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藝潮「+VE/-VE」展覽
展出約60幅屬於香港的「疫作」
一批記載香港藝術界以至整個社會一段不平凡歷史的重要藝術作品
新藝潮將於2020年7月31日至8月31日期間,在觀塘SML大廈二樓舉辦為期一個月,名為「+ve/-ve」展覽,展出超過40位香港藝術家,因COVID-19新冠肺炎觸發而創作的作品。
COVID-19全球性的世紀疫情,人類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共同抗疫,亦是共同經驗,發展出一段共同的歷史。疫症造成生命和財產的損失,打亂了生活習慣,特別是社交隔離政策,然而在種種負面(-VE)影響和挑戰下,新的思維方式與機會也從中萌生,人類在獨處中從新思索人生的價值與方向,尋求新的工作與生活方式,在逆境中找到正面(+VE)的力量。
近半年疫情,藝術家對未來的領悟、啟發、反思,促成他們創作出各具特色及風格的作品。陳育強的作品《那一棵紅樹》,在仿如人體的棕色地塊上,心臟位置一棵火焔般的紅樹拔地而起,畫面充滿張力。本地畫家及香港中文大學兼任講師鍾大富的「向醫護致敬」的岩彩畫。劉以鬯認為「香港人的快樂都是紙紮的,但是大家都願意將紙紮的愛情當作真實」,Kasper Forest以一對紙紮情侶,設背景於香港各大地標,系列名為《金童玉女》The Ghost City,映照出疫情下的香港,街上無人,鬼魅出沒。李欣儀作品「Study of Spaces and System」,U型水管貫穿家家戶戶,被困的人物在家中來回踱步、或坐或立,一派不安。張展恒的水墨拼貼多媒體創作「病毒球計劃:黑白實驗」,一個個重叠的圓形球體,一圏又一圈擴張開來,或明或暗。胡浚諺近年以百合為題,2019新藝展出凋零凄美的百合,令人驚艷。「+VE/-VE」將展出其新作「杯中百合」,沒莖沒葉沒空間,是疫情中人們的境況﹖Tamera Bedford(泰梅蘭)油墨混合媒體作品「Once I Was You (Love in the Time of Covid-19)」,是當代傾城之戀﹖
新藝潮總監邢珠迪表示︰「培育新世代藝術家及提供平台推廣是新藝潮的使命之一。鑑於過去半年藝文界受疫情影響下,全球藝術市場、博覽會都被迫暫停或改以網上形式展示,對藝術家的創作、前路等問題引起沖擊、思考,與此同時亦啟發他們創作。舉辦是次銷售展覽,除了提供平台讓一班藝術家以藝術作品帶我們回顧過去,也帶我們走出疫境,發放正能量外,也期望能推動藝術市場,幫助藝文界重上正軌。是次的銷售作品價格豐儉由人,價錢由數百元至數萬元不等。我們希望由普羅市民至收藏家,都能夠欣賞及支持這一批記載香港藝術界以至整個社會一段不平凡歷史的重要藝術作品。」
新藝潮「+ve/-ve」同時舉辦網上展覽,展出更多參展藝術家的作品,網址﹕https://www.artnextexpo.com/
UncleBus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香港出版總會今年在文創產業發展處資助下,將於4月至6月舉行「2025香港閱讀+」,涵蓋多項閱讀文化體驗活動,並與深圳市委宣傳部加強合作,在推動「深港共讀」的基礎上,展出深圳提供的書籍及提供深圳非遺工作坊,推動全城閱讀氣氛,讓展出的圖書資源更加多元化,推動全城閱讀氣氛。
香港出版總會會長暨「2025香港閱讀+」籌委會主席李家駒博士,BBS,JP(中)、香港出版學會會長葉佩珠女士(右四)、文創產業發展處總監(建築、印刷出版及推廣)戚芷筠女士 (右六)與一眾「2025香港閱讀+」文化委員及籌委會成員大合照。
重點活動將在4月18日至27日於沙田新城市廣場舉行,以「最美的書」為主題,設有專題書展、作家及名人分享、購書專區以及電子閱讀體驗區,同時亦與深圳閱讀月組委會合作,舉辦「共讀雙城:港深聯展」活動,展出深圳和香港提供的精選繪本,和舉辦合共37場親子活動及工作坊,促進市民的閱讀興趣,鼓勵家庭共同參與閱讀。為深入社區,「2025香港閱讀+」亦會舉行為期一個月的「流動漂書車」活動,深入屋苑、中小學校和不同地區的公共空間,推廣書籍分享與知識承傳。
「2025香港閱讀+」重點活動將在4月18日至27日於沙田新城市廣場一期舉行。
市民跟往年一樣可閱讀心儀書籍。
今年大會亦將親子活動及工作坊的規模增至37場,適合一家大細參與。
小朋友可在工作坊中學習自製繪本。
親子工作坊內容豐富,小朋友可體驗世界文化遺產小手作等活動。
小朋友可即埸觀看到書中的細節。
各地知名作家分享,故宮館藏畫作復刻版展示國寶之美
「2025香港閱讀+」為今年「香港悅讀周」及「香港流行文化節」的節目之一,香港出版總會將聯同康樂文化事務署於4月19日舉行「香港悅讀周2025暨2025香港閱讀+」啟動禮。而在4月19及20日舉行的主舞台活動,更邀請到多位海內外作家分享,包括《曾國藩大傳》的內地作者林乾、2024剛出版《等一切風平浪靜》的內地作者劉同及《波波鼠美食團》的韓國作者文寀賓。
同時,為延續去年香港參與深圳讀書月,其中包括「故宮館藏 X 香港非遺」主題展覽的成果,以及響應2025年「香港全民閱讀日」,「2025香港閱讀+」將會在4月18至27日期間,於沙田新城市廣場三期中庭重置上述主題展覽,展示八幅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精美畫作的復刻版及近50件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作品,供公眾免費欣賞。展覽將展示由香港非遺技藝傳承人製作的傳統服裝和手工藝品,部分作品的靈感來自宋代畫家王希孟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圖》,藉此促進公眾欣賞優秀的中華文化。
活動邀請多位本地作家/ 嘉賓分享。
活動邀請多位海外作家(韓國/ 美國)分享。
活動邀請多位內地作家分享
市民可於現場以優惠價購買心儀書籍。
VR AR呈現未來閱讀形態
重點活動設有電子閱讀體驗區,讀者可以通過VR、AR及領讀機械人等體驗閱讀,還可飽覽香港公共圖書館電子資源服務。香港出版總會理事周晟先生表示,未來的閱讀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因此設置「電子閱讀體驗區」,旨在利用VR、AR等多種數字科技呈現未來的閱讀形態。
活動設有電子閱讀體驗區,參與者可飽覽香港公共圖書館電子資源服務。
讀者可以通過VR、AR體驗閱讀。
香港出版總會理事周晟先生
周晟先生指,此次VR、AR閱讀體驗以城中熱話大熊貓為主題,讓讀者用VR眼鏡看到大熊貓,與大熊貓進行互動,同時亦提供與大熊貓相關的電子閱讀書,「用科技捕捉生活熱點,讓小朋友用VR、AR互動方式接觸閱讀的概念。」
領讀機械人現身互動。
領讀機械人現身互動。
深港「共讀雙城」同推全民閱讀 以繪本延續合作
香港及深圳兩地自2023年香港首次參與「深圳讀書月」起,一直致力深化雙城合作以推廣閱讀。此次「香港閱讀+」再次邀請深圳市委宣傳部參與,透過專題書展中的「共讀雙城:港深聯展」,展出香港和深圳提供的精選繪本,讓更多讀者欣賞到兩地的作品。
「共讀雙城:港深聯展」展出香港和深圳提供的繪本。
香港出版總會會長李家駒博士,BBS,JP
李家駒博士,BBS,JP指出,香港與深圳關係密切,深圳是全國唯一為全民閱讀立法的城市,由市政府牽頭帶動全城閱讀風氣。深港合作可以進一步將全民閱讀恆常化,「我們可以邀請深圳一些作家大師來港,介紹給香港讀者;同時也可以將香港的作家圖書引入深圳。」
香港出版學會會長葉佩珠女士。
「共讀雙城:港深聯展」展出精選繪本。葉佩珠女士表示,此次參與展出的繪本來自深港兩地,「繪本內容直接,不容易受到繁簡體字影響,亦不需要有太高知識門檻,是一個比較好的起點,容易讓大家認識兩地的城市文化。」
「共讀雙城:港深聯展」展出精選繪本。
社區及校園「流動漂書車」 以書換書增進社區交流
為促進全民閱讀,「2025香港閱讀+」還將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流動漂書車」活動,走訪港九新界的中小學,並前往不同屋苑及各類公共空間。漂書車除有香港出版圖書外,部分書籍還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提供,參與者可以隨意挑選喜歡的書籍,並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書籍。4月18至21日復活節假期、以及26日至27日,「流動漂書車」將特別停泊於沙田大會堂附近,方便大眾參與「2025香港閱讀+」活動及「一書換一書」漂書活動。
「流動漂書車」以書換書增進社區交流。
參與者可以在「流動漂書車」隨意挑選喜歡的書籍,並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書籍。
「2025香港閱讀+」重點活動
日期:2025年4月18日至27日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9時
活動地點:
主舞台:沙田新城市廣場一期中庭 (L3)
專題書展:沙田新城市廣場一期 羅馬圓型獻技場(L1)
親子閱讀區及工作坊: 沙田新城市廣場一期西翼(L1)
購書專區:沙田新城市廣場一期東翼(L1)
「故宮館藏X香港非遺」香港延展:沙田新城市廣場三期中庭 (L1)
節目查詢:9188 0978/hkreadingcarnival@gmail.com
免責聲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僅為本項目提供資助,除此之外並無參與項目。在本刊物/活動內(或由項目小組成員)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均不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創產業發展處、「創意智優計劃」秘書處或「創意智優計劃」審核委員會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