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芯片法案限受益企業的中國業務 台積電來到抉擇時刻

博客文章

美國芯片法案限受益企業的中國業務 台積電來到抉擇時刻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芯片法案限受益企業的中國業務 台積電來到抉擇時刻

2022年08月07日 11:18 最後更新:11:26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引發解放軍圍島軍演,外界關注島內巨企、全球最大芯片製造商台積電何去何從。

據台媒DIGITIMES報道,當台積電和其它台灣地區的晶圓廠新增產能上線後,台灣地區的全球代工市場份額有望達到70%。消息人士指,單是台積電,就佔據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約55%的份額。目前,台積電和其它台灣地區的代工廠共佔據全球約65%的市場份額。即使是「老二」三星,晶圓代工市場份額只佔17%左右,台積電可謂一家獨大。

台積電。

台積電。

台積電的優勢不單止在市場份額,就連行業先進的2nm與3nm工藝上也是動作頻頻。目前,台積電在3nm工藝開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8月份有望將「N3B」投片,而作為台積電第三版3nm制程的「N3E」也有望盡快面市,以「狙擊」三星在3nm上引入的GAAFET全環繞柵極晶體管技術。同時,台積電將於2022年底在中國台灣設立新工廠負責生產2nm工藝芯片,並計劃2024年開始量產,領先2025年量產的三星一步。

回顧台積電發展史,創辦人張忠謀於1987年成立,開創全新的晶圓代工模式。當時,張忠謀憑著私人交情,邀請英特爾前任董事長兼CEO格魯夫遠赴台灣,成功拿下台積電第一筆代工大單。張忠謀其後發現一直交著專利費,會受制於人,也無法成為世界巨頭。

2003年,IBM向台積電推銷0.13微米的銅製程技術,被張忠謀質疑技術不成熟。台積電於是開啟自主技術研發,並且在一年多後,率突破電銅製程技術,徹底打破美國企業的技術霸權。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

來到近期,全球芯片荒加深各國意識到芯片行業的重要性,尤其是美國。芯片荒導致該國經濟損失2400億美元。鳳凰網《風暴眼》發現,美國芯片產量在1990年達到37%,但目前只有12%。更令美國政府不安的是,美國公司90%以上的高端芯片都依靠進口。按照現在的全球芯片工業格局,假如台積電等廠商無法確保正常產能,那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將出現嚴重停產,例如,今年4月,通用公司印第安納州皮卡生產基地因缺乏汽車芯片而被迫停產半個月。

在此背景下,美國國會兩院通過了價值2800億美元的《芯片和科學法案》(The CHIPS and Science Act),總統拜登將於周二簽署。法案包括對半導體行業的520億美元資金支持。該法案規定,接受聯邦補貼的公司在未來10年內會被禁止在中國擴大生產和投資比28納米更先進的芯片。

美國總統拜登。

美國總統拜登。

鳳凰網《風暴眼》發現,《芯片和科學法案》有例外規定,如果芯片製造商的投資目的是保護在中國現有的重大商業利益,就可能允許他們繼續在中國投資。但這些例外只適用於擴大現有工廠設施,而且只適用於「傳統半導體」。

有分析人士認為,表面上看,這是為了限制中國獲取先進技術,實際上是把外資企業在中國擁有的高利潤生產能力,即高利潤生產能力,向美國轉移。

雖然芯片製造商似乎有回旋餘地,確保現有的中國業務,但法案的條款已經為企業製造雷區,迫使台積電等芯片製造商在中美之間作出選擇。對於一向標榜「多元」的台積電來說,這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對於美國強迫「選邊站」的行為,台積電顯然極為抵觸。台積電早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5納米製程晶圓廠,創辦人張忠謀埋怨,美國缺乏芯片製造人才,且成本比台灣地區高50%,有可能「白忙一場」。再者,美國不但要求將更多先進的芯片產優先放在美國本土,還以提高芯片供應鏈透明度為由,要求台積電等亞洲芯片大廠交出芯片數據,美國的心思已經昭然若揭。只是迫於現實,台積電又不得不做出選擇。

經濟衰退的陰霾間接影響芯片銷售,台積電市值也從年初的7500億美元跌至如今的4585.77億美元,蒸發近3000億美元。未來擴產的一切可能性,都在於近年銷量不斷創下新高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台積電不可能不清楚,這個市場最大的兩個玩家是誰。

面對美國逼迫其打破數十年的「中立的服務理念」,習慣左右逢源的台積電正站在時代岔口之上。只是它仍然對美國存在幻想,誤判自己有能力主導局勢,因此,遲遲未能作出抉擇。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風暴三星

美國稅務局長又再換人!由馬斯克推舉上任的加里·沙普利擔任代理局長僅三天,就被總統特朗普撤換,預計由財政部副部長邁克爾·福肯德接任,成為今年來第五位擔任該職位的人,亦是一周內第三次換人。

由馬斯克推舉上任的加里·沙普利(圖)擔任代理局長僅三天,就被總統特朗普撤換

由馬斯克推舉上任的加里·沙普利(圖)擔任代理局長僅三天,就被總統特朗普撤換

原本由特朗普所提名的國稅局局長正式人選是來自密蘇里州的前共和黨眾議員比利·朗,但他尚未在參議院獲確認聽證,在他正式獲任命之前,其工作由代理局長代為執行,而今次再次換馬,不單反映特朗普政府混亂的一面,有分析認為,背後揭示了美國財長貝森特與馬斯克之間的權力鬥爭,而貝森特青睞人選最終獲特朗普支持,也被認為是特朗普和馬斯克關係進一步降溫的信號。

預計財政部副部長邁克爾·福肯德將成為今年來第五位擔任美國稅務局長之人。

預計財政部副部長邁克爾·福肯德將成為今年來第五位擔任美國稅務局長之人。

據美國媒體報道,這場人事風波背後是貝森特向特朗普抱怨馬斯克繞過自己,推動沙普利獲得了這一職位的任命。事實上,雖然稅務機構應向貝森特匯報,但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DOGE)通過白宮渠道強行推動了沙普利的任命,而沒有徵求或獲得貝森特的批准。

馬斯克和貝森特之間的不和於周四深夜公開。當時馬斯克放大了極右翼研究員勞拉·魯默(Laura Loomer)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一篇帖子,談到貝森特與非營利組織「希望行動」(Operation HOPE)首席執行官約翰·霍普·布萊恩特(John Hope Bryant)的會面,該帖子指責貝森特與「特朗普仇恨者」勾結。馬斯克在轉發時寫道:「令人不安。」

美國財長貝森特

美國財長貝森特

本月初,在勞拉·魯默的影響下,已經有多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官員被清理。此前,她先是在網上攻擊了一些官員,然後前往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會面,並向他提交了一份她認為「不忠誠」的官員名單。但此次國稅局代理局長的任免問題上,特朗普決定站在貝森特一邊。

這一決定出現在馬斯克最近幾周在特朗普身邊出現頻率降低的背景下。有白宮官員表示,與特朗普在任的頭幾周相比,「馬斯克已經沒有那麽讓人頭疼了」。

馬斯克

馬斯克

馬斯克

馬斯克

白宮新聞發言人萊維特並未直接回應爭端細節,但表示:「眾所周知,特朗普總統組建了一個充滿熱情的團隊。分歧是任何健康政策過程的正常部分,而且最終每個人都知道他們是為總統服務的。」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仍然公開對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認馬斯克犯了錯誤。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仍然公開對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認馬斯克犯了錯誤。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仍然公開對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認馬斯克犯了錯誤,並表示他相信馬斯克不久將回到自己的私人公司。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仍然公開對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認馬斯克犯了錯誤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仍然公開對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認馬斯克犯了錯誤

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並非首次公開攻擊特朗普的顧問。在過去兩周內,馬斯克曾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批評特朗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