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對下任政府期望(6)

博客文章

對下任政府期望(6)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對下任政府期望(6)

2022年05月07日 07:00 最後更新:05月13日 12:05

要有團結合作的團隊

明天就是行政長官選舉日,香港很快就會產生新一任行政長官,如無意外,李家超先生可順利當選,而大眾注意力,也開始從特首施政理念,轉向管治團隊,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過往多任特首,核心管治團隊並不和諧,特別是特首和政務司司長之間,甚或出現明爭暗鬥,影響政府的團結。

最突出是回歸之初的第一任特首,董建華任內,委任陳方安生為政務司司長,陳太差不多公然與董生對抗,最後董生任期未滿,陳太就要離開,換上曾蔭權為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任內的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和唐英年,許仕仁因貪污罪成入獄,至梁振英年代,林鄭月娥任政務司司長,特首與政務司司長之間的分岐又再表面化,到了梁振英執政後期,林鄭似乎不介意把矛盾公開,後來林鄭出任特首,時任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提早離職,政圈時有議論,說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和特首之間都不太咬弦。

我覺得政府高層的團隊精神十分重要,特別是特首和政務司司長之間,若經常明爭暗鬥,你拖我後腿,我拉你衣袖,這樣許多時也會事半功倍。所以希望李家超先生出任特首後,挑選政務司司長,最好找一個與他合拍的人,以免又出現特首與政務司司長之間的鬥爭,李家超先生都講過,香港許多事情都要馬上解決,慢不得等不來,核心管治團隊要減少內鬥,推動政策,香港問題才能解決。

此外早前有提及架構重組,新增政務司副司長及財政司副司長,也會增設新的局長及副局長職位,我認為政府開這些新職位務必審慎,以副司長為例,是不是需要兩個那麼多? 開一個副司長職位,每月數十萬薪金,一年數百萬就花掉了,增設之後,是否真的可提升政府效率? 還是只多了一層架構? 更架床疊屋? 這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事實上,現在香港經濟環境不算好,無論做生意還是打工,也覺得搵食艱難,政府最近公布香港首季本地生產總值預先估計數字,第一季經濟按年實質下降4%,遜於市場預期的1.3%,外匯基金首季投資虧蝕550億元,港元近期更偏向弱方保證,在美國大幅加息、俄烏戰爭持續的背景下,無論投資環境還是經濟環境,都極可能今年內明顯轉差,俄烏戰爭導至能源和糧食出口供應大降,不少經濟學者都預期,今年年底糧食價格或飛漲。

1998年至2003年的經濟低潮,記憶猶新,當時樓市崩潰,港府收入大減,社會上失業及貧窮人口大增,支出暴升,以至連年赤字,政府苦無辦法增加收入,領展上市,就是政府套現增收入、減輕公共支出之舉,雖然一方面是還富於民,但另一方面令小店無位置生存,加劇貧富懸殊,這個社會代價就在之後十多年償付,引發反高鐵及其後潛藏民間的反政府情緒。

曾有報導指李先生智囊團考慮為明日大嶼發債融資,認為發債支持基建非新鮮事,機場三跑都是發債,然而,三跑造價1415億元,明日大嶼造價高達6240億元,是三跑的4.4倍,三跑發債時香港經濟及投資市場俱向上,現在則是向下,一旦樓市下滑,港府面臨土地賣不到好價錢,收入馬上就大受威脅,到時候就會如當年時任財政司司長的唐英年先生所說 : 須加稅來還債。

李家超先生講了不少鴻圖大計,我們期望來屆政府團隊真正團結實踐政綱,但架構不宜膨脹,支出更要審慎。

李家超先生講了不少鴻圖大計,我們期望來屆政府團隊真正團結實踐政綱,但架構不宜膨脹,支出更要審慎。

使用公帑須慎之又慎,不要給人一種感覺 ,就是不斷開位,花錢如流水,我支持李家超先生講的以結果為目標,新一屆政府要做出結果,達成實效, 做市民看得到的實事,政府高層架構,並不是愈膨脹愈好,而高瞻遠矚的政府,不僅指鴻圖大計,更指防患未然。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會長嚴玉麟




太平人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本周復活節假期前,特區政府創新科及工業局與貿易發展局舉辦的國際創科營商周舉行,展開連串創新科技展覽和論壇,看到報章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接受訪問,提及人工智能(AI)在香港應用屬短板,香港以往錯過了發展創新科技機會,現在要追上,而在貿易戰愈演烈的艱難時刻,創新科技相信香港打開新的出路。

特區政府一直以來注重創新科技發展,香港科學園、各大學也有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的研發,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更提設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當局在算力、算法、數據等方面下了不少工夫,未來沙嶺將發展國際數據園區,本港也成功研發香港首個語言大模型。

如何把AI落實到各行各業廣泛使用,是香港現階段面對的問題,也就是孫局長所說的「短板」。對具規模的機構來說,推動AI的使用較為容易,目前銀行、電訊公司等已有相當部份的工作由人工智能處理,醫療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進行醫療資訊的分析和預測,幫助醫生診斷,減省大量重複的行政工作。甚至飲食業,不少連鎖食肆都已使用手機掃描點餐,顧客由抗拒到習慣,對餐廳來說,減輕人手不足的壓力,還能利用 AI 技術,分析顧客的點餐數據,讓餐廳精準預備食材,飲食業使用人工智能也愈來愈普遍。

不過,對中小企業而言,真正落使用人工智能相信不多,這除了牽涉本的投資,也涉及人力的投入,市場有一些免費的人工智能模型,然而這也需要企業本身有人員具備這方面的知識,把這些模型應用到具體業務上。除了缺乏相關人才問題,不少企業也可能未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好處,也就沒有太大動力探索使用人工智能。

香港推動人工智能,似乎有碎片化的現象,大學和科學園有不少AI產品,但作為對科技認識不多的中小企,卻不知如何去找合適的模型,也不知要投資多少,會否遇上網絡安全問題。當局可考慮建構支援樞紐,設立專項基金資助企業升級轉型,推動人工智能在香港的應用。

創新科技不只是人工智能,本周的創新科技展覽展不少創科產品,貿易戰愈演愈烈,香港必須謀求更多出路,即使從事傳統的進出口經貿,也要不斷求變,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勇在世界互聯網大會峰會中表示,中國政府將全力支持香港融入全球數字化發展,相信國家香港創新科技發展,特別是在應用方面。

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勇(左)與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右)。

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勇(左)與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右)。

冀望當局政策更切實解決企業應用創新科技的痛點,企業本身也要跨出一步,科技包括人工智能的應用是大勢所趨,總要投入人力物力發展,才不會落後於人。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陳健平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