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周一離世,擁有投票權的樞機已齊集教廷,即將在「閉門會議」選出新教宗,一場「教宗選戰」亦揭開序幕。年過90的「黃底」樞機陳日君因已超齡,無緣投票,但他本性好鬥,仍發晒爛渣,指會議安排得太早,較遠地區的樞機趕不及赴會,特別是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他沒講白不滿的真正原因,合理推測是,這令他沒法游說周主教投票給誰,連唯一影響選舉的機會也沒有。
陳日君一直是反華鷹派,並與黎智英關係曖昧,與教廷內推動中梵友好的當權派不和,故被邊緣化,成為局外人。他心有不甘,藉今次「教宗選戰」安排發爛渣。
陳日君對「教宗選戰」的結果如此緊張,因為其對頭人、現任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是熱門人選,若成功成為教宗,將有利加快中梵建交,而這正是陳日君最反對的。他雖有心,無奈螳臂難以擋車,皆因他早就被教廷邊緣化,近年幾次遠赴羅馬求見教宗,都慘吃閉門羹,明顯已失勢,對這次選戰只能做個酸溜溜的旁觀者。
陳日君一直都是反對中梵和好的「鷹派」,這不僅是一種態度,背後還有複雜的政治脈絡,最明顯的一條線,是他與黎智英近乎砂煲兄弟,多年來共收了對方逾2千萬元私人捐贈,至今已是一盤未解的離奇帳,而他與一批西方反華政客亦往來甚密,不斷暗通款曲。因為其反中立場鮮明,與教廷內主張中梵友好的一派長期不和,多次針鋒相對,而他最不滿的人物之一,正是今次有機會成為教宗的現任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
今次教宗選舉的熱門人選、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曾被陳日君尖銳抨擊,指他向北京妥協。不過陳日君對選舉結果並無絲毫影響力。
以下一件事清楚顯露了兩人的矛盾。中梵有關內地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於2018年簽訂,到2020年雙方同意續簽兩年,陳日君當時強烈不同意這協議,認為中國政府可利用協議作為「工具」,打壓地下教會。他為了面陳反對意見,並要求教廷就《香港國安法》發聲,親身遠赴羅馬,求見教宗方濟各,但等了足足3天,仍未獲接見,等於請他吃閉門羹,他大感冇癮,只好悻悻然離開。
他其後向反華媒體訴怨,並披露了一些所謂「教廷內幕」,指教廷主政人物其實不是教宗,而是國務卿帕羅林樞機,此人屬於當權派,一直推動「與北京妥協」的政策。陳日君認為,正因為這派大力倡導中梵建交,以至教廷對《香港國安法》實施也沒有強烈發聲。
陳日君沒有說錯,中梵建立友好關係、邁向建交,當時已成為教廷的主流路綫,所以2018年雙方簽訂內地主教任命臨時協議前,陳日君完全看不到協議內容,更沒有聽他意見,把他當作局外人。2022年5月,他因出任「612人道支援基金」信託人遭拘捕,教廷國務卿帕羅林回應傳媒詢問時直言,這不會影響中梵主教任命臨時協議的續約工作。意思是,陳樞機被捕事件,無礙中梵發展關係,說得俗些,就是「當佢冇到」。
教廷把陳日君排於局外,乃理所當然,這位非常樞機政治癮極大,由「佔中」到「黑暴」,一直與西方和香港的反中亂港人馬埋堆,特別與黎智英關係曖昧,再不是單純的神職人員,如讓他介入教廷决策,只會破壞中梵關係正常發展,而這正是西方「鷹派」和台灣綠營最想達到的目的。
以陳日君的所作所為,包括獲黎智英數千萬元離奇捐款,他免於牢獄之災已屬萬幸,還是收手隱於市,安享晚年吧。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加拿大將於下周一舉行大選,如何應付「暴君」特朗普,成了選舉中心議題,自由黨黨魁、總理卡尼因敢於企硬,與國民同仇敵愾,暫時領先保守黨3.6個百分點,但選情拉得很緊。在大風波中,發生了一場與香港有關的小風波,就是參選的「通緝犯」鄭敬基揚言受到「跨境鎮壓」,捕風捉影指中方干預競選,更將火頭燒到卡尼身上。一些亂港組織同時趁機大造文章,還向一名自由黨華裔候選人放冷箭,指他10年前曾去北京觀看閱兵,據此斷言他參選是「中方干預選舉」,可笑到極。
「通緝犯」鄭敬基出戰加拿大大選,撩起「跨境鎮壓」風波搶票,對事件上綱上綫,大肆渲染,一位親華候選人亦中冷箭。
鄭敬基原是二三綫藝人,因在反修例動亂中「黃到出汁」,2020年7月遠走加拿大,但不死心繼續推動「時代革命」,於去年底被警方國安處通緝。在當地政圈的反華氣氛下,他被通緝反而令政治身價上升,旋即被保守黨睇中,捧他在港人聚居的多倫多「當河谷北」選區出選。他亦躊躇滿志,夢想一朝揚威晉身國會,而一批亂港組織則從旁搖旗吶喊,為他造勢。
保守黨及其助選團都知道,因為他是通緝犯,如能營造「中方跨境鎮壓」的疑雲,對他爭取「黄底」選民將十分有利。
機會終於在月前出現,另一華人聚居選區的候選人蔣振宇,在一次聚會中講笑說,如有人把鄭敬基帶到領事館,就可拿到百萬元獎賞。本來他只是口多多,搞搞小幽默,卻被鄭敬基和「黃友」組織捉住大做文章,將這段話渲染為「中方干預加拿大選舉的手段」,他更呼籲卡尼取消其資格。
事後蔣振宇團隊即時承認,這句話原意只是幽默,有欠思慮,對此感到後悔,而他本人亦一再道歉。卡尼也隨即作出回應,表示已向鄭致歉,不過蔣振宇仍將繼續參選。由此可見,成件事只是個人的低級錯誤,卡尼亦不覺得事情嚴重,不過鄭敬基和「黄友」組織卻死咬不放,繼續挑動「跨境鎮壓」爭議,明顯藉此搶票。
其後蔣振宇為免影響自由黨選情,退出了選舉,由曾任加警隊警司的源值勉接替做候選人。支持鄭敬基的「黃友」組織當然不肯罷休,有人起了他的底,指他曾於2015年去北京觀看抗日勝利70周年閱兵。本來海外華人參加這類活動極之平常,而他當時亦已得到警隊批准,但反華媒體和組織卻給他扣上大帽子,指他與北京有密切關係,顯示中方透過他干預選舉云云。
與此同時,鄭敬基及其團隊又大吹大擂,說社媒平台上出現不利他的訊息,煞有介事指平台有中方背景,顯然繼續「玩」競選策略。支持他的保守黨和一些鷹派政客,也緊密呼應,藉此攻擊對手自由黨。
鄭敬基和「黃友」組織向來擅於製造假象,總會有一班偏執的人相信,不想這畢竟只是一場小風波,影響不了選舉大局。現時選民的焦點,主要在加拿大如何抵抗「侵侵強權」,這方面,自由黨仍然略勝一籌。
自由黨黨魁卡尼一直擺出強硬形象,表示如果當選,將刺激國內經濟,令加拿大有足夠力量與美國談判,短期內不急於達成協議。他的最大目的,是取得人民授權,來全力應付特朗普。
自由黨黨魁、總理卡尼也被風波波及,不過今次大選的焦點是「抵抗特朗普」,鄭敬基這場小風波影響不了大局。
卡尼完全捉準了路,「暴君」特朗普肆意欺凌加拿大,已觸發加民衆前所未有的民族主義激情,「大敵」美國當前,對中國反而偏向友好。
政治大氣候的轉變,顯然不利於靠「反中亂港」討選票的鄭敬基,故我對他亦睇低一綫。結果是否如此,周一大選之後便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