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內媒曝光促成佩洛西竄訪台灣關鍵人物 揭民進黨為此花費重金

博客文章

內媒曝光促成佩洛西竄訪台灣關鍵人物 揭民進黨為此花費重金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內媒曝光促成佩洛西竄訪台灣關鍵人物 揭民進黨為此花費重金

2022年08月04日 12:42 最後更新:12:54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嚴正交涉竄訪台灣,導致台海局勢緊張,國台辦連日來多番批評台灣領導人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今天(4日)再點名批判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馬曉光表示,蕭美琴頻繁散布謀「獨」言論,賣力策動美方政界人士赴台,大肆推動向美軍購,鼓動炮制涉台消極法案,近期極力推動佩洛西竄台,公然挑釁一個中國原則,嚴重破壞兩岸關係,進一步加劇台海局勢緊張動蕩。馬曉光指出蕭美琴為了謀取政治私利,不惜充當外部反華勢力棋子,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把台灣同胞推向危險深淵。任何出賣民族利益、搞「台獨」分裂的人,絕沒有好下場,必將遭到歷史清算。

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參加拜登就職典禮。

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參加拜登就職典禮。

此外據《環球時報》旗下微信公眾號「補壹刀」報道,在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之下,促成佩洛西竄訪台灣的一個關鍵人物浮出水面。隨之曝光的,還有民進黨為此花費重金的醜事。

美國一媒體人在推特上提醒,大家應該特別關注一個名叫迪克•蓋哈特的政治說客。這個人曾長期擔任美國眾議院民主黨領袖,退出政壇後被民進黨當局重金雇佣,並且是專攻佩洛西的。

蔡英文「過境」美國時與佩洛西見面,賴清德與佩洛西視頻,還有蕭美琴參加拜登就職儀式,這一系列被綠營熱炒的台美關系「大事件」,背後據說都有蓋哈特的牽線搭橋。當然,民進黨當局為此給了他大把大把的鈔票。

迪克•蓋哈特曾長期擔任美國眾議院民主黨領袖。

迪克•蓋哈特曾長期擔任美國眾議院民主黨領袖。

 「補壹刀」指出其實不止蓋哈特,前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鮑勃•多爾促成了特朗普與蔡英文的通話,甚至美國一家公關公司運作促成1995年李登輝訪美,為了尋求美國政客和議員對「台獨」的支持,台當局花大錢買對美「外交」成績早已有之。

《衛報》(美國版)專欄作家大衛•西羅塔在一則推文中稱,「閱讀所有關於佩洛西台灣之行的媒體報道,我注意到沒有提到迪克•蓋哈特和湯姆•達施勒是台灣的有償說客。」

這似乎在暗示,佩洛西竄訪台灣是民進黨付費給蓋哈特和達施勒這類政治公關進行遊說的結果。

這確實有跡可循。 

「蓋哈特」「佩洛西」「台灣」,這3個詞在今年6月被多家媒體聯系在了一起。

據稱,自拜登去年上台以來,民進黨當局就將遊說重點轉向民主黨,尤其「主攻」眾議長佩洛西。

這中間的牽線人,正是曾為美國眾議院多數黨領袖的蓋哈特。

蓋哈特早就是民進黨當局在美的代理人。

據聯合新聞網披露,蔡英文2019年7月「過境」紐約時曾見到佩洛西,就是蓋哈特從中牽線搭橋。

還有,台北駐美代表蕭美琴獲邀參加拜登就職典禮,民進黨將之吹噓為「台美42年來最大突破和首例」。但根據司法部檔案,這也跟蓋哈特有關,他事先特意向佩洛西要的票。

去年4月27日,美國會議員發起所謂「讓台灣幫忙」活動,宣傳台灣防疫成效。島內一些民眾還以為台灣防疫好到連美國議員都知道,其實就在4月27日當天,蓋哈特的公關公司發信給173名美國議員,蓄意營造聲勢。

更近一點的例子是,今年初賴清德「過境」美國與佩洛西視頻通話,還是源於蓋哈特的出力。

根據美國司法部檔案與華盛頓智庫國際政策中心去年4月發表的台灣在美游說調查報告,蓋哈特與多家代理台灣的政治公關接觸佩洛西34次,光是蓋哈特接觸佩洛西本人與其幕僚,就多達18次。

要說這次佩洛西竄訪台灣,有蓋哈特的推動,這當然是合理推測。

「補壹刀」曝光要請蓋哈特,可不便宜。蓋哈特是民主黨一位極有分量的資深政治人物。他曾在國會任職28年,擔任眾議院多數黨領袖超過14年,其間曾在1988年和2004年兩度成為總統候選人。2005年,隨著在眾議院第14個任期屆滿,蓋哈特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改行創建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咨詢公司,成為一個有權勢的說客。

2013年,蓋哈特開始為民進黨當局工作,據媒體披露,民進黨當局為此支付給他的月薪是2.2萬美元。

蓋哈特這類政治遊說者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台灣在美遊說調查報告的作者之一、國際政策中心的本•弗里曼說,拜登上台以來,多次表達對台灣的大力支持。盡管有許多戰略理由支持繼續特朗普政府的親台政策,但大多數(美國)政客對台灣的堅定支持還有另一個更鮮為人知的原因:「台灣在美國的遊說者」。

本•弗里曼認為,多年來,這些遊說者一直在推動華盛頓採取對台友好的政策。

比如,由共和黨眾議員金映玉發起的有關幫助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法案(今年5月已經獲得拜登簽署成法),就可以追溯到兩年前蓋哈特及其公司的遊說。

再比如,拜登政府提出對台軍售,也是「台灣遊說者多年來活動的結果」。

根據本•弗里曼的說法,台灣注冊了7家公司作為這類代理人。

多爾(左)與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多爾(左)與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在蓋哈特之前,曾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的多爾,也是台灣在美國遊說的另一張王牌,多爾的月薪比蓋哈特少一點,但也有2萬美元。

在特朗普競選期間,多爾拿了台灣14萬美元,代表台灣順利打入特朗普團隊。正是通過多爾的穿針引線,特朗普當選後接聽了蔡英文的電話。

民進黨當局還曾通過多爾邀請特朗普的兒子與兒媳婦一起參加台北駐美代表處活動。台北前駐美代表高碩泰與前美國眾議院議長金里奇餐敘,也是通過他牽線。去年12月,多爾去世。

除了特朗普、佩洛西等華盛頓的頭面人物,今年竄訪台灣的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與眾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米克斯等,也都是台灣通過美國政治公關公司長期拉攏的對像。

據2019年申報的數據,受台當局委托的公關公司接觸梅南德茲6次。梅南德茲近年來炮制不少挺台法案,與此不無關係。

「補壹刀」指出在佩洛西竄台被爆是有說客在背後牽線搭橋後,立即讓人想到過去6年多來,民進黨當局不只一次花大價錢堆砌「對美外交成績」了。

今年1月,台「副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舊金山時,跟佩洛西視頻會面;

去年1月,台「駐美代表」蕭美琴參加拜登總統就職典禮;

2019年7月,蔡英文過境紐約時見佩洛西,以及更早時候與「當選總統」特朗普通電話……

這些被民進黨稱之為「台美關係突破的大事件」,背後大都有著一筆價格不菲的遊說賬單,一些被台當局長期「包養」的美國政治公關公司和前政客為此推波助瀾。

前面說的蓋哈特,就是屢次出沒其間的一個政治掮客。

有台灣媒體人在文章中披露一組統計數據,說自2016年上台以來,民進黨當局在美國用於公關遊說的支出已經超過1200萬美元,台非官方機構在這方面也投入了900多萬美元。

這還只是在美方檔案中有案可查的部分,沒公開的還有多少呢?恐怕也少不了。

台當局花大錢對美進行公關遊說,由來已久。據台前「外交官」陸以正回憶,台當局在美雇用公關公司始於1950年代,並且隨著美國政府更迭選擇不同的游說公司。比如卡特時期是貝隆公司,里根時期換成漢納福德公司等等。

尤其冷戰結束後,台當局為了推動各種借口下的「台獨」,加大對華盛頓的遊說力度,試圖爭取美國更多支持。手段方式包括跟美國在任或前任官員和政客拉關係,在國會內尋找更多「同情台灣者」,甚至成立專門機構有組織地在美培植「挺台」氛圍。

在民進黨當局2016年上台之前,台當局在這方面的最大「成績」是在1995年,促成李登輝訪美。

有文章介紹說,1994年2月開始,「台灣綜合研究院」,一家由當時國民黨黨營資產大管家劉泰英主導設立的機構,花費國民黨黨產雇用美國卡西迪伙伴公司對華盛頓遊說,推動李登輝訪美以及加強台美關係。

當年,一些人以「李登輝朋友」的名義向美國康奈爾大學捐款250萬美元,直接推動了李登輝竄訪美國。還有一種說法,那次台當局為此付出的「酬勞」高達上千萬美元。

「補壹刀」指出:回顧了這些,再看蔡英文見佩洛西時聲稱「堅守民主防線」,就知道這道「防線」有多貴了吧。

「補壹刀」揭示指出,說來說去,什麼「台美關係堅如磐石」?什麼「友台議員」?以佩洛西為首的美國政客和議員各種鬼祟的挺「獨」,背後雖然有他們個人頑固的意識形態偏見和政治利益盤算等多種因素作祟,但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說,那本身就被做成了一種生意,一種交易。

民進黨當局把本該用於改善民生的錢,大把大把交給政治掮客和政治販子們,用以促成和裝點「台美走近」的所謂「大事件」,但實際上換來什麼?一些口頭「聲援」罷了,不但不能給台灣民眾帶來任何實際利益,反而進一步惡化兩岸關係和台海局勢。

「補壹刀」最後警告指出佩洛西等外部挺「獨」政客,還有蓋哈特這種在背後促成他們對「台獨」釋放錯誤信號的那些人或勢力,也將毫無疑問為此付出代價。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稅務局長又再換人!由馬斯克推舉上任的加里·沙普利擔任代理局長僅三天,就被總統特朗普撤換,預計由財政部副部長邁克爾·福肯德接任,成為今年來第五位擔任該職位的人,亦是一周內第三次換人。

由馬斯克推舉上任的加里·沙普利(圖)擔任代理局長僅三天,就被總統特朗普撤換

由馬斯克推舉上任的加里·沙普利(圖)擔任代理局長僅三天,就被總統特朗普撤換

原本由特朗普所提名的國稅局局長正式人選是來自密蘇里州的前共和黨眾議員比利·朗,但他尚未在參議院獲確認聽證,在他正式獲任命之前,其工作由代理局長代為執行,而今次再次換馬,不單反映特朗普政府混亂的一面,有分析認為,背後揭示了美國財長貝森特與馬斯克之間的權力鬥爭,而貝森特青睞人選最終獲特朗普支持,也被認為是特朗普和馬斯克關係進一步降溫的信號。

預計財政部副部長邁克爾·福肯德將成為今年來第五位擔任美國稅務局長之人。

預計財政部副部長邁克爾·福肯德將成為今年來第五位擔任美國稅務局長之人。

據美國媒體報道,這場人事風波背後是貝森特向特朗普抱怨馬斯克繞過自己,推動沙普利獲得了這一職位的任命。事實上,雖然稅務機構應向貝森特匯報,但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DOGE)通過白宮渠道強行推動了沙普利的任命,而沒有徵求或獲得貝森特的批准。

馬斯克和貝森特之間的不和於周四深夜公開。當時馬斯克放大了極右翼研究員勞拉·魯默(Laura Loomer)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一篇帖子,談到貝森特與非營利組織「希望行動」(Operation HOPE)首席執行官約翰·霍普·布萊恩特(John Hope Bryant)的會面,該帖子指責貝森特與「特朗普仇恨者」勾結。馬斯克在轉發時寫道:「令人不安。」

美國財長貝森特

美國財長貝森特

本月初,在勞拉·魯默的影響下,已經有多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官員被清理。此前,她先是在網上攻擊了一些官員,然後前往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會面,並向他提交了一份她認為「不忠誠」的官員名單。但此次國稅局代理局長的任免問題上,特朗普決定站在貝森特一邊。

這一決定出現在馬斯克最近幾周在特朗普身邊出現頻率降低的背景下。有白宮官員表示,與特朗普在任的頭幾周相比,「馬斯克已經沒有那麽讓人頭疼了」。

馬斯克

馬斯克

馬斯克

馬斯克

白宮新聞發言人萊維特並未直接回應爭端細節,但表示:「眾所周知,特朗普總統組建了一個充滿熱情的團隊。分歧是任何健康政策過程的正常部分,而且最終每個人都知道他們是為總統服務的。」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仍然公開對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認馬斯克犯了錯誤。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仍然公開對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認馬斯克犯了錯誤。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仍然公開對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認馬斯克犯了錯誤,並表示他相信馬斯克不久將回到自己的私人公司。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仍然公開對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認馬斯克犯了錯誤

報道稱,雖然特朗普仍然公開對馬斯克表示友好,但他私下也承認馬斯克犯了錯誤

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並非首次公開攻擊特朗普的顧問。在過去兩周內,馬斯克曾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批評特朗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