然公開對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認馬斯克犯了錯誤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仍然公開對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認馬斯克犯了錯誤

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並非首次公開攻擊特朗普的顧問。在過去兩周內,馬斯克曾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批評特朗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