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當法國青年遇上古琴:跨越重洋的文化戀曲

HotTV

HotTV

HotTV

當法國青年遇上古琴:跨越重洋的文化戀曲

2025年02月16日 10:20 最後更新:10:34

古琴是中國古代的彈撥類樂器,被文人墨客視為高雅的代表,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今,古琴的獨特魅力已傳至海外,從曲目、技藝到文化,都吸引著無數外國友人的目光。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大學開始接觸中國文化 親自來中國求學

更多相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在江西南昌,法國友人托馬(中文名詹子重),他滿懷對東方文化熾熱的憧憬,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學習古琴。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托馬在大學的時候開始理解中國哲學、中國文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琴棋書畫,琴棋書畫的第一部分就是琴,所以他開始學習古琴,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文化。古琴文化博大精深,但在法國只能靠書本學習理論知識,這對他來說並不滿足。2018年,托馬決定踏上中國的求學路,首站選擇了古琴興盛之地江西。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每個月都會學習古琴

每個月,托馬都會參加琴社舉辦的雅集,和古琴愛好者們圍坐一堂,一起交流琴技和古琴文化,「彈什麼曲子也不是隨便彈。這個曲子要學習它是從哪裡來的,是誰寫的,那時候他有什麼感覺,他想說什麼。」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最喜歡《神人暢》

托馬最喜歡的曲子叫《神人暢》,因為彈這個曲子的時候,真的可以感受到一個2000年前的人,我們現在古琴有七弦,但是《神人暢》只用五弦,因為以前的古琴只有五弦,「我覺得我們可以找到以前的感覺,以前的人他們是怎麼彈,我覺得它的歷史這麼大,我彈它的時候真的可以感受到中國歷史。」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托馬說,最初他為古琴文化而來中國,但他驚喜地發現,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寶琳琅滿目,遠不止古琴。「比如說我彈《流水》的時候,我喜歡看高山流水,所以要去江西的話,有梅嶺、三清山、武功山。」

成為江西女婿 在中國過春節

如今的托馬是一名大學法語教師,每天都可以接觸很多年輕人。在語言教學之餘,他也會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今年是托馬在中國過的第6個春節,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有了自己的小家,成為一名江西女婿。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托馬說,春節就代表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大家圍坐在一塊,共用美食、暢聊趣事、輕撫琴弦,這些看似平常的瑣碎日常,在他眼中,都是生活中最珍貴、最幸福的時刻,滿溢著家的溫暖與安寧。

內地武漢90後男子陳曌,從小就熱愛書法,大學畢業後創業教書法。陳曌其後在法國教授書法時,家中遭遇變故並欠債2000萬人民幣,他毅然決定回到中國與父母分擔償還債務。

陳曌正在指導小孩如何寫書法。微博截圖

陳曌正在指導小孩如何寫書法。微博截圖

曾在法國教授書法 父母工廠倒閉後回國還債

據《長江日報》報導,陳曌從小就學習書法,夢想就是開書法課,結果求學順利過關斬將,從專業領域畢業,並開始創業。然而在法國教授書法時,家中遭遇變故,因為父母工廠倒閉,背上2000萬人民幣的債務,讓他毅然決然回國,擴大工作室,提高學費標準,並在2020年推出網上書法課,開設書法自媒體,還嘗試做起文創作品,設計的毛筆相當熱銷,賣出幾萬支。

短片截圖

短片截圖

想借自身經歷證明書法怡情外能養活自己

據內媒報導,陳曌在2022年開辦一家休閒空間,集書法、茶藝等一體,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2024年9月和父母一起還清債務。如今不僅開辦藝術空間,推廣書法藝術,還嚴格管控教學規模,希望遇到真心喜歡書法的人,他靠自己的經歷證明,書法不僅可以怡情,更能成為養活自己的技能。

陳曌。微博截圖

陳曌。微博截圖

網民大讚是勵志故事

勵志故事曝光後,引發一陣討論,「書法就是很好嘛」、「妥妥的勵志篇了」、「太厲害了,又帥又有才」、「在任何時候有一技之長都是有必要的」。

微博截圖

微博截圖

另有網民質疑父母還債所佔金額

不過也有網民質疑「和父母一起還完了債務。實際上小伙子還了多少不知道,父母肯定還了不少」、「知道2000萬是什麼概念嗎,亂編也要過一下腦子。」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