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甯漢豪:北都發展積極探討「按實補價」

政事

甯漢豪:北都發展積極探討「按實補價」
政事

政事

甯漢豪:北都發展積極探討「按實補價」

2025年04月02日 09:26 最後更新:11:24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要有破格思維提速北部都會區發展,將有更多措施出台便利市場參與。政府正積極探討「按實補價」概念,激活市場,讓更多企業參建北部都會區。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首批試點工程專業的職稱評價順利完成,是有開創意義的里程碑,體現了國家對香港專業人士的支持和關愛,是極大的鼓舞。(甯漢豪網誌)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首批試點工程專業的職稱評價順利完成,是有開創意義的里程碑,體現了國家對香港專業人士的支持和關愛,是極大的鼓舞。(甯漢豪網誌)

甯漢豪接受《文匯報》專訪時提到,由於近年一直強調香港缺乏足夠土地,因此應地盡其用,「最好在地契上把可容許的樓面面積寫到最盡,補地價自然也要按最盡的金額去補。」然而,不少企業反映經濟環境不斷變化,就算願意入場發展土地亦未必第一步就用盡最高樓面面積,因此發展局提出研究「按實補價」概念的可行性,即容許發展商無須按最高樓面面積進行大額補地價,而是按實際興建面積釐定補地價。

她說,推行「按實補價」表面看來並不困難,但如發展商在大廈建成後把業權拆售,日後業權分散未必容易讓業主有共識修訂地契再補價以盡用餘下的樓面面積,「這樣就會令該塊地可能一段很長時間都不能地盡其用,但如果限制了發展商不能散賣業權只能整棟賣,業界亦未必願意,因此要進一步討論。」

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另外,她指出未來幾年也會徵收土地,可否讓有關業權人早些交出自己的土地,有關土地價值可抵銷其他地方的換地或地契修訂,令業權人的現金流有所節省,也可速成地契修訂及換地。她期望今年內早日落實這些安排。

甯漢豪強調北都發展不能單靠政府力量,也要市場力量參與,而經濟環境多變, 無論政府及企業也要就財務安排作部署。她表示,要聽市場的聲音,了解他們對潛在招標條款及規劃的看法。

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她又說,當局會進取一點,例如當局有意在尖鼻咀至白泥,發展生態旅遊,但現時未做好規劃,會再早些問企業意見,糅合市場意見才進入法定規劃。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建議,將洪水橋新發展區土地整合,並改劃發展北都大學城。

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北部都會區。資料圖片。

24年施政報告提到,政府已在北部都會區預留最少80公頃用地,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建議將洪水橋新發展區內原本被劃為其他用途的土地,包括位於洪水橋南北面的部分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工業及物流用地,整合並改劃用作發展北都大學城,令區內發展「大學城」的土地由原本只有約5公頃,增加至24至48公頃。

劉國勳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洪水橋目前規劃是2018年的決定,他提倡「動態規劃」,政府重新檢視洪水橋/厦村的規劃,因應本地及外地學院都對「大學城」的反應積極,建議整合土地並更新土地用途,用作發展「大學城」,配合北都其他科研創新園區,培育及培訓本地人才。

他指出,目前政府規劃的「大學城」分散於牛潭尾、新界北新市鎮及洪水橋/厦村三個地段,當中洪水橋於去年已啟動收地並已基本完成,相信會比未啟動收地的牛尾潭,更快能提供土地,發展「大學城」。港鐵洪水橋站預計於2030年落成,在毗鄰建設「大學城」,將能充分利用一帶地段周邊交通配套。他認為考慮到整體發展時機、土地準備情況及交通配套等,洪水橋是三個選址中,最有優勢發展「大學城」的地方。

劉國勳。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國勳。巴士的報記者攝

劉國勳又建議政府考慮教育用地重新規劃時,應融合「產學研居」的社群概念,包括引入與重點課程相關的企業、研究所及學生宿舍及人才公寓等,從而更大程度發揮各設施間的協同作用,而洪水橋規劃本身有住宅及產業,可與大學城產生協同效應。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