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昨天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當中提及不少的新政策,但我留意到大家對於「2元乘車優惠計劃」的調整和公務員凍薪,這兩項安排有較多的討論。今日,我就想從一個理性的角度與大家探討和分析這兩項安排。
先講講何謂「2元乘車優惠計劃」,其實就是「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運輸票價優惠計劃」,政府於2012年推行政策的原意是認為交通費對長者及殘疾人士構成壓力,所以推行計劃促使他們外出參加活動或探望親友,促進社會共融。於2020年,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將優惠門檻降至60歲,並於2022年實施。
然而,為何一項惠民政策現在卻要作出調整?其根本原因就是政策被濫用,浮現出種種問題,現在等我一一為大家指出:
1). 「長車短搭」- 是指乘客選擇費用昂貴且路途較遠的巴士路線,但實際上只乘搭幾站便下車。而在優惠計劃下,不少長者經常利用「長車短搭」乘車。根據網上資料顯示,運輸署在2019年的調查發現,車資8元或以上的長途巴士中,約13%的長者或殘疾人士是短途客。於乘車優惠下,他們只需支付兩元,而一般成人則需繳付較高的車費,政府需要補貼他們未付的部分。
2). 「司機詐騙補貼」- 2019年6月,運輸署揭發兩名司機疑似利用三張長者卡,在屯門及上水的專線小巴上拍卡,騙取政府的車資補貼,總額超過四萬元。他們在短短半年內使用這些卡片拍卡近三千次,涉嫌詐騙。
3). 「不合資格人士享優惠」- 政府委託的顧問公司在2021年指出,不合資格人士可利用不記名的長者八達通卡濫用優惠,因購卡時無需資格審查,存在「高風險」的濫用情況。2023年6月,香港文匯報記者實測多條巴士及小巴路線,發現多宗可疑個案。其中一名女子在專線小巴上使用2元乘車優惠,但外觀不似長者,且其八達通卡被覆蓋,無法確認身份,錢包內還有一張普通成人八達通,疑似不合資格人士。
4). 「巴士公司撤自家優惠」- 在將2元乘車優惠的年齡門檻降至60歲後,巴士公司隨即調整政策以增收政府補貼。例如,城巴取消了60至64歲乘客在非過海線及旅遊線的半價優惠;九巴則要求年滿60歲的退休員工改用樂悠咭,只資助2元,剩餘車費由政府資助。巴士公司變相是「度縮數」,在政府庫房抓錢。
5). 「人口老化」- 2021年人口普查提供了最新的基準數據,顯示65歲及以上長者的比例將由2021年的20.5%上升至2046年的36.0%。而自2012年推出的2元乘車優惠,長者日均使用量由2013年的約62.7萬人次增至2023年的約241.2萬人次,增長了近3倍。而計劃的撥款已按年倍增至2022/23年度的30.8億元,預計2024/25年撥款將達60億元。截至2023/24年度,計劃累計支出已超過162億元。可見隨著香港有越來越多的長者,政策會為政府帶來難以承受的財政負擔。
眾所周知,政策必須要緊貼香港發展,適時作出修訂,確保政策與時並進。其實大家都應該留意到政府為維持這項惠民政策,已經進行不同的工作去解決上述問題,例如:政府於2022年7月推出宣傳,呼籲合資格人士在短途行程中使用短途車,並正確使用雙向分段收費。又推出記名的樂悠咭,逐步替代長者及個人八達通卡,以防止濫用。而今次雖修改為票價高於10港元的車程,長者和殘疾人士需支付車費的20%,並增設每月240程上限,但我認為長者依然能以較低的價格出行,減輕經濟負擔,以每月有30天計,長者每日出行約8次,這個數量絕對能夠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包括就醫、購物和社交活動。
大家要明白,政府的資源是有限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配,我們應該珍惜與負責任地享用這些福利,明白恩恤政策非絕對或必然的權利。
再講講公務員凍薪,大家要知道私人市場的薪酬調整通常以公務員的薪資作為指標,因此,公務員的減薪會直接引發私人市場的薪酬跟隨減少。這種情況下,市民大眾不應短視,因為如果公務員減薪,私人市場必然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大眾的消費能力下降。這種骨牌效應不僅影響個人的生活質素,還會對整體香港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削弱消費力,最終影響整個社會的經濟穩定。因此,應該謹慎對待公務員薪酬的調整,以避免對經濟造成不必要的損害。
總而言之,政府在最新的財政預算案中提出的政策調整,尤其是針對「2元乘車優惠計劃」和公務員凍薪的措施,展現了現屆管治班子對香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清晰認識與負責任的態度,更彰顯了對「拼經濟」的重視。而透過維持經濟穩定,還能吸引優秀的人才來港發展,增強香港的競爭力。我相信真正愛香港的人,必定能理解政策上的調整和背後因由,願意顧全大局,共渡時艱砥礪前行,迎來香港更美好的明天。
Hkwisdom 天機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