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蘋果巨頭庫克示範「商人須愛國」應特普朗MAGA要求 為「國家利益」擲5千億

博客文章

蘋果巨頭庫克示範「商人須愛國」應特普朗MAGA要求 為「國家利益」擲5千億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蘋果巨頭庫克示範「商人須愛國」應特普朗MAGA要求 為「國家利益」擲5千億

2025年03月30日 21:30 最後更新:21:45

最近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港口等資產,受到強烈批評,有人為它辯護,說這是「在商言商」的商業行為,不應被要求以國家為重,一位商界朋友看後十分激氣,說美國號稱奉行資本主義自由經濟,但其巨企都不容許歪離「愛國主義」,特別是特朗普回朝後,他們都須將國家利益放於首位,絕不可以「在商言商」,當政府冇到。他舉例說,蘋果CEO庫克近月宣布在美國本土投資5000億美元,以履行商界的「愛國承諾」,充分示範了美國巨企即使如何強大、如何國際化,都要先顧及國家利益。此外,矽谷投資鉅子近年亦掀起「愛國浪潮」,是另一個有力佐證。

蘋果CEO庫克履行特朗普要求的「愛國承諾」,未來4年在美國本土投資5千億美元,出大力氣令「美國再強大」。

蘋果CEO庫克履行特朗普要求的「愛國承諾」,未來4年在美國本土投資5千億美元,出大力氣令「美國再強大」。

庫克領導的蘋果公司,全球化程度極高,而中國是其主要市場,但他對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優先」(MAGA),以及「拒絕全球化主義,信奉愛國主義」的豪言,完全心領神會,視之為對美企的政治要求,不敢不從。所以在特朗普就任後不久,他即以真金白銀展示其「愛國心」。

特朗普提出「拒絕全球化主義,信奉愛國主義」,科企巨頭纷纷用具體行動以示遵行,矽谷投資鉅子亦掀起「愛國浪潮」,大量投資於國防科技。

特朗普提出「拒絕全球化主義,信奉愛國主義」,科企巨頭纷纷用具體行動以示遵行,矽谷投資鉅子亦掀起「愛國浪潮」,大量投資於國防科技。

商界朋友心水夠清,記得庫克於2月24日宣布一項投資大計,就是在未來4年,於美國本土投資5000億美元,新增2萬個就業職位,並在德州休士頓興建一家製造AI伺服器的大廠。《商業周刊》就此訪問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基姆,他一語中的,說「每家公司都會迎合當政者的要求」,為此把投資重新包裝,以顯愛國心,而他說的當政者,明顯就是特朗普。

庫克積極履行「愛國承諾」,其實以往早有先例。《商業周刊》指,2019年特朗普做首任總統時,庫克便曾帶總統大人去德州奥斯汀的Mac Pro 電腦工廠參觀,對方當時興高彩烈稱,「我們正見證美國一座重要工廠誕生」。庫克精心安排這場「愛國演出」,同樣是為了表現愛國精神。

除了庫克外,其他科技巨企如Meta的朱克伯格、亞馬遜的貝索斯、Open AI的阿特曼等,也紛紛表達了同樣態度,「愛國」不甘後人,而幫特朗普做刀手整頓聯邦政府的科技巨頭馬斯克,更不在話下,早就扮演愛國急先鋒。亦因這樣,各位大孖沙都在總統就職禮站在前排,備受尊崇。

其實矽谷的投資鉅子去年已掀起「愛國浪潮」,《華爾街日報》一篇報道指出了一趨勢,說他們投入美國國防領域的資金大增,轉變了對中國市場的偏好。根據一份報告,矽投資鉅子向排名前100位的美國國安相關的初創企業,投資了420億美元,這些公司從聯邦政府取得的合同,達20億至50億美元。

據報道,曾經「養大」蘋果和Google 的紅杉資本,近年投資目標之一,正是軍方製造氫動力武器系統的Mach Industries,它還投資於軍用無人機等新科技。

雖然有關投資也同時有商業考慮,例如美國加強與中國軍事抗衡,確令生意有利可圖,不過更大原因,是政府向他們提出「振興美國」的政治要求,不容許他們一味講「在商言商」,而向「愛國投資」耍手擰頭。

庫克和矽谷投資鉅子的故事,清楚告訴大家,所謂「在商言商」、「商人無國界」,全都是狡辨之詞,現實上企業與國家不能分開,也不應分開,利益是绑在一起的,此道理中美皆然。在這大方向中迷失的企業和個人,要醒醒了。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長和擬「打包」出售海外43個港口,由美資公司牽頭的財團接手,因這些港口多位於戰略要地,對中國極之不利,故連日來內地與本港對「大刁」惡評不絕,在巨大壓力下,傳聞長和本周三將暫緩簽約。即使長和不顧嚴重後果,最後硬要簽約,仍須面對重重變數,行會召集人葉劉就指,除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可以審查這次交易,由於多個港口位於歐洲,不排除歐盟會用「反壟斷法」加以干預。我翻查資料,歐盟去年11月就曾針對Facebook 母公司Meta 壟斷網上平台廣告,重手判處罰款65億港元,若日後它以同一手段對待長和這交易,都咪話唔攞命。

葉劉指長和出售大批港口給美資牽頭的財團後,將出現壟斷,除了中國當局可依法審查這「大刁」外,也不排除交易可能觸犯歐洲的反壟斷法,導致歐盟出手干預。

葉劉指長和出售大批港口給美資牽頭的財團後,將出現壟斷,除了中國當局可依法審查這「大刁」外,也不排除交易可能觸犯歐洲的反壟斷法,導致歐盟出手干預。

葉劉昨日在fb發文指,香港冇壟斷法,而《競爭條例》沒提及併購,意思是,港府欠缺法律手段,去對付發生在境外的商業壟斷,例如今次長和多個港口被收購。但是,內地的《反壟斷法》寫明,「中國境外的壟斷行為,對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的,適用本法」,即是說,當局有權依法規管涉及境外資產的交易,包括長和這項「大刁」。

這種反壟斷措施非中國獨有,美國和歐盟等,都有類似法律。葉劉說,美國早於1890年就通過《休曼反壟斷法案》,並有其他法例禁止妨礙競爭商業行為。至於歐盟,數十年前已實施《歐洲共同體競爭法》,亦即「反壟斷法」,主要是防止大企業弱肉強食,扼殺公平競爭。

今次長和擬出售的港口中,部分位於歐洲,包括比利時、德國、波蘭、西班牙、荷蘭、瑞典等的戰略重地,而買家財團成員之一TiL的控股公司「地中海航運」(MSC),是航運超级巨企,本來已透過TiL 營運全球70多個港口,如果把長和的大批港口也「呑下」,將形成絕對壟斷。

葉劉同我講,歐盟有全面法律管制區內的商業競爭,而長和擬出售的港口中,多個位於歐洲,若營運被「高度壟斷」,不排除交易可能觸犯競爭法例,導致歐盟出手介入。

去年11月,歐盟委員會就曾裁定Facebook 母公司Meta壟斷社媒平台廣告,違反競爭法,嚴厲判罰款8億歐元(約65億港元),出手相當狠辣。

除了反壟斷法外,歐盟也有其他法例處理長和大批港口易手,其一是《歐盟外資審查框架條例》,成員國可基於國安等理由,阻止及限制外資公司收購關鍵基礎設施,包括港口。所以歐盟如真的干預,也不奇怪。

說回阿爺對這宗交易的反應,葉劉指,長和今次賣掉的多個港口,對國家而言,是重要戰略資產,但事先卻不打招呼,「又怎說得過去?」她說,若此事發生在美國,美企擬賣掉在國外的關鍵礦產,卻沒與白宮磋商,相信白宫不會坐視不理,大有可能立即啟動反壟斷法,伸出「長臂」阻止。

長和營運的大批港口若然易手,戰略上對中國肯定有重大影響,故當局若出手干預,亦合法合理。

長和營運的大批港口若然易手,戰略上對中國肯定有重大影響,故當局若出手干預,亦合法合理。

葉劉所說十分對,根據一本爆美國「長臂管轄」的書《隱秘戰爭》披露,美國政府有個「外國投資委員會」,負責監管外資對美企的投資,若有外國公司想收購美國企業,特別是涉及國防、交通、能源、電子等業務,必須先取得該委員會同意。例如2017年時,中企想投資於美國萊迪斯半導體公司,就被委員會「封殺」。

按同樣邏輯,中國當局出手監管長和這宗「大刁」,又有何不可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