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 他表示為加強源頭減廢,政府將增撥1億8千萬元,增加全港住宅的智能廚餘回收桶或廚餘收集設施,擴大回收網絡和提升回收量。
首座都市固體廢物轉廢為能設施「I·PARK1」預計年內投入運作。此外,政府已就第二座大型設施「I·PARK2」公開招標,預計每日可處理6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是邁向「零廢堆填」的重要一步。

興建中的I·PARK1,將於2025年投入服務。政府構想圖片。

九巴電動巴士(九巴提供圖片)
本港有超過10萬輛電動車,是5年前的8倍。政府會在年中推出3億元資助計劃,預計可推動業界在2030年累計裝置300個遍布全港的高速充電樁,供額外16萬輛電動車使用。

政府在年中推出3億元資助計劃,料推動業界2030年累計裝置300個高速充電樁。 資料圖片
政府已公布《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並在新能源運輸基金預留4億7千萬元以資助專營巴士營辦商購買約600輛電動巴士。另外亦預留1億3千5百萬元資助的士業界購買3000輛電動的士。此外,「氫燃料電池重型車輛資助試驗計劃」已接受申請。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25至26年度財政預算案。政府新聞網直播截圖
政府已於去年就啟德、東九龍,以及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邀請意向書,並會繼續以創新思維推展相關系統,爭取分別於今年就啟德項目及明年就東九龍及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項目招標。

政府表示,繼續以創新思維推展啟德、東九龍,以及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新發展區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 設計圖片
政府會繼續推展《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協助漁農業升級轉型。農業方面,政府已在上水預留土地供業界興建第一所多層式現代化環保禽畜養殖場。漁業方面,最早可於年中簽發第一批位於黃竹角海和大鵬灣的海魚養殖牌照。政府亦正積極推動休閒漁農業及本地漁農產品的品牌建立及認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