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4公司疑呃2000萬元百分百擔保貸款 6人被捕據悉涉網媒「Channel C」母公司

社會事

4公司疑呃2000萬元百分百擔保貸款 6人被捕據悉涉網媒「Channel C」母公司
社會事

社會事

4公司疑呃2000萬元百分百擔保貸款 6人被捕據悉涉網媒「Channel C」母公司

2025年04月17日 13:11 最後更新:13:17

警方偵破詐騙政府「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的案件,拘捕6名男女,涉及4間公司的申請,被捕人分別是申請貸款公司的董事和關聯公司的董事和員工,涉及詐騙金額約2000萬元。

警方是在4月16日採取行動,被捕3男3女年齡介乎29至45歲,當中兩人是夫妻關係,涉嫌「串謀詐騙」及「詐騙」罪。行動中警方搜查涉案公司辦公室、被捕人住所,檢獲銀行文件、銀行卡、支票簿及電子設備。

更多相片

Channel C FB圖片

Channel C FB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案調查組總督察莫麗瓊

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案調查組總督察莫麗瓊

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蔡建恒

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蔡建恒

據悉4間涉案公司包括有工程、科技及媒體製作公司等,其中行動中涉詐騙金額最高(900萬元)為一間媒體製公司,旗下主要業務是營運本地網上媒體Channel C。

Channel C FB圖片

Channel C FB圖片

翻查公開資料,Channel C多次傳出入不敷支,並在2023年6月宣稱公司資金僅夠營運1個月,呼籲讀者付費訂閱及在網上眾籌。有媒體披露Channel C不僅拖欠員工薪資及將員工解僱,管理層更把籌得及本應用於營運的資源,挪作己用。早前報導指有Channel C前員工於網上發文控訴被欠薪,亦有前員工向勞工處報案追討欠薪。

「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劃是政府因應早年疫情影響,於2020年推出以舒緩中小企營運壓力,由政府作擔保,上限為900萬元。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案調查組總督察莫麗瓊表示,其中兩間公司為符合申請計劃中貸款條件,即單月營業額比前季度(即3個月)平均營業額下跌最少三成,有被捕人利用所註冊的其他公司的銀行賬戶,轉賬給申請貸款的公司,持續3個月,誇大其營業額。在3個月後停止轉賬,以致營業額下跌超過三成,以符合申請要求。調查得知轉賬並不涉及實際營運。

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案調查組總督察莫麗瓊

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案調查組總督察莫麗瓊

另外兩間涉案公司董事同樣代表公司申請貸款,在申請文件中警方發現偽造銀行月結單及出入賬紀錄,讓人相信有實質營運。

當4間公司成功申請貸款,並存款到公司銀行戶口後,即在短時間內以現金提走,有部分轉賬到被捕人私人賬戶、或他們其他公司戶口。警方會積極追查有關資金流向,亦會對收取資金人士進行財富調查,調查仍在進行中,不排除會有更多人被捕。

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蔡建恒表示,警方強列譴責不法之徒,以欺詐手段騙取政府貸款,定必追究欺詐行為。警方會繼續與持份者,包括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銀行業界、監管機構及強積金信托人保持緊密合作,交換情報,就可疑申請作主動、全面及深入調查,將騙徒繩之以法。

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蔡建恒

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蔡建恒

警方提醒市民以及企業,干犯串謀詐騙罪、欺詐罪及使用虛假文書罪,均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判處監禁14年,市民切勿因一時貪念鋌而走險,以身試法。

警方展開代號「謀攻」的執法行動,以詐騙及洗黑錢等罪拘捕503人,牽涉404宗騙案及科技罪案,涉及款項15.6億港元。今次行動是和內地反詐中心及內地公安合作交流情報的另一成功例子。

財富情報及調查科高級警司呂智豪表示,警方留意到兩個活躍於內地和香港的犯罪集團,用跨境方法清洗香港及內地騙案贓款。其中第一宗案件,財富情報及調查科與內地公安留意到自2024年底,一個跨境犯罪集團以假冒官員及假冒客服方式,欺騙內地受害人的銀行記帳卡資料。然後,集團主腦會從內地各省招募傀儡,然後分批帶他們經陸路口岸來香港,並為傀儡提供賓館住宿。

財富情報及調查科高級警司呂智豪

財富情報及調查科高級警司呂智豪

留港期間,集團主腦會指示他們到不同珠寶店,以內地記帳卡的資料,透過電子支付方式購買黃金金飾,金額由幾萬至數十萬不等,從而清洗來自內地的犯罪得益。其後他們會將黃金金飾交予犯罪團伙處理。經調查後,發現該集團涉及240宗於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發生的內地騙案,涉案金額高達1,850萬元人民幣。

至4月8日,警方與內地公安聯手執法,公安在內地以詐騙罪拘捕17人,包括集團主腦及曾經來港買金飾的集團成員,本港警方同日亦拘捕3名剛買黃金的成員,成功瓦解一個跨境犯罪集團,在他們身上檢獲34件黃金金飾,總值約83.6萬港幣。兩名被捕人各被暫控一項「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案件已於4月11日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還押至7月4日再提訊。餘下的被捕人,已獲准保釋候查,須於5月下旬向警方報到。

另一宗案件就涉及一個跨境犯罪集團會安排內地人士分批帶內地傀儡經陸路口岸到港,集團會向他們提供虛假文件,例如內地銀行文件、工作證明及電費單等,讓傀儡到本地銀行開設戶口。

4月10日至4月15日期間,財富情報及調查科與內地公安聯手展開執法行動,首先在內地搗破一個製造假文件工場,拘捕12名人士,其後本港警方拘捕4名本地人士,分別2男2女(20至50歲),報稱職業為運輸人士,售貨員,家庭主婦等。行動中檢獲6部電話,4張銀行卡等。4名被捕人士為本地傀儡户口持有人,涉及9宗本地投資騙案,當中包括求職騙案,假冒官員及假冒客服案件,總值約港幣106萬騙款。4名人士以洗黑錢罪被捕,目前己獲准保釋候查。

犯罪團伙涉及於2023年12月至2025年4月期間發生的61宗本地騙案,涉及金額達2670萬港幣。而集團所開立的傀儡戶口用來收取騙款。警方與26名潛在受害人聯絡,通知他們正在受騙。他說,其中一名來港讀書的內地研究生正在過數至可疑戶口,當警方用電話及拍門方式聯絡這名留學生時,對方最初拒絕相信,經過警方長時間解釋及與他分享許多最新騙案手法時,對方才恍然大悟,得知自己已墮入假冒官員的陷阱,警方及銀行成功為研究生攔截了30多萬港幣款項。

另外,商業罪案調查科亦偵破一宗集團式騙案,商業罪案調查科警司馮培基指,騙徒以「年輕貌美及事業有成」作人物設定,透過話術及人工智能換臉技術製作的虛擬相片或視頻,連日發放給受害人,贏取他們的信任,達至「洗腦」效果,經過連日噓寒問暖及炫富之後,集團成員以「零風險賺快錢」為招徠,誘使受害人在虛假電商平台開網店「創業」,去售賣虛假電商平台網店內的商品,包括電腦設備和電話等,以轉售賺取可觀差額。

商業罪案調查科警司馮培基

商業罪案調查科警司馮培基

為了增加電商平台可信性,犯罪集團會製作虛假流量及大量客戶訂單。會假扮電商平台客服,要求受害人以虛擬貨幣「充值」,用作購買並在網店轉售該平台商品,店內的商品以及訂單根本是虛構,受害人亦都不會另外取回本金,最終創業夢成空,血本無歸。

當商業罪案調查科掌握以上的情報及作出深入分析後,2025年4月10日深夜,採取搜查及拘捕行動,搗破這個位於荃灣一間工業大廈的詐騙中心。以「串謀詐騙」罪拘捕7男4女(20歲到37歲),部分人有黑社會背景。

行動中警方檢取合共價值超過二百萬元懷疑犯罪得益,包括名貴手錶及跑車。警方相信犯案集團營運一段時間,個多月之前始搬到該詐騙中心。初步估算,詐騙集團每日平均接觸大約100名潛在受害人,估計每位受害人損失約港幣五至十萬元,每星期的騙款會高達一百萬。

警方表示,2024年共接獲44480宗詐騙案,損失金額逹港幣91億5千萬。當中,網上騙案達27485宗,佔全部騙案大約六成,損失金額港幣49億2千萬。而網上騙案首當其衝的是網上購物騙案,約11559宗,其後為網上投資騙案3930宗、網上求職騙案3853宗,以及釣魚騙案2731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