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局與伊斯坦堡金融中心簽署諒解備忘錄,增強金融聯通及共同發展,將於銀行業、資本市場及保險等領域合作,通過知識分享促進雙方金融生態系統持份者交流與合作。
金發局圖片
金發局圖片
金發局圖片
金發局主席李律仁表示,作為兩個重要金融樞紐,香港和伊斯坦堡分別連結著歐洲、亞洲及其他地區。他說,期待利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優勢,結合土耳其在中亞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探索創新機遇及推動共同發展。
金發局圖片
伊斯坦堡金融中心執行長Ahmet İhsan Erdem說,香港是成熟的金融中心,合作能提升伊斯坦堡金融中心在國際上的關注,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國際投資者理想地,將為兩地金融生態系統注入新活力。
金發局報告提出,建立類似股票及債券互聯互通的「碳市通」,促進跨境碳交易。
金發局官網
金發局行政總監區景麟相信,香港可成為跨境交易樞紐,加強內地碳市場與國際市場連結及聲譽。
報告指,國際投資者可透過「碳市通」買賣內地碳資產,毋須在內地開立帳戶,遵守內地數據管理要求,同時亦可提高流動性;內地企業可透過香港投資國際碳信用。香港亦可透過「碳市通」,與內地及其他經濟體進行雙邊或多邊交易。
報告說,可考慮在大灣區試行「碳市通」,試驗計劃成熟後,再擴展至北京綠色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等主要平台。
金發局認為,應優先關注刺激需求,提出多項建議以提升碳市場流動性及效率,促進創新金融產品及碳交易風險管理工具發展。為增加碳信用需求,可考慮容許香港向受監管企業出售符合內地法規要求的碳信用。香港亦可仿傚澳洲,將碳信用抵稅;政府亦可發布政策文件,闡述碳市場在支持減碳行動的作用。
報告亦建議,成立由非政府組織營運的碳登記系統,提高碳信用國際認可度及管治度;提供有關碳信用的法律確定性,以吸引高誠信碳信用來港交易。
另外,銀河國際執行董事暨雙碳創新中心負責人李栩然表示,為達到控制全球溫度升幅的目標,碳資源受限,將導致價格高企。他指,碳是特殊資產,適合做資本化及使用區塊鏈技術,亦需要數碼化,以提高數據質素及透明度。而在數碼化過程,應專注利用香港的發展趨勢,包括香港是綠色金融樞紐,有大量相關基建,亦有發行綠色債券,推出「香港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