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接種新冠疫苗會導致死亡?

博客文章

接種新冠疫苗會導致死亡?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接種新冠疫苗會導致死亡?

2021年06月02日 07:00 最後更新:11:22

新聞不時有報導接種新冠疫苗後死亡的事件,這些報導令一些市民卻步,不敢接種疫苗。那麼,讓我們看看有關數據,以免因誤解而不接種或延遲接種,有可能最終受到感染和發生嚴重併發症,到時後悔莫及。

自新冠疫苗接種計劃開始以來(即由 2021年 2月26日開始),截至 2021 年 5月16日,共接種了約 196 萬劑新冠疫苗,當中約117萬人接種至少一劑。

由 2021 年 2 月 26 日至 5 月 16 日, 衞生署共接獲20宗死者在離世前14日內曾接種新冠疫苗的死亡個案,年齡介乎 43 至 80 歲。基於臨床數據及初步解剖發現, 這些個案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缺血性心臟病。根據香港法例第 599K 章《預防及控制疾病(使用疫苗)規例》就監察有關疫苗接種異常事件的要求而成立的「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就現有的資料檢視有關個案,包括考慮病者的病況及病歷、相關臨床數據、該疫苗相關的資料及初步解剖發現,並基於世界衞生組織的算法流程進行因果關係評估。直至2021年5月16日,專家委員會已總結其中五宗死亡個案的因果關係評估,認為與新冠疫苗接種的因果關係不一致(即沒有因果關係)。至於其餘的 15 宗個案,專家委員會初步認為他們的死亡與新冠疫苗接種並沒有因果關係。然而,專家委員需研究全面解剖報告後才總結其因果關係評估。

根據本地的死亡率數據,在 2019 年同期(即 2 月26 日至 5 月 16 日),在 40 歲或以上的人口當中,因為心臟病及缺血性心臟病的死亡率分別為每十萬人 32.8 宗和每十萬人 19.2 宗。這些死亡個案均在未有新冠疫苗前發生。

事實上,每天均有不同急性疾病的人士需要入院接受治療或死亡。當疫苗接種計劃開始後,患有急性疾病的人士將會有部分人曾經接種疫苗。

本文數據取自香港新冠疫苗的安全監察報告(截至 2021 年 5 月 16 日)。請前往以下連結獲取最新報告: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tc/doc/Safety_Monitoring_of_COVID-19_Vaccines_in_Hong_Kong.pdf

衞生署  健康促進處




衞生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疫苗

首批3名非本地培訓牙醫上月加入衞生署工作,署方預計再有9名已獲聘書的非本地培訓牙醫在本季加入。

衞生署。 政府新聞處圖片

衞生署。 政府新聞處圖片

新加入的非本地培訓牙醫黎頌基已有34年臨床經驗,曾在英國及澳洲工作,因家庭因素及與本港有深厚情感去年回流香港,他說加入衞生署一個月已很快適應,因本地設備完善,與海外相似。另外兩位非本地培訓牙醫,均有在內地工作經驗,由於家人關係等因素而選擇回港發展,他們認為容易融入香港工作環境。

當局去年完成修例,為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牙醫開闢新途徑後,衞生署開展全球招聘,共接獲90多份非本地培訓牙醫申請,經遴選後向12人發出聘書,當中3人已獲有限度註冊並已到衞生署上任。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衞生署牙科服務主任顧問醫生許美賢表示,餘下9位獲聘書人士,來自內地,英國,澳洲,西班牙及南非等。她表示,新招聘途徑可協助在香港出生但到外地工作的牙醫重回香港服務。接獲的申請中,署方曾面試50多人,會考核申請者的廣東話及英語能力,因為牙醫要與病人溝通,並要做到專業溝通及醫學用詞的理解及表達,又透露目前仍有約80個牙醫職位空缺,佔整體編制約兩成。

牙科顧問醫生李筱雯表示,牙醫希望取得工作上的滿足感,相關非本地培訓牙醫工作5年後可考取執業試,之後可選擇到公營或私營機構工作,認為對本港整體有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