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打醒精神 防疫情反彈

博客文章

打醒精神 防疫情反彈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打醒精神 防疫情反彈

2022年05月14日 07:00

香港特首選舉順利完成,在此恭賀李家超先生高票成為第六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當選人。本欄已一連刋登了六期的「對下任政府期望」也告一段落,今期開始會返回關注現今的社會問題。

港府上周公布放寬限聚,然而新冠病毒隱隱然有「回歸」迹象,早前元朗牡丹金閣廚師染疫,酒樓中招人數累計已23人,而周四中午,港大醫學院在Facebook發文,指堅尼地城及鄰近地方有機會出現大型新冠病毒感染群組,強烈呼籲教職員和學生勿到當區食午飯,亦不要在當區進行除口罩活動。

港府佛誕假期前宣布放寬隔離及限聚措施,堂食每枱增至8 人,及可至晚上10 時,再會分階段重開酒吧、酒館、卡拉OK等,特首林鄭月娥提及6月下旬將進一步放寬,讓市民慶祝回歸25周年。

然而,近日疫情似乎有反彈迹象,繼元朗後,港島西區又可能出事,反映只要稍有不慎,第六波疫情很快有再爆發的可能。當然,我們都希望最後只是過度謹慎,甚麼事也沒有發生,但市民若鬆懈,港府更須打醒十二分精神,密切監察,及要盡量加快疫苗接種速度,必要時加強巡查商場等處所。

抗疫防疫確實令人疲勞,但不能鬆懈。

抗疫防疫確實令人疲勞,但不能鬆懈。

元朗的酒樓群組,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由於「安心出行」及「疫苗通行證」,當局基本上找到該段時間內全部食客,掌握到酒樓內人群分佈及染疫情況,酒樓內中招人士座位大多集中在一區域內。不過,港大醫學院的Facebook訊息,就令人擔憂。

本港要到月底,「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後,才可以說大部份人都已接種疫苗,目前的疫苗接種情況,截至5月12日晚上8時,第一針接種比率91.5%,第二針85.6%,第三針僅及50%,這段時間內,仍有相當部份市民未打齊三針甚至兩針,若在這大半個月內出現新爆發,之前的努力便白費。

所以,希望政府「谷針」不可怠慢,一些處所如安老院舍等,最好盡量安排打針,目前11歲以下及70歲以上的人士,接種率仍低,11歲以下打了第二針僅47.99%,70歲為74.2%, 80歲或以上,只有54.15%,80歲或以上打了第三針的比率,更只有18.43%,而11歲以下及70歲以上正是最容易染疫並得重症的一群。

理論上,「疫苗通行證」5月31日實施第三階段後,所有合資格的市民均須接種第三針方可進入食肆或指定表列場所,因此到時相當比例市民已接種第三針,有一定的防禦能力,但也不表示就可安枕無憂,事實上總有人沒有打針,當局須加強巡查各種場所,以防漏網,最好是要求商場幫忙監察。

本港目前的抽查污水系統,個別大廈圍封強檢的做法,非常之有效,可繼續甚至增加資源,以更快找出隱形患者,檢測設施也要保留。現在部份新冠醫院及診所已取消指定,回復原本職能,相信若疫情續緩和,部份方艙醫院會拆卸,我們明白,不能長期把大量資源放在新冠上,因這將導致其他病患得不到醫療服務,而方艙醫院部份是借私人機構土地,須歸還,即使是公家地,在房屋資源緊絀的情況下,土地要適當運用,但港府也要為疫症隨時再出現作準備,以免如年初時措手不及,最重要是嚴密監察,防止爆發。

市民大眾也一定要與當局合作,接種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及使用疫苗通行證,防疫是公共衛生問題,不是政治問題,可幸經過兩年多,為「抗爭」不打針的情況已大減,市民已接受了戴口罩,大部份不抗拒「安心出行」,這是好現象。若希望早日重過正常生活,再約朋友飯聚去旅行,最重要是不再因爆疫而失業,官民就真的要「同心抗疫」。

期待香港市民往國內的免檢疫通關儘快實施!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鄭錦鐘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林鄭月娥

本周復活節假期前,特區政府創新科及工業局與貿易發展局舉辦的國際創科營商周舉行,展開連串創新科技展覽和論壇,看到報章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接受訪問,提及人工智能(AI)在香港應用屬短板,香港以往錯過了發展創新科技機會,現在要追上,而在貿易戰愈演烈的艱難時刻,創新科技相信香港打開新的出路。

特區政府一直以來注重創新科技發展,香港科學園、各大學也有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的研發,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更提設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當局在算力、算法、數據等方面下了不少工夫,未來沙嶺將發展國際數據園區,本港也成功研發香港首個語言大模型。

如何把AI落實到各行各業廣泛使用,是香港現階段面對的問題,也就是孫局長所說的「短板」。對具規模的機構來說,推動AI的使用較為容易,目前銀行、電訊公司等已有相當部份的工作由人工智能處理,醫療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進行醫療資訊的分析和預測,幫助醫生診斷,減省大量重複的行政工作。甚至飲食業,不少連鎖食肆都已使用手機掃描點餐,顧客由抗拒到習慣,對餐廳來說,減輕人手不足的壓力,還能利用 AI 技術,分析顧客的點餐數據,讓餐廳精準預備食材,飲食業使用人工智能也愈來愈普遍。

不過,對中小企業而言,真正落使用人工智能相信不多,這除了牽涉本的投資,也涉及人力的投入,市場有一些免費的人工智能模型,然而這也需要企業本身有人員具備這方面的知識,把這些模型應用到具體業務上。除了缺乏相關人才問題,不少企業也可能未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好處,也就沒有太大動力探索使用人工智能。

香港推動人工智能,似乎有碎片化的現象,大學和科學園有不少AI產品,但作為對科技認識不多的中小企,卻不知如何去找合適的模型,也不知要投資多少,會否遇上網絡安全問題。當局可考慮建構支援樞紐,設立專項基金資助企業升級轉型,推動人工智能在香港的應用。

創新科技不只是人工智能,本周的創新科技展覽展不少創科產品,貿易戰愈演愈烈,香港必須謀求更多出路,即使從事傳統的進出口經貿,也要不斷求變,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勇在世界互聯網大會峰會中表示,中國政府將全力支持香港融入全球數字化發展,相信國家香港創新科技發展,特別是在應用方面。

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勇(左)與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右)。

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勇(左)與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右)。

冀望當局政策更切實解決企業應用創新科技的痛點,企業本身也要跨出一步,科技包括人工智能的應用是大勢所趨,總要投入人力物力發展,才不會落後於人。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陳健平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